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构建“大监督”体系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持续构建“大监督”体系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李易徽 

   成都日用杂品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一、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必要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监督体系的建设,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随着从严治党工作不断深入纪检监督工作涉及的系统多、流程多、工作专业化程度要求高需要多部门的资源、信息、成果共享,监督力量才能得到上下贯通和横向衔接。大监督”体系就是从整合各部门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出发,着力解决过去各自为政、多头重复监督等资源浪费问题从而增强监督的合力。让专业部门在各领域内履行专业监督职责,及时交流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实现监督资源共享,降低监督成本,优化监督效果。推动主动监督、靠前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系统施治、有效防范化解企业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

二、成都某公司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实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针对现代化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特点,成都于2020年出台《关于构建协同工作机制、提高市属国企纪检监察监督质效的指导意见》,为成都国有企业更好地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按照上级关于构建大监督体系的部署要求,成都某公司在大监督体系建设中,积极推动风控、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监督职能部门的设置及人员配置,通过搭建兼职监督员队伍、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等形式,边探索边干、边干边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了“1+2+N”的监督模式,“1”为公司纪检部门的专监督,“2”为风控审计和财务部门的前置预防和过程监督,“N”为兼职监督员蹲点式监督

围绕实现监督力量整合、监督信息共享、监督质效提升这一目标,公司主要开展了方面工作,一是优配人员,确保队伍质量。2021年,公司明确兼职监督员设立范围及基本条件,将品行好、守纪律、敢担当、有能力的5名骨干员工选聘为兼职监督员,确保了队伍忠诚、干净、担当。2022年,公司落实集团合规管理工作要求,及时设立风控法务部,挑选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专职纪检人员轮岗至风控部主持工作,为风控部门发挥过程监督作用提供人力保障。二是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担当公司党委及时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兼职监督员队伍的工作方案明确包括协助做好党规党纪宣传教育工作、监督检查所在部门及员工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情况在内的6方面岗位职责,有效确保兼职监督员履职尽责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三是健全项机制督促履职尽责。通过建立联合监督、深入走访风险防控月报”三项机制,督促兼职监督员对内主动协助所在部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及时了解部门员工履职尽责、遵规守纪情况;对外主动动员公司上下理解监督、支持监督、接受监督和配合监督。兼职监督员在参与公司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交叉检查中,熟悉了业务,锻炼了本领,监督质效逐步提升

通过整合监督资源,完善组织保障、优化工作机制,将监督融入岗位、融入业务、融入管理,基本做到了发现问题在先,防范风险在前,监督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三、推进构建“大监督”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大监督”体系顶层设计尚不完善,制度保障不健全。一年多以来,公司虽然尝试性开展了系列交叉检查,不定期召开风控、纪检监督联席会议,但由于尚未建立统筹联动的监督检查体系,相关的工作方案尚未总结形成较为成熟且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监督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在监督联动、力量统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优势互补、协调推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监督合力尚未真正形成。一方面,个别业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对合规管理自身第一道防线认识不充分,过度依赖风控、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意见,“等靠要”思想严重;另一方面,纪检与风控、财务、审计方面的监督检查统筹不够,还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对于监督发现问题整改责任压实不够,对整改工作的跟进监督、全程监督还不到位。

   (三)监督力量参差、监督质效有待提高。一年以来,为了强化内部监督及风险控制,公司组建了风控部门,风控管理工作逐步独立化、专业化,内控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逐步显现,但由于纪检监察人员、各部门兼职监督员兼职化程度严重,往往在接受监督业务知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制度规定方面的教育培训较少,依靠自身能动性较难实现监督能力提升,导致公司“大监督”队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监督质量及成效有限。

(四)思想建设不足,担当意识缺乏。在公司内部监督中,一部分专兼职监督人员存在严重的“老好人”心态,认为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发现的问题不愿管、不想管;还有极个别怕查出问题就得罪人,担心在工作中被“穿小鞋”,让监督检查成为了“过场”、“形式”,归其原因,都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内部各类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从而严重影响大监督的质效。

四、关于持续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几点建议

20237,国家领导人来四川视察时指出: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我认为,这四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同样,构建全面覆盖、联动协调的“大监督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重点突破:

(一)进一步改变监督思维,树立“大监督”意识。“大监督”不只是风控、审计、纪检的事情,是公司各级党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任务,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教育引导,转变观念,形成“大监督”一盘棋的思维,推动形成党委全面监督,纪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格局。

   (二)进一步理清各层级监督责任。监督责任不清是导致监督无力、乏力的主要原因,要及时梳理完善公司内部制度,建立监督责任清单,厘清各监督主体间的监督责任边界和衔接,明确监督主体的责任范围、监督内容、方式方法,特别是监督发现问题的处置及移交问责程序、跟踪反馈机制等,避免谁都在负责、最终却谁都不负责而导致监督责任虚化、落空的尴尬局面。 

(三)建立“大监督”体系的执行和制约机制。首先,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共享各监督主体在日常监督的过程中履行监督职责和开展监督工作的信息,不断提升“大监督”体系运转质效;其次,建立“大监督”体系运转情况定期向公司党委汇报机制,特别涉及重大事项要及时汇报;再次,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特别对监督人员的监督机制,专职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责,监督到位,对履责情况要进行考核,对履责不到位的要进行问责,营造监督者认真负责,敢于主动监督的良好工作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强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把监督贯穿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项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市场经济形式复杂多变,“大监督”体系构建任重而道远,落实健全“大监督”机制,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全面加以重视,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全并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才能更加高效为企业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