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道治理技术及治理措施的探索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基于河道治理技术及治理措施的探索与思考

刘汉安

天津泰来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000

摘要:河道经过多年运行,水体中的污染物静置、沉积在底泥中,在水体扰动时,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成为水环境不可忽视的内源污染物。本文基于河道治理技术及治理措施,对河道治理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河道治理技术;治理措施;思考与探索

引言

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颁布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明确了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方向。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运用方法

1.1做好控导工作

控导工程,一般情况下指水闸项目在河流改变中的控制设施,它在治理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也属于设计的核心部分。根据所处区域水资源需求量和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控导的方式展开生态设计[1]。相关人员应该考虑综合因素明确生态论证,正式建设之前,应该全面分析河流动力以及潮汐效果,考虑工程建设对河道及附近环境带来的影响。若对生态环境影响突出,则需要构建循环设施,尽可能减少人为工程的影响。合理运用控导工程,除了可以稳定河床,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推动河道良性循环,缩短人类和自然的距离[2]。

1.2建立河道生态保护系统

该理念强调维护生态系统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预,保持生态均衡的前提下开展水利建设。首先,正式开展治理前要科学布局,有关人员应该科学布局河道,通过准确测量确定河道走向。其次,要科学改进过流能力及宽度,让河道形状实现最自然状态。最后,科学扩大浅水区,为动物创造足够活动范围,优化其成长环境,健全生物链结构及附近环境,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实现人工同自然景观充分渗透的效果。

2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2.1食藻虫的驯化

城市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将大量含有氮磷元素的污染物排入到河道中,显著加剧了城市河道水体污染问题,导致河道中出现大量的蓝藻,严重破坏水体生态自净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可将驯化食藻虫技术运用过来,让食藻虫对水体的藻类植物进行吞噬,以便提升水体透明度。经过人工驯化与改良的食藻虫主要取食水体中的藻类、腐屑,可有效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蓝藻细胞的藻胶层相对较厚,其他高等植物难以有效吞噬外围藻胶及多糖类物质。过去人们在治理蓝藻污染时,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效果不够显著。当水体中爆发蓝藻后,将会严重威胁到其他水生动物及沉水植物的生长,迅速降低水体透明度与生物多样性,进而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逐渐丧失。因此,在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实践中,要积极应用驯化食藻虫技术,有效应对蓝藻污染。前期,食藻虫会对水体中的藻类等有机物大量吞噬,水体浊度在2~3天内即可显著降低,逐渐恢复水体中的微生物、浮游动物以及水生动物等,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提升水体生态自净能力。中期,待沉水植被群落形成后,将会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原生氧,氧化分解水体中的悬浮物。同时,沉水植被具备发达根系后,在光合作用下,可促使水体底泥中的氧气含量大幅度提升,为好氧微生物繁殖提供良好条件,这样水体生态系统可以进一步改善。由此可见,通过在城市河道水体中引入经过驯化的食藻虫,可逐渐恢复水体生态系统,且此项技术不需要利用外来水源对污染进行稀释,生态环保理念完全符合[3]。             

2.2微孔曝气增氧技术

此项技术指的是将成套的微孔曝气装置布设于城市河道水底,通过对水体进行复氧处理,促使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得到提升,耗氧性物质得到削减,随之实现水体自净能力恢复的目标。溶解氧是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通过应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可大幅度提升,这样已断裂的生物链能够逐渐恢复。在应用增氧曝气技术时,水中的有机物在氧气氧化作用下向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转化,促使水体好氧环境得到改善。同时,配套应用机械搅拌等技术对原有水体环境进行改变,促使水体中氧气分布均匀性得到增强,这样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几率可显著降低。此外,沼气、氨氮等污染物普遍存在于城市河道水体中,而曝气产生的溶解氧可对河道底质中的污泥进行氧化,以便达成水体环境改善的目标[4]。

3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3.1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袋护坡

柔性生态袋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但对土壤的渗透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袋内所填充的营养土壤与生长剂,通过坡体与袋体形成了整体,从而形成了复合稳定的生态坡体。立体排水柔性生态袋不易变形,可在生态袋内填充牧草种子等。在根系进入边坡前,形成三维植被,固定土壤,减少雨水冲刷。随着植物根系的不断生长,坡面土壤固定,防止水土流失,网状根系与土壤相互进行交织,从而也形成了比较强大的复合系统。

3.2现浇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现浇绿色生态混凝土护坡主要由随机复合多孔混凝土组成,一般由水土保持原料、肥料、透水混凝土材料、种植土壤等组成。主要含有少量掺有硅灰、矿渣水泥和粗骨料的细料。施工时砌体和碎石的粒度应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利用植物根系的附着和生长空间,实现混凝土构件的绿化,使环境保护与工程施工有效结合。草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由上至下为70mm厚土籽、100mm生态混凝土和30mm粗砂组成,孔隙率为25%~30%,最小抗压强度为7MPa。生态混凝土适用于植草浇框,绿化率必须在95%以上。这种护坡一般适用于高边坡地区,生态效益好,但投资较大,由于对骨料级配和施工工艺要求严格,常用于城市河流治理工程中[5-6]。

4积极推进补水措施及海绵体系建设

(1)开展河道精准生态补水工作。科学确定各水体生态系统维持及水环境改善需水的质、量、时,制定每条河道的最优补水方案,优水优用,精准补水。强化以再生水、雨洪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多水源补水体系,积极推进生态补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构建小微水体“串珠成链”的大海绵系统。充分利用水体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城市公共绿地,结合社区建设需求,积极利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LID及生态景观设施,构建海绵系统;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分类整治,精准施策,扎实开展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将小微水体的治理纳入海绵系统构建中,保障长效管理,实现长制久清。

结语

总之,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治理理念,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的力度,严格按照城市水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城市水生态环境,才能在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为现代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胡少波.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2(06):151-152.

[2]李超,张世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22(35):3.

[3]徐孝亩.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21(06):179-180.

[4]魏铭辰.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机,2021(03):247.

[5]蒋慧.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23.

[6]周长康.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探究[J].珠江水运,2020(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