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诊科狂犬疫苗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关于急诊科狂犬疫苗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单家琴 蒋谷平通讯作者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急诊科狂犬疫苗临床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狂犬病是一种常见而致命的病毒感染,对于疑似或确诊的狂犬病暴露患者,狂犬疫苗是急诊科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狂犬病的病原学和临床表现,接着讨论了狂犬疫苗的类型和接种方案,以及疫苗不良反应的管理和预防措施。为急诊科医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诊科狂犬疫苗狂犬病临床应用接种方案不良反应

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病程急剧,并常常导致患者死亡。尽管狂犬病在发达国家已经被成功控制,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狂犬病仍然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疑似或确诊的狂犬病暴露患者,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是急诊科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狂犬病的病原学和临床表现

(一)病原学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属于Rhabdoviridae家族,是一种负链RNA病毒。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了病毒的野生动物(如狐狸、狗、猫、蝙蝠等)的唾液中。狂犬病病毒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特别是咬伤或舔舐伤口,进入人体。狂犬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直径约为60-80纳米,具有一个膜包裹的外壳。它的基因组是一条负链RNA,含有五个基因:核蛋白基因(N基因)、磷酸化酶基因(P基因)、复制酶基因(L基因)、表面糖蛋白基因(G基因)和非结构蛋白基因(NS基因)。其中,G基因编码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蛋白,也是免疫应答的重要抗原。而N、P和L基因则参与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在动物体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神经系统进行传播。当受感染动物咬伤人类或使其唾液直接接触人类的开放性伤口时,病毒会进入人体。在感染初期,病毒会在伤口附近进行局部复制,并进入神经末梢。随后,狂犬病毒通过神经运输系统,沿着神经纤维快速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和脊髓。这个传播过程非常迅速,通常只需数天到几个月。一旦狂犬病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它会沿着神经系统的轴突,通过突触传递,进一步传播到不同的脑区。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速度非常快,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和损害,从而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抽搐、肌肉痉挛,特别是恐水症状等。随着病毒的进一步破坏,患者可能进入深度昏迷状态,并最终导致死亡。

(二)临床表现

1. 前驱期(潜伏期)

狂犬病的前驱期也被称为潜伏期,这个阶段一般持续数天到数月,但有时可能长达数年。在此期间,患者可能表现出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和呕吐等。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常见疾病,因此可能会延误治疗。然而,这个时期病毒已经在体内迅速复制和扩散,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

  1. 典型期(兴奋期)

典型期是狂犬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阶段,一般持续数天到一周。在这个阶段,病患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神经系统症状显著加重。患者可能表现出兴奋不安、异常激动、焦虑和恐惧。此时,病患的呼吸和心率也会增加,并出现肌肉痉挛和抽搐。尤其在咽喉肌肉出现痉挛时,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引起恐水症(又称食水恐惧症)。受到外界刺激时,患者可能出现攻击性和暴力行为。这个阶段的狂犬病患者表现出的兴奋和异常行为很典型,因此得名“狂犬狂躁”期。

  1. 麻痹期

麻痹期是狂犬病的最后阶段,也是最致命的阶段。患者逐渐进入深度昏迷状态,出现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系统的紊乱。在这个阶段,患者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肌肉麻痹和瘫痪。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丧失对外界的感知和反应能力。麻痹期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数天到数小时不等,最终导致死亡。

二、狂犬疫苗的类型和接种方案

    人免疫球蛋白(HRIG):

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抗狂犬病抗体的制剂,用于在疑似或确诊暴露于狂犬病病毒的情况下提供即时保护。它可以快速提供大量的狂犬病抗体,帮助中和体内的病毒,减少病毒进一步传播。人免疫球蛋白通常在受伤后尽快注射到伤口周围,并且最好与狂犬疫苗同时使用。

狂犬疫苗(狂犬病疫苗):

狂犬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它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狂犬疫苗可分为传统狂犬疫苗和新一代狂犬疫苗两类。

传统狂犬疫苗是使用灭活的狂犬病毒制备的,接种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并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传统狂犬疫苗需要多次接种,以建立持久地免疫保护。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接触狂犬病病毒或受到可能感染的动物咬伤后,会按照一定的接种方案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新一代狂犬疫苗使用重组DNA技术制备,被称为重组狂犬疫苗(Rabies DNA Vaccine)。它相较于传统狂犬疫苗具有更短的接种方案,能够更快地建立保护性免疫,有效预防狂犬病。狂犬疫苗的接种方案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针对未接种过狂犬疫苗的人员,预防接种分为预免期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主要针对高风险暴露狂犬病风险的人群,例如兽医、动物控制和保护工作者、实验室工作者等。这种情况下,通常推荐的疫苗接种时间为0、7、21天,共3次注射。如果患者以前没有接受过狂犬病疫苗,推荐接受5次注射。注射的时间表为:接种疫苗的0、3、7、14和28天。如果患者以前接受过狂犬病疫苗,推荐接受2次注射。注射的时间表为:接种疫苗的0和3天。对于高风险职业(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或已经接触到狂犬病毒的个体,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加强免疫。

总的来说,狂犬疫苗分为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两类。疫苗接种方案因人员情况和风险而异,及时接种合适的狂犬疫苗对于预防狂犬病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受伤或暴露后能尽早接种合适的疫苗,有助于避免狂犬病的发展,保护个人的生命和健康。

三、急诊科狂犬疫苗不良反应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一)接种前评估和告知

在接种狂犬疫苗之前,医务人员应对接种者的过敏史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严重过敏反应史或已知对狂犬疫苗成分过敏的个体,疫苗接种可能不合适。在接种前,必须向接种者详细说明狂犬疫苗的作用、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二)接种后监测

在狂犬疫苗接种后,接种者应在接种点接受监测,通常为至少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特别要注意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荨麻疹等,以及其他严重反应,如昏迷、抽搐等。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三)不良反应处理

对于发生轻度或中度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红、肿胀等,通常可以采取对症治疗,如局部冷敷、止痛药等。而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反应,必须立即停止接种,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包括使用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和呼吸支持等。

(四)报告和监测

对于发生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给相关的监管部门和疫苗制造商,以便对疫苗安全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对接种者进行长期监测,以了解疫苗的长期安全性。

(五)风险与效益权衡

在接种狂犬疫苗时,必须权衡疫苗的风险与效益。虽然狂犬病病毒是致命的,但疫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大多数为轻度反应。因此,在面临潜在的狂犬病感染风险时,接种狂犬疫苗仍然是非常值得的。

总结

急诊科狂犬疫苗临床应用是预防和管理狂犬病的重要措施,及时接种疫苗对于保护受伤者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狂犬病的特点和疫苗的应用原则,以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颖鑫,赵丽敏. 激励式干预对提高儿童狂犬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22,29(22):67-69.

[2]孙心,李叔伟. 猪瘟与伪狂犬疫苗联合使用免疫效果评估试验研究[J]. 中国动物保健,2022,24(10):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