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1

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罗志兴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  408500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脂属于心血管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血脂以及载脂蛋白的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相关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能够预测心血管病。目前,医院中常用的血脂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ApoA1、ApoB等。(1)TC和TG的检测:①血清的TC水平提升,属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引发原因,使血清TC水平降低,方可使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还可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目前,TC检测的标准化系统相对完整,推荐通过酶法进行检测,目前,我国对于胆固醇的检测要求为变异系数≤3%;偏倚<3%,总误差需要控制在9%及以下;②根据循证医学发现:TG升高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水平升高的因素较多,包括:肥胖、不运动、吸烟、酗酒、高热量饮食、糖尿病、肾病、部分药物等。临床中TG水平提升属于代谢综合征。建议通过酶法检测TG,TG的检测要求为:变异系数≤5%;偏倚≤5%,总误差需要控制在15%及以下。(2)脂蛋白:胆固醇具有低水溶性,其能够和血浆中的载脂蛋白发生结合,形成脂蛋白复合物,大多数的胆固醇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余下的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极少数的则存在于乳糜微中。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脂蛋白的种类不同,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危险性的预测能力也各不相同,只通过血清TC水平的检测,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预测效果显然不够,脂蛋白的预测价值更高。传统的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检测方法是测定其中含有的总胆固醇,但总胆固醇水平在脂蛋白组成成分没有发生改变时,其检测结果方是准确的,但在病理情况下,脂蛋白携带的总胆固醇含量具有较大的波动,并且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具有不均一性的特点。①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分子体积最小,比重最大,其中成分包括蛋白质、磷脂、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属于一种心血管保护因子,其中的ApoA1能够将胆固醇代谢中的关键酶激活,从而将组织中的胆固醇进一步清除,然后经过转运至肝脏中进行处理,如果缺少ApoA1,就会导致胆固醇代谢中的酶活性大大降低,使动脉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提升,另外,高密度脂蛋白能够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受体的结合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使低密度脂蛋白在细胞中的堆积量大大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分离方法不同,获得的亚类也各不相同。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的组成以及脂质含量各不相同,密度、颗粒体积、电荷、抗原性也不相同,因为其具有极不均匀性,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检测,健康人群中主要含有高密度脂蛋白2和高密度脂蛋白3,只有摄入高胆固醇饮食后,血浆中方会产生高密度脂蛋白4。高密度脂蛋白能够再次利用从末梢组织中转运到肝脏中的游离胆固醇,该过程被叫做高密度脂蛋白对心脏的一种保护机制。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包括四种物质,分别为:内源性胆固醇、三酰甘油、蛋白质以及磷脂,低密度脂蛋白能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反应。低密度脂蛋白是非均相的多分散组分,结构蛋白为载脂蛋白B 100,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胆固醇比例最高。ApoB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的表面,通过细胞识别以及摄取低密度脂蛋白,能够通过识别ApoB进行实现。因此,当ApoB水平提升,即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正常,也有一定概率引发冠心病。根据近些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冠状动脉相关性疾病具有密切联系。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过检查后,也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通过病理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影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可以将该指标作为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3)载脂蛋白:载脂蛋白具有多组分性、异质性,很难确认何种载脂蛋白能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反应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期间的变化情况,并且通过流行性病学研究无法给出明确答案。载脂蛋白属于脂蛋白中的蛋白成分,检测难度低,还不会受到饮食的影响,并且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具有直接联系,因此,载脂蛋白的检测也受到广泛重视。

总而言之,目前在对心脑血管病防治中,检测方法较多,但常规检测中能够对心脑血管风险度进行预测的指标主要包括:血脂以及载脂蛋白,如果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处于危险边缘,则需要通过药物治疗,若患者存在高三酰甘油血症,可通过测定ApoB水平进行确认;若患者疑似存在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正常但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则需要测定ApoA1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