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路径探讨

孙玉明  孔维克

哈尔滨石油学院

摘要:音乐,是各国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也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不同的国家,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从音乐唱法的角度来看,又可将其划分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从音乐角度来看,由于其发源地的差异,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歌唱中的风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它们在唱法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又有很多共同之处。近年来,随着现代音乐形态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美声与民族唱法也逐渐呈现出一种融合的态势。基于此,本文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融合措施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的背景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演唱表现形式,在这些音乐的演唱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占有主导地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美声是一种发源于西方、最为西方人所喜欢的歌唱形式,它以意大利为代表,以其特有的西式特征和歌唱魅力而被人们所接受。作为一种传统的歌唱方式,民族唱法有着自己特有的民族风格和韵味,它体现了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所散发出来的民族魅力。在当今世界音乐的发展中,应时代的需要,把美、汉两种唱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美、汉两种唱法的优点,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民族唱法

在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史上,“民族唱法”是一个通过不断演化而逐步形成的“歌唱”观念的重要结果。是一种包含了中国民歌唱法、戏曲唱法、曲艺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的唱法,它原本是一种民间艺术,但在新文化运动中,又经过了不断地改良与发展,才有了现在的这种形式。

民族歌唱艺术在其发展历程中具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即具有民族性特征。它的产生与我国民族的美学观念相一致,是我国民族演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在演唱的时候,歌唱家在演唱的时候,会更加注重演唱的韵味、意境和情感,还要注意演唱中的嗓音是否具有吐字清晰、音色鲜明的特征。在演出过程中,该民族的演唱方式也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歌手要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语言去感染观众,把观众带到一种气氛当中,让观众在观看歌曲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西方声乐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它相对于民族唱法来说较为简单,而且发展时间较短,大约只有400年。然而,在其短暂的发展过程中,它却自成一套独特的歌唱系统,并成为一个有代表意义的声乐流派。美声唱法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的应用。在16世纪末,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现了一种最纯粹的美声,从那以后,很多其它形式的美声也相继出现,例如:歌剧院演唱、演唱会演唱、清唱剧演唱等。在美声唱法的兴起与发展中,尽管它被各国声乐艺术所运用与融合,但二者所表现出的美学观念相差甚远,所运用的语言也各有不同。从这一点来看,它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且被各国所承认[1]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路径探讨

(一)演唱技术方面的融合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呼吸、发声、咬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在歌唱技巧上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呼吸的角度来看,在民族歌唱中,应当学习美声的胸腹合一吐纳,让声音变得更低,这种方法既能保证声音的通透和圆润,又能弥补声音单薄和不宽大的缺点,所以,两种方法的演唱,都要把气的精髓融入进去。在共振腔的运用上,可以借鉴美声的“胸腔谐振”,使其声色丰满,更加宏亮,而美声唱法应该学习行腔和润腔,这样才能让它的声音更加婉转,更加丰富,更有穿透力。两者结合使用,能有效地防止挤压、挤压、卡、咬的情况,并能让歌曲更加流利、完整、优美。除此之外,就是在发音和发音上,我国的民间音乐传承了超过5000年,其语言比起欧洲要丰富得多,因此发音也要复杂得多,在字头,以及音高等方面,发音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将美声唱法中的科学腔体共振与民族唱法中的行腔、润腔相结合,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经过不断地训练,仔细地琢磨,掌握相应的技术,这两种方法将会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2]

(二)情感表达方面的融合

不管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亦或是通俗唱法等其它唱法,都只不过是歌曲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一首歌曲,无论其音准或音色如何,都必须将自己的感情,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等等,都融合在一起,才能让这首歌变得“活的”,不然的话,就会听在耳中,只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在中国的歌坛上,民族与美声的结合,首先要有一种新的情绪表现方式,要有一种更宽广的民族情绪,这样才能为更广大的受众和听众所接受。

民族唱法的情感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它不仅拥有最基础的面部表情和形体身段,还因为自己将民歌、曲艺、戏曲等不同的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因此,它还具有哭腔、喊音等多种情感表现形式。所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相反,美声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它和中国观众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美声唱法想要实现情感的本地化,想要“活过来”,想要“火起来”,那么,它就必须走到人民的身边,要接近人民的生活,要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音乐,这样,它的情感就会变得更加真挚,更加自然,更加亲切。像《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样的歌曲,都是慷慨激昂,真情流露,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能够调动观众心中的民族情绪,引起观众的共鸣。近年来,中国各大歌剧院和剧团,都推出了不少改编自中国历史和民间故事的歌剧,请来了一些优秀的歌唱家,让歌剧变得更有内涵。在商业表演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歌唱家宋祖英和多明戈的一首《康定情歌》,它的感情真挚而委婉,感情深沉而舒展,把美声唱的雄浑雄壮和民声唱的柔美和圆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表演。

(三)审美情趣方面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的物质生活总体上还处于温饱阶段,那时候,美声唱法在我国尚属稀罕。而且,在美声的艺术形式中,也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但是,在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各国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国的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正在逐步地走向世界,同时,美声唱法也在逐步地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与美声的融合势在必行,这两种唱法有着各自的特色,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应该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扎实地走好这两种唱法的融合。

(四)合理定位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目标

在发展中,要正确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其中,美声唱法要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吸收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点,既要保留自己的特色,同时,也要符合东方美学的要求。但是,在东西方文化持续不断的碰撞与交流中,民族唱法要想将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必须对既有的唱法进行创新,还要将美声唱法的优点与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其自身的教学体系得到完善[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美声和民族唱法的结合中,也存在着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学习的过程。二者的优势相结合,能够弥补二者的不足,促进我国美声唱法的本土化,促进民族唱法走向国际化,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与其它唱法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范例的思路。伴随着当代观众对音乐审美趣味的不断提升,及其他歌唱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美声与民族歌唱艺术的融合研究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参考文献:

[1]平丽华,王芷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路径探讨[J].大观(论坛),2022(06):30-32.

[2]王兵.简述新时代背景下声乐演唱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发展路径[J].文化产业,2021(19):116-117.

[3]余多.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21(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