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研究

王明

兴安盟人民医院  137400

摘要:目的 分析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具备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 将兴安盟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范畴,首先按照随机性、数字化的临床分组原则,将所有入选对象划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模式)与试验组25例(俯卧位通气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通气24h指标、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数据。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通气24h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功效,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指标,同时也为加快其预后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呼吸衰竭;ICU;俯卧位通气护理

ICU作为各级医疗机构危重症患者的聚集地,也是众多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之一。而呼吸衰竭患者多收治于ICU,考虑到患者呼吸功能的特殊性,为了维持患者血氧浓度的正常,临床上需及时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以改善其肺功能[1]。但传统的通气体位会诱发患者肺不张等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致使其通气效果差强人意,再加上传统的体位容易诱发分泌物聚集于肺底部,从而对其引流造成严重影响[2]。为此,临床上不断地加强对通气体位的改善与优化,而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则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通气体位滋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了通气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兴安盟人民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范畴,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此次制定的伦理学审核标准,首先将所有入选对象进行随机找、数字化的临床分组,具体分组如下: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其年龄分布为49—81岁,平均年龄为(65.14±0.86)岁;试验组:男16例,女9例,其年龄分布为47—83岁,平均年龄为(65.45±0.55)岁。两组入选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所呈现的差异在临床上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1)符合呼吸衰竭疾病临床诊断标准;(2)机械通气时间均超过72h;(3)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开展此次临床调查工作;(4)通过伦理学审查工作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2)治疗依从性差;(3)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自进入ICU后,由医护人员对其实施气管插管后急救,并开展传统仰卧位机械通气。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并结合患者自身的耐受性,给予机械通气,并在通气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仰卧姿势进行适当调整。

1.2.2试验组 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体位,并开展机械通气,每日通气时间以一次为适宜,同时其通气时间应保持在20h以上,同时对患者的仰卧位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患者通气治疗的舒适性。在通气的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在停止鼻饲营养30min,并断开所有的管道后翻身,确保适当的翻身时间间隔,以避免误吸、反流的出现,翻身结束后,由护理人员仔细检查患者身上安装的所有管路,并予以固定,避免管路滑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确保管路的通畅。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保持密切的配合,由一人发出指令,另外四个人负责执行,将患者平稳托起,并向病床进行单侧移动,使其身体与病床之间呈90度直角,之后由一人负责为患者的膝盖、胸部放置软垫,并对患者翻转90度,使其保持俯卧位,为了保持患者身体各部位的舒适性,护理人员可将患者的头部下方放置垫头圈,使之于床面呈30°,之后连接牢固呼吸机的所有管道,予以引流,翻身完成后,需将患者头部下方垫上软枕,并使其面部保持悬空状态,以免人工气道受压,在连接的过程中保持呼吸道各管路畅通。

1.3观察指标

1.3.1 通气24h指标 囊括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四项指标。

1.3.2 生活质量评分 依据SF-36量表对所有入选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准确评估,其评估方式参照SF-36量表的应用标准,该量表的计分方式为百分制,且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临床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工作均借助SPSS23.0版本统计软件来完成,其中,数据中涉及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数据中涉及的计数资料以n来表示,行2检验,数据检验标准:p0.05

  1. 结果
    1. 两组患者通气24h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通气24h指标比较结果详见表1:

1:两组患者通气24h指标比较结果  (X±S

组别

n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PaCO2(mmhg)

PaO2(mmhg)

对照组

25

64.19±0.81

13.98±1.02

46.69±0.31

81.65±0.46

试验组

25

72.46±0.54

19.84±0.16

42.95±0.65

93.49±0.51

T

-

42.475

23.378

31.549

69.854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详见表2:

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X±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5

69.74±0.26

80.15±0.68

试验组

25

69.78±0.22

89.61±0.74

T

-

0.587

47.065

P

-

0.559

0.001

  1. 讨论

医疗机构的ICU收治了众多病情危急、进展迅速的危重症患者。而呼吸衰竭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因为患者的呼吸功能衰退,需要辅以机械通气,以增强其呼吸功能。但并非给予了患者及时的通气治疗后便无后顾之忧,还需采取相应的通气体位护理干预[3]。而常见的通气体位包括了仰卧、俯卧两种,临床上多采取仰卧体位,有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全面观察。而随着仰卧位在通气治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临床工作者发现该通气治疗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甚至诱发其肺功能的衰退,这也导致其临床效果差强人意。而一些临床工作者提出将俯卧位应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上,通过改善传统仰卧位通气不足的同时,降低对患者心脏的压迫感,避免胸腔的损伤,并确保其引流的顺利进行,为提升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助力患者的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顾此次临床调查工作,分别给予我院近一年所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以不同的通气治疗方案,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得知:在应用俯卧位通气及其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通气指标均得到明显的优化,同时其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功效,为加快其预后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志红.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98.

[2]邓敏.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1):106+108.

[3]马富荣.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