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塑造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3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塑造的影响研究

汤子健 纪施莹

河北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对价值观塑造的影响。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实证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高校思政教育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增强道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研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思政教育的建议,以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价值观塑造,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

引言:

高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良好的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1.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概述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和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高校思政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1.2 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多样,包括课堂教学、讲座、研讨会、社会实践、思想交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高校思政教育力求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其次,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此外,思政教育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最重要的是,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价值取向和培养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要求。

2.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2.1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在思政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和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高校思政教育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引导,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等。同时,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强调诚信、责任、公正等道德价值观,以及个人品德的塑造和修养。

2.2 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并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下,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意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促使他们关心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公益事务,努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高校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高校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人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通过开展思辨讨论、学科竞赛、实践活动等,高校促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文化等方面有所建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强调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发展。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涉及到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这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3.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对价值观塑造的影响

3.1 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兴趣、学科背景、教学方法等。一方面,思政教育的内容广泛而深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程度会有差异。另一方面,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能力也会影响学生对其接受程度。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3.2 思政教育对学生的认知和意识形态影响

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的认知和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思政教育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并形成对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认识。思政教育还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辨别错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思想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3.3 思政教育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

思政教育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积极影响。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强调诚信、友善、公正等道德价值观。通过教育和引导,学生能够理解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思政教育还通过案例分析、伦理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判断能力。

3.4 思政教育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影响

思政教育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政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思政教育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这种参与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4. 思政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4.1 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和挑战。由于学生的背景和特点各异,思政教育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同时,思政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以保持其有效性。因此,高校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思政教育内容,确保其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4.2 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态度和参与度

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态度和参与度也是一个问题和挑战。由于思政教育的内容相对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存在对其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知不足,导致对思政教育持消极态度或缺乏参与度。此外,学生在课程和学业压力下可能更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思政教育的投入和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3 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问题和挑战。高质量的思政教育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师。然而,目前存在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高校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吸引和培养具有思政教育专业背景和教育能力的人才,构建一支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

5. 改进思政教育的建议

5.1 加强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 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思政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综合思考。例如,将思政教育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领域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相关问题。

5.2 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讨论和互动。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平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分享。

5.3 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需要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 完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加强思政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思政理论水平。

- 加强对优秀思政教育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在思政教育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可以设立奖励制度,提供研究经费和学术交流的支持,激励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 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建立思政教育师资的联盟或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结语;

通过加强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以及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改进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些建议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共同推动思政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 国宏. 实践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1(2):3.

[2] 林丹丹, 韩云峰.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创新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1(8):2.

[3] 张建军, 王赫, 张冉,等. 提质培优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