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女性养老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女性养老的思考

杨文秀

盐城市委党校,江苏 盐城 224007

摘要: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特别是2022年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发展,未来几十年,老年女性人口数量、占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多、提升,而老年女性的经济收入、健康水平、社会保障、医疗照护及社会参与度诸方面与男性老人相比,处于一定的劣势,女性养老问题凸显。因而,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如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尤其要关注女性养老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女性老年人;女性养老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客观存在一个事实:老年人口中女性数量高于男性,女性占比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加所占比例越高,高龄老人中女性更是明显高于男性。以2020年为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亿,其中女性为1.37亿,比男性多近1千万;老年女性占比为19.9%,比男性高2.3个百分点。因而,人口老龄化的女性化趋势和老年问题的女性化,使得老年女性成为老龄相关问题研究和政策设计不容小觑和忽视重要人群。

1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新态势

1.1 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呈加速发展态势

自1999年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后,中国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从普查数据可以看出,1999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26亿,2010年为1.78亿,2020年为2.64亿。1999-2010年增加5200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0-2020年,10年间增加8637万人。2021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用了不到22年的时间走完了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法国用时115年、瑞典85年、美国66年、加拿大64年、日本也用了25年,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一。2022年之后,因为1962-1976年是我国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年龄序列的人相继进入老年人行列,持续走低的生育率更是加速了我国老龄化进程。预计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超过4亿人,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接近5亿人。总而言之,中国人口老龄化“三超”特征显现:老年人口数量超大、老龄化速度超快、老龄化水平超高。

1.2 女性化特征日益凸显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占比逐渐增高

从历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65岁以后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比明显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上升,女性占比越来越高,高龄年龄段,女性接近男性的2-3倍。高龄女性在老年女性人口中占比约为13%左右,2050年将升至25%左右。这说明中国女性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程度高且突出,发展态势也很迅猛。女性养老更应高度关注。 

有个现象值得关注: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中国男性人口加速减少,女性人口继续增加。从总量上看,2021年我国男性人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比2020年男性减少46万,女性则增加94万),2022年男性人口总量继续下降,女性继续增加(男性减少105万,女性增加20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育理念的改变,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趋于正常化(大约为103-107左右)也就是说未来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将来老年女性占比更大。

1.3 高龄化趋势日益凸显

高龄老年人口占比逐渐攀升。2020年,全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2.54%(其中,高龄人口中女性占比达57.4%)。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高龄老年人口占比在1990年为7.93%,2010年增至11.82%,2020年已达到13.56%,老年人口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当下占比过半的低龄老年人口随着时光的流逝将先后将入高龄行列(2020年,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55.83%)。

高龄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也在不断攀升。2020年已达到3580万人(超过了同时期北京和天津常住人口的总和——3576万人),到2035年高龄老人数量将翻番,约为8000万(2020年,65-79岁老年人口总和为1.5亿,15年后他们将渐次进入80高龄)。相比低龄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利用方面有更高需求,且更可能面临疾病、丧偶、贫困等挑战。 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在未来也将更加显著。

1.4 乡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和镇

老年人口的规模及其增速存在较大城乡差异。1990年,城市和镇共有0.24亿老年人口,乡村有0.73亿老年人口;2010年,城乡老年人口规模分别增至0.78亿人和0.99亿人。1990~2010年的20年间,城乡老年人口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09%和1.55%,城市和镇的老年人口规模增长速度远高于乡村。2020年,城市和镇共有1.43亿老年人口,乡村有1.21亿老年人口。2010 ~2020年的10年间,城乡老年人口规模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18%和2.03%,城市和镇的老年人口总数首次超过乡村,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速。但乡村老年人口占比仍远远高于城镇,2020年城镇老龄化率为15.91%,而乡村的老龄化率高达23.81%(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城镇化人口指的是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两者相差也就预示着大约有其名但未享其实。比如农民工进城,人虽进城了,但未能享受与城镇户籍人口的同等待遇。城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诸方面尚未完全整合好,存在明显差距。我国有近3亿的农民工群体,他们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其中很多人没有加入职工养老保险,应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更好地保障农民工养老权益。)由于政策限制、生活成本等原因,许多在城镇工作的流动人口在退休后会选择回乡养老,从而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2 女性养老面临的困境

2.1 女性老人健康状况较差

健康老龄化是成本最低的老龄化,身心健康有利于  。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关于自评健康状况的材料来看,女性老人自评健康水平均低于男性,自评不健康的女性老年人占女性老年人总比为13.55%(高于男性11.89%),乡村女性老人自评健康水平更低,乡村独居女性老人的健康水平最低。自评不健康但能自理和不能自理的乡村女性老年人占比分别为14.41%和2.86%。健康状况不佳,就需要更多的照护和医疗保障。

2.2 老年女性的经济收入偏低

总体而言,中国女性经济收入低于男性。《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7131元,城镇老年人的年均收入水平高于农村老年人,而农村女性老年人是收入最低的群体。低龄时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女性老人经济特征的主要方面,它不仅影响女性老人经济收入的存量,也深刻影响女性老人养老保障的增量。受制度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中国女性老人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劳动收入,占比10.7%(低于男性24.3%);依赖离退休金/养老金,占比为33.1%(主要是城镇女性老人);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比为43.1%(高于男性23.8%)。城镇女性居民而言,退休年龄大多在50-55岁左右,比男性早5-10年时间,由于工龄的因素,因而女性职工的养老金及相关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男性;与城镇女性老年人不同,绝大多数的农村老年女性并没有充足的养老金或退休金来养老。受传统习俗和思想的影响,老年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低龄时大多秉承“男主外、女主内”规制,以家庭为主,子女成家后继续照应家里的老人和孙辈。家庭照料通常都是无报酬劳动。随着年龄增长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后,她们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子女和配偶。还有极少数人依靠低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领取也有条件,在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即使能够领取养老金,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提倡积极老龄化,挖掘低龄老人的劳动力资源,但老年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老年人口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就业人口占比,“五普”为33.0%,“六普”为30.3%,“七普”降至22.6%。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率还在下降,特别是到70岁以后下降幅度较大。且女性就业率明显低于男性。“六普”男性为37.8%,女性则为23.0%;“七普”男性为29.3%,女性则为16.4%。

老年女性的患病率、失能率与丧偶率均高于男性,独居率高,因此其对养老照料的需求更高,养老的经济开支更大。

2.3 女性老人丧偶比重及独居率较高

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5.37岁,女性为80.88岁。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以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的数据为例,男性死亡人数比女性多126.8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死亡人数比女性多69.8万(85岁及以上死亡人数女性高于男性,约25.4万)。这两个主因导致女性老人丧偶比重明显高于男性。从普查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男性老人丧偶比重为16.3%,女性老人丧偶比重为36.96%,高出20个百分点;2020年男性老人丧偶比重为12.15%,女性老人为30.81%,相差18个百分点。尽管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人的丧偶比重在逐步降低,但女性老人丧偶比重明显高于男性(且乡村女性老人是丧偶比重最高的群体)。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独居老年人口分别为:783.5万人、1444万人和2994万人。由于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5岁左右,因而,女性中独居老人占比明显高于男性。

研究表明,丧偶对农村女性老人的影响最大,一般而言,乡村女性老人对男性的依赖度高,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支持。这是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女性收入较低。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丧偶会损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福祉。失去一生的陪伴老年人会倍感孤寂,甚至会更易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和抑郁症状。对于女性尤其是经济基础较差的女性,养老对配偶的依赖度又高,因此,丧偶后,维持基本养老都有一定难度。

2.4 女性老人空巢率高

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的实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育理念根本性变化等诸多因素加剧了中国老龄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大量空巢老人应运而生,空巢家庭占比已经过半。因为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丧偶率高于男性,因而,女性老人的空巢率更高。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3 女性养老的对策建议

妇女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女性养老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百姓福祉。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 •安南指出:“在老龄化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性别差异问题,在几乎所有地方,女性的寿命长于男性。但女性老年一般比男性老年更贫困、患慢性疾病和因病致残的比例更高,也更容易受到歧视和忽略”。

3.1 大力发展经济,为女性养老提供经济基础

养老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要多维度开发人口红利、做大“经济蛋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振兴乡村经济,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为高质量女性养老提供经济支撑。比如,好多地方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解决低龄老年女性就业问题,提高他们收入的同时还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信。

3.2 创造社会参与机会,鼓励老人发挥余热

完善退休制度。应该考虑中国国情和女性自身特点,设置弹性退休制度的下限,比如女性到55岁可以退休(根据女性自身需要自行决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弹性选择退休时间),因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从2006年开始,女性专科硕士、本科毕业生的比例先后依次超过男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女生占在校生的50.2%。其中,女研究生占全部研究生的51.5%,普通、职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分别为50.2%和57.7%。由于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就业时间较晚,如果再实行以往的退休制度,不仅是人才的浪费,对女性而言,也不公平。因此,政府应该及时调整退休制度。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前提下,鼓励用人单位返聘女性老人。在继续发挥余热的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3.3 加强制度建设,建设老年女性友好型社会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严格遵循《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乡村老年女性是亟需关注、关心和帮扶的重点人群。尽管乡村老年人口的占比在下降,但我国超过一半的老年女性在乡村。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及教育制度改革,为外来人口提供更为平等的就业、住房、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服务,为老年人跟随子女迁移提供便利,更好解决家庭养老难题。

4 结语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积极制定方针政策及时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书记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女性化,女性高龄化等特征越来越显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高度关注老龄人口女性化发展趋势及女性老人的养老问题。

参考文献:

[1]夏辛萍.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2):104.

[2]虞紫涵.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女性养老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22,(24):019.

[3]先冬梅,钟际香,黄兰珍,等.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围绝经期女性自我管理干预方案[J].中国健康教育.2023,39(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