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3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佚名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海绵城市建设中仍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如地质条件、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河滨泵站改造设计项目为例,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并探索了它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机理,以便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从而保证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与顺利实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险因素;影响机制;策略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有调节“生理机能”的功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而是一种系统化的生态途径和方法。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风险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从宿迁市河滨泵站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并探索了它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机制。

1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因素分析

1.1 自然因素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洪水、地质条件等。这些自然因素是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土地封闭程度的增加,水体的天然渗透性下降,加之气候的改变,城市洪水灾害加剧。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雨水资源,降低雨水径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人口与建筑物日益增多,已有的排水管网极易超载,造成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宿迁市河滨泵站提升改造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位于黄河故道湿地公园中部、古黄河生态廊道南侧,西侧、北侧、东侧紧邻古黄河水景公园,南侧连接骆马湖路。原场地硬质铺装主要以不透水的水泥、混凝土铺装为主,无法就地消纳雨水,整体生态肌理与古黄河水景公园无法形成整体。该项目后期改建预备将空间形态保存较好的沉淀池和调节池改造为海绵城市展示中心。整个项目后期建成后不仅是一个海绵城市展示区,还包含了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屋面建设、城市更新建设等建设内容。后期整个项目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的展示窗口,也是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并建立管理系统,将一个原先停滞的空间转变成了一个新的多功能的展示空间、教育空间,以更好地保护城市遗产,改善生态环境,为市民服务。

图1-1项目原场地分析

图1-2项目建成后场地分析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还需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多类型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设施,以便将洪水尽可能地减少和控制。此外,城市的地质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该项目中,根据项目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场地设计通过雨水管网将雨水排入北侧方向的市政雨水系统。

雨水管道及设施连接

图1-3项目排水情况分析

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与工程措施,保证城市雨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1.2 社会因素

在海绵城市中,社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子。其中包括了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公众的参与程度的高低,以及城市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庞大的财力,而且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此外,公众的参与程度是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与参与程度,将会对“海绵城市”的发展与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

整个宿迁海绵城市展示中心项目将活动空间和河流周围的自然环境连接起来。通过对主要节点进行集中干预,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并建立管理系统,一个毫无特点的空间就转变成了一个新的为市民服务的多功能公园。通过利用现有的场地条件,设置适当的雨水收集和储存设施,实现雨水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景观化处理手段,让植物和材料成为花园的核心,使雨水设施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1-4项目建成后活动空间

同时,城市管理水平也会对海绵城市建设产生一定影响,优秀的城市管理水平能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整体水平,从而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1.3 技术因素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新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成本等。在构建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技术因素可能会导致许多潜在的风险。

首先,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许多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构建,如“低影响开发”、“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因为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并且与之相对应的城市类型特征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意味着,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地理特点,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没有合理的技术布局,没有行之有效的技术引导,将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对我国来说,我国地域广阔,每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技术上,如果都采用相同的技术指导,则会不适应当地发展,导致个别城市建设的风险问题。

然而,新技术的引入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与实践,以获得可靠的结论,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对新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保证新技术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x-plan宿迁泵站按mM为单位5.20-Model

图1-4海绵设施布置平面图

最后,其技术可行性也是决定海绵城市能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各大城市所处的地域、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技术的适用与可行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技术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实施。

该项目整个室外展示区涵盖了大部分海绵城市建设的设施,这些设施的应用可以增加传统景观体系的层次结构,增强了其对雨水的截留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2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因素影响机制探讨

2.1 资金投入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资金的投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风险因子对海绵城市投资的作用机理不同。比如,在自然要素中,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或者水资源分布不均时,就需要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规划设计,这就会造成投资的增加。

从社会层面来看,如果公众参与度较低,那么将影响政府和企业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意愿,因此可能会减少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

从技术层面来看,技术费用、技术推广的难度等都会对投资规模、投资方式产生影响。

因此,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来管控资金投入风险。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经费以国家财政为主,且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这就意味着,当地政府的财政将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所有的工程,都将会停滞不前。因此,光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是不可能确保海绵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此外,在资金因素中,雨水排放费的收取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因此,通过缴纳雨水排放费,可以减轻很多资金压力,同时还可以让海绵城市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2021年,宿迁市入围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更好地展示海绵城市建设成就,让更多市民知晓并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宿迁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将其作为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预备打造出一个展示宿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成绩、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及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海绵城市展示中心。

2.2 技术创新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技术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多种技术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效率与可持续性。但是,不同的风险因子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也不一样。例如,在自然因素方面,如果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那么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技术研究和创新,以应对地质条件的挑战。从社会层面来看,科技创新活动中,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推广与应用。从技术层面来看,技术成本、技术可行性等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技术创新。

该项目中后期为了更好地展示整个项目系统,通过海绵微监测平台、微监测设备,配以相应的控制设备,围绕海绵设施调蓄量监测的主题,从而实现海绵建设成果不仅能看“面子” (景观),还能看“里子”(数据呈现)的效果。此外,还通过海绵设施精细化归类,网格化管理,实现各类分析:地块干旱、内涝预警分析、历史数据综合展示、优化分析等功能。让项目后期的呈现有数据依托,让海绵城市建设数字化发展。

2.3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机制。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应用,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因素方面,公众意识的提高和参与度的增加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在技术因素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扶持技术创新、支持科研项目等方式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应用和推广。

2.4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机制。公众的参与度能够促进政府和企业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从而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率和可持续性。通过在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上推行海绵城市的概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推动全民主动参与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各种风险因子对公共参与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自然因素中,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就需要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认识,从而降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社会层面来看,政府及企业对海绵城市的投资及重视程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市民的参与程度。就技术要素而言,新技术的运用与推广所取得的效果,可以提升公众对其的认知与支持。

3 建议和策略

3.1 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需要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实施。首先,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从法律、法规、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强与完善“海绵城市”制度。其次,利用各类会议,加强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项目的规范化、法制化和协同化,以提高项目的总体风险控制水平。

3.2 精准把握风险管理中的重点

要准确掌握海绵城市建设中风险的产生与演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其关键问题,进行有效地治理。通过调查发现,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各个风险因素所表现出的影响和关系的变化,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应该随着不同的建设阶段的变化,强化对风险控制的侧重点的掌握,逐渐从技术转移到法规和管理上的完善和细化。

3.3 积极化解风险管理中的难点

通过对一些重要的风险指数的关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建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一种全新的、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和策略,而在这一理念和策略中,包括公众参与机制和雨水排污费在内的许多核心指标都是亟需解决的。

首先,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法规制度,以保证有关政策的有效执行。其次,构建“全民参与”体系,强化“精细化”管理,激发“全民监督”动力,使海绵城市“高效、优质”地发展。第三,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技术标准,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制定基于新材料、新技术的本地技术标准,作为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雨水排放收费的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收费体系,从而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是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通过对雨水收费机制的明晰,可以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管理理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个人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中。

结语:综上所述,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面临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等,还涉及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影响机制。因此,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科学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罗秋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05):126-128.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3.05.043.

[2]黄芳,胡炯君,杜欢欢.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实践案例分析[J].科技风,2023(15):79-81.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315027.

[3]李万军,杨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关键技术[J].山西建筑,2023,49(11):169-174.DOI:10.13719/j.cnki.1009-6825.2023.11.044.

[4]徐庆利,车欣驰,葛米莎.我国中原地区“韧性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23,39(05):47-53.

[5]刘中援,徐菲菲,张爱民.沿海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适用性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3,41(05):162-164.

[6]黄可心.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0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