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矿的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露天采矿的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

侯勋

身份证号:612722199005106713

摘要:当前社会在迅速发展,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促使矿业开采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在能源开采时会产生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我国为能源储藏大国,在需求量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引发的环境问题应受到重视,探索出行业发展的新思路迫在眉睫。

关键词:采矿工作;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人们基本生存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为了追求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而大大忽虑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相关环境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一系列生态问题席卷而来,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现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只有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

1矿产资源开采

矿产资源开采就是对通过科学技术对地壳内的和地表的矿产资源进行开采。采矿工业是一种关键的工业原料,金属矿石是现代冶炼工业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原料,而非金属矿石则是建筑和化工的原材料。矿产资源开采,可以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矿产资源开采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同时,该项工作在进行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这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破坏,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见,在矿产资源开采期间,要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2采矿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

2.1空气污染

在经济快速发展下,促使矿业开采频率越来越高,直接影响着矿区周边的空气质量。如:矿区附近的天空呈现出灰蒙蒙的状态,因为开采过程产生大量粉尘,粉尘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些粉尘中可能含有毒性物质,对人类呼吸系统可产生致命性的损伤。在蒙古和山西等地主要以煤炭的开采为主,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矿区附近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2.2植被受到破坏

在采矿过程需要将矿藏四周植被现行铲除,导致矿区环境和周围其他区域不协调。同时采矿环节需要对土壤展开深入挖掘,将矿石挖出,在开采过程产生大量灰尘,使的矿区土壤受到污染,开采结束之后,这些受到污染的土体也难以长出植被。因此,如果不重视对矿区环境的保护,就会导致环境受到永久性污染。与此同时,在开采环节,也可能影响到矿区周围的环境。开采时产生大量的灰尘,在河流、风等流体流动过程携带其向外扩散,导致植被大量死亡,环境被大面积破坏。

3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应用措施

3.1科学建立生态环境

进行采矿工作时难免会破坏地表结构,但是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措施对地表的干扰,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重建工作,尽可能的将一些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提高保护植被的应用性能,同时建立完善的生态应用性能。如果土壤受到破坏就会严重影响植物的存活效率,对周围的水产动物等均产生不利的作用。

3.2提高路生植物的生长能力

常见的保护性措施有躲避、转移、移植等基础措施。很多国家重点保护的相关植物都为伴生生长,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相对复杂。这就需要施工队伍开采矿产时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严格管控施工现场的作业面积,尽可能的避免在大面积灌木和丛林地区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将破坏工作降至最低。施工现场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解决方案如果遇到裸露面积过大的地区应该及时移植植被,提高植被的实际覆盖面积,一般可以选择成活率较高的植物进行移植,这样能够提高植被得存活效率,将企业的前期投入降至最低。此外还可以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植物进行移植,这样能够形成非常自然的应用景观,同时还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良好适应。在施工现场周围建设大面积的林业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情况,防止一些灰尘等进行外部扩散,更好的保护了施工现场附近的草皮。进行矿产开采工作时,施工场地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以及灰尘粉尘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清洁工作,采用成熟的处理工艺降低污染物的对外排放,保证经济消耗最少的同时提高污染治理措施,严格管控污染物排放含量,将一切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工业废水,施工单位需要对此进行严格管理,处理废水的同时避免出现泄露,一些废弃石渣以及废弃土壤等都需要带走并进行科学的处理不能够随意丢弃。随意丢放建筑垃圾会对施工现场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增强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检测工作,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将一切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明确每位员工的责任制度,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效的应用性能。

3.3及时开展修复工程

在矿山开采过程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及时开展各类修复工程。首先,在开采环节可能导致开采区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发生沉陷时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在修复过程应以此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矿区环境特点,制定出预防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在具体修复过程,可结合植被保护治理措施,治理矿区的水土环境。根据环境被破坏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当矿区内地形坡度比较大时,可在矿区的底部设置蓄水池,将汇水沟结合,引入到梯田中,充当灌溉水源,减轻水土流失的情况。与此同时,开采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开采时地表裂缝情况,判断发生坍塌的概率,采取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可使用围水、排水、截水等措施,避免地表水深入到矿井内部。其次,及时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例如:在开采过程如果对林地进行大量砍伐,此时开采部门应制定出完善的修复措施,在开采结束之后及时复垦林地,减少森林被破坏的数量,保障开采区生态最大程度恢复。

3.4做好矿产开采环境保护宣传

提升人们保护环境、合理开采矿产、节约资源的意识。开采作业中,相应的工作人员要应当在战术中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内容的重视,构建一套完善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从而使环境危害性行可以降到最低,最大化群众利益。提高矿区内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包括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利用等多个方面矿山保护标准体系。此外,相关部门要提升对该项工作内容的重视程度,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宣传安全意识,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措施完成相应的预防,更好的完成地质在灾害预防作业。

3.5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充分利用挖方,移挖作填,开挖方大部分回填或转运至他处利用,不设置专用料场,避免取料产生的土壤侵蚀对占地范围较大、高差较大的工程区,采取分台阶布置形式,台阶之间采用挡土墙护坡砌筑,矿区道路的选线也尽量沿等高线布置,高挖低填,以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充分利用探矿便道、施工便道和永久占地,利用探矿时的生活营地作为施工生活区,不再新增占地,尽量减少扰动破坏范围正确堆放工程开挖表土,施工结束后进行草地恢复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和管理运输车辆及重型机械的行驶范围,以防破坏地表结皮和植被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建立相应的管护制度,使其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3.6构建监测体系

采矿作业开采期间,要依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完善环境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实现对矿产资源开采作业中各项内容的合理保护,确保作业的顺利开展。矿产资源开采作业要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开采,在具体作业期间,要对产生的污染物和废水的排放量进行控制,减少矿产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在矿产资源开采期间,为了确保各项作业的合理性,要全面掌握对矿产中各种不同资源开采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问题,适当应用先进的技术,在开采期间,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减少开采作业引起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结束语

矿业开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为促使矿区生态环境快速修复。在开采过程相关人员应采取有效方案合理规划采矿区域,开采之后及时开展修复工程。未来通过不断完善行业法规,创新矿区环境治理模式,促使矿业开采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露天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以山阳县为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11):83-84.

[2]毕云龙,相洪波,马朋林,康陆浩.浅析我国采矿环境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28(09):70-72.

[3]刘建平,张春雷.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J].科技与企业,2014(07):148.

[4]伍祖锋.采矿环境再造与矿业发展新思路[J].技术与市场,2014,21(0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