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3

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张立琴 王前文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1 中国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员会,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阵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还需要守好网络阵地。守好网络阵地离不开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网络亚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因其自身相对独立性、反叛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本文通过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冲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网络亚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作为一种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网络文化形式,网络亚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而存在的文化形式,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由于网络空间的相对隐匿性,很多大学生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中发泄负面情绪,从中寻求所谓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导致他们疏离现实生活的情感交流,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精神疾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高度重视、高度警惕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网络亚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1.1网络亚文化的概念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一个概念。亚文化一词最早见于Milton·M·Gordon《亚文化概念及其应用》,将亚文化表述为:亚文化是一种基于种族、经济、宗教和地区等不同社会要素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文化。胡疆锋在《亚文化读本》中提出,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方式挑战主导文化权威而产生的一种附属性文化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自身认同的文化。因此,可以认为,亚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为形成社会认同而形成的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的且具有颠覆性边缘性的文化。从网络亚文化的范围界定来看,网络亚文化是指在网络传播境遇下生成的,借助互联网及网络技术而传播和发展的亚文化形态,包括了互联网产生的精神和物质、语言符号、规范以及组织群体的亚文化形态。

1.2网络亚文化的特征

网络亚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相对独立性、边缘性、创造性和开放性四个方面。(1)相对独立性。作为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一种文化形式,网络亚文化有其独特的发展态势和规律,但其独立性也是相对的,是附属于主流文化而产生的文化形式。(2)反叛性。就是网络亚文化反叛性的表征。可以说,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颗成长为主流文化的野心。(3)创造性。作为网络亚文化主体的青年人,常常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社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进而可能创造出新的事物。(4)开放性。网络的开放性赋予了网络亚文化的开放性,大众意识的普遍觉醒,致使文化的话语权不仅仅掌握在少数精英群体,网络大众基本上掌握了网络的话语权。网络亚文化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吸收消化借鉴各种文化元素,形成开放包容的网络文化。

2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2.1消解主流价值观

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网络文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中的多元化价值又冲击着价值观尚未建立的大学生内心世界。一些边缘化的网络亚文化更是因其吸引力聚集了不少易受影响的学生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冲击,消解主流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化了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致使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对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价值追求敬而远之;模糊了部分学生的道德标准,淡化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出现各种追逐假恶丑现象,甚至出现道德失范事件;干扰学生的科学精神,导致学生缺乏求真务实的正确态度;淡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导致学生忙于个人事情,集体活动参与度不够;降低了部分学生的政治信念,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盲目崇奉西方的政治价值观。

2.2模糊和弱化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我国就表现为弘扬马克思主义。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点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极易被不良网络文化影响,而拥有大批粉丝的网络亚文化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碰撞的过程中对意识形态产生冲击。特别是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传播迅速,很快就会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一定程度上干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如历史虚无主义以揭开真相、还原历史的噱头向大学生宣传错误的历史,借助丑化历史人物虚构历史事件达到扭曲党的合法性目的;新自由主义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借助网络制造事端,干涉我国内政,淡化主流意识形态。

2.3抢夺网络阵地话语权

当今世界竞争愈演愈烈,从军事威慑、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到文化交锋,各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求掌握更多话语权。话语权不仅局限于强者掌握的主流文化话语权,边缘群体也在竞争话语权,特别是互联网发展使得亚文化话语权在线上线下不断影响人们生活。尤其在一些特定情形下,网络亚文化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文化,客观上影响亚文化群体接受和认同亚文化发展的主流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社会的共同价值、共享理念以及传统文化。

3网络亚文化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因素

3.1社会因素

一方面,网络环境治理不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不健全。任何法律法规制定都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网络立法也不例外,也有一定滞后性,给网络监管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主流文化引导不足。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高,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八卦心理,官方报道姗姗来迟,为满足大家猎奇心态,众多揭秘报道相继在各大网络平台疯狂转载。主流价值宣传不足且多为官方发言,部分大学生有一些抵触情绪,特别是报道跟自我认知冲突情形下甚至认为官方在混淆视听掩盖真相。

3.2学校因素

一方面,对网络亚文化认识不足。网络亚文化作为支流文化是在特定的群体中形成的文化形态,这一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文化价值体系、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网络亚文化通过标新立异、恶搞、重构、消解等方式制造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割裂,非圈内人不了解亚文化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向大学生传播主流文化的使命,对网络亚文化了解不足,无法很好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网络文化教育不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对网络媒体使用度不够,对网络文化关注不足,特别是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各种网络文化变迁速度远快于人们接受认同速度,以至于学校及教师对网络文化认知不足,对学生教育不够,使得部分学生痴迷于一些具有负面效应的网络亚文化。如当代部分大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追求快感陷入娱乐至死境地、宣泄个人不良情绪时网暴他人等等。

3.3家庭因素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发生很大变化,父辈孩童时期没有网络,对网络文化不甚了解,父辈成年后对网络认知不如当代青年,传统观念教育成才目的与网络过分抢占学生注意力造成学习成绩下滑,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的亚文化使部分学生走向歧途,致使家长对网络亚文化持一种否定态度。主张创新、张扬个性的网络亚文化与父辈的价值观出现冲突,家庭关系的传统权威性也给热爱独立、追求自由的大学生带来更多冲突,大学生试图通过各种反抗反叛行为急于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成熟,反而造成家庭关系失调,家长更加排斥网络亚文化。

3.4个人因素

传统教育强调确定性知识不利于大学生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学生在现实世界可能得不到理解认同,使得大学生转而在网络世界里畅所欲言,特别是某些网络亚文化因有趣的内容多变的形式吸引众多大学生流连于此。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不足以正确辨别网络亚文化,易受不良文化影响。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心智发展仍未完全成熟,且正处于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期,自我认知偏差导致角色混乱,对自己的定位尚不清楚,部分学生缺乏清晰的人生规划。尤其是当前网络上充斥着躺平”“内卷”“凡尔赛”“精致利己主义等亚文化,加之学生对成年世界的反抗极易将自己推到不良网络亚文化的怀抱。

4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1加强网络主流文化建设,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这为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网络主流文化的引导是加强网络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网络文化建设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规范大学生行为方式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要在大学生活跃的网络世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流文化,对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要坚持党的领导,抓牢网络工作主导权,坚持网络主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要推动主流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推进网络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互联网企业要发挥主体责任,不断推出并传播蕴含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产品。加强网络立法,强化网络文化产业治理能力。

4.2加快网络文化载体建设,强化正确舆论引导

网络亚文化传播依赖于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等网络平台,这些媒介要关注大学生亚文化需要,开展积极向上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活动。当前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盛行,一些虚假、低俗、有害的信息甚至突破社会底线通过互联网传播,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亟需加强对平台的监管,整顿网络乱象。一方面,要坚决取缔不良网络亚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措并举引导网络亚文化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促进网络亚文化向主流价值导向不断趋向一致,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性。另一方面,媒体要保持自身的公信力,实事求是,不发表具有煽动对立情绪的言论和观点,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

4.3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网络素养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校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网络亚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看待网络亚文化的态度。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可影响学生以中立态度对待网络亚文化,很少受不良网络亚文化的影响。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则会容易激化学生的反叛心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必须坚定不移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着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为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可适当组织学生选修关于网络法律素养类的课程,对高校教师进行网络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思政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辩证地看待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要一味地阻拦压制学生,在教学中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积累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用语,拉近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

4.4多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高校、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三全育人是高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的有力措施,社会、家庭负有对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的责任。要从国家、高校、家庭三个维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大程度发挥网络亚文化的积极作用,减小不良网络亚文化的不良影响。政府要加强网络环境治理,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完善网络监管机制,明确有关部门主体责任,利用官方平台、可有效监管的平台等大力宣传主流价值,抓牢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话语主动权。高校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持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创新建设师生网络交流沟通平台,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家庭要变堵为疏,正面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陶东风,胡疆锋.亚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沈旭.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优化机制[J].吉林教育,2023(04):38-40.

[4]叶建辉.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J].谈文化,2023(05):50-54.

[5]周雅琴.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