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

赵翠莉

身份证号:152723197610123622

摘要:本文研究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策略。成因方面,主要包括内控制度机制不完善和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在防控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了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两项关键措施。通过这些策略,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降低财务风险,确保财政稳定和公共资源的有效使用。这些措施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公众信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在管理财务方面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会对单位的财务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损害公众的利益和信任。本文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以确保这些单位能够更好地管理财务风险,维护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1.1内控制度机制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之一是内控制度机制的不完善。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是确保财务管理合规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但当内控制度机制不完备时,会导致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首先,不完善的内控制度机制可能导致财务流程的混乱和不透明。这可能包括不清晰的财务流程和程序,缺乏足够的审批和监督机制,以及财务数据的不准确或滞后。这种混乱和不透明性增加了错误和不当行为的风险,例如财务数据的篡改、滥用公款和资金的浪费。其次,不完善的内控制度机制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通常依赖于公共资金,而当内部控制不足以监督和规范资源的使用时,就会出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这可能对公众利益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未经充分内部审查的情况下,某些项目可能获得了不合理的预算,而其他重要项目则缺乏足够的支持。最后,不完善的内控制度机制可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声誉造成损害。一旦财务丑闻曝光,会损害公众对该单位的信任,同时也会引起监管机构和媒体的关注,可能导致法律诉讼和财务惩罚。这种声誉风险不仅会影响单位的形象,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财政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1.2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成因是预算管理水平不高。预算管理在这些单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涉及到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和财务风险的控制。当预算管理水平不高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财务问题和风险[1]。首先,低水平的预算管理可能导致财政资源的不当分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通常需要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包括人员薪酬、设备采购、项目支出等。如果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某些领域可能获得过多的预算,而其他领域则面临资源短缺,这可能导致项目延误、效率低下以及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其次,低水平的预算管理可能导致财务计划的不稳定性。预算应该是单位财务决策的基础,但当管理水平不高时,预算编制和执行可能变得不稳定和不可靠。这会给单位的日常运营和长期规划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财务风险,使单位更难应对财务挑战。最后,低水平的预算管理还可能导致不适当的借债和财务困境。如果单位依赖过多的借款来填补预算赤字或弥补不足,而没有充分的还款计划和债务管理策略,就会面临财务危机的风险。高额的债务负担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动性问题,甚至可能违反法律法规。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2.1增强风险防控意识,了解潜在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之一是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财务风险的防控始于管理者和员工对风险的认知和意识,只有当他们充分了解并重视潜在的财务风险时,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这些风险。首先,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是关键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举办培训课程,教育员工有关财务风险的基本知识,包括财务管理政策、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评估等。这有助于员工更好地理解财务风险对单位的影响,并学会如何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2]。其次,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可以促进风险信息的共享和传递。管理层应鼓励员工积极报告他们发现的潜在财务风险,而不必担心被指责或处罚。这可以通过建立匿名举报机制或开设定期的员工会议来实现。同时,制定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对于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至关重要。这些政策应该明确规定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督和报告程序,确保每个员工都知道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最后,管理层应树立榜样,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当员工看到领导层重视风险防控时,他们更有动力去关注和应对财务风险。领导层可以通过制定财务决策的透明性、遵守内部规定和法规、以及支持员工的风险报告来展示他们的承诺。综上所述,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防控财务风险的关键一步。通过培训、内部沟通、政策制定和领导示范等措施,单位可以提高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从而更好地应对潜在的财务挑战,维护单位的财务稳定性和声誉。

2.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防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关键策略之一。这一机制有助于单位在财务风险出现之前就能够识别、评估并迅速应对潜在的风险,从而降低其对单位的不利影响。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需要明确的风险识别和监测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定义可能涉及财务方面的各类风险,如资金流动性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等,并建立监测指标来跟踪这些风险的变化。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财务比率、经济指标、预算执行情况等。监测程序应该定期进行,以及时捕捉潜在风险的迹象[3]。其次,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用于定量和定性地评估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这可以包括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将不同风险因素的权重考虑在内,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同时,也需要定性评估,考虑到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便更全面地理解潜在的财务风险。最后,建立风险应对计划是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风险被识别和评估,单位应该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和计划,以降低风险的影响。这可能包括调整预算、改进内部控制、寻找替代资金来源等。应对计划应该根据风险的严重性和紧急性而制定,并在需要时进行更新和调整。

结束语:

总之,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内控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水平不高等。这些风险对单位的财务稳定性和声誉构成潜在威胁。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策略,我们可以降低这些风险的概率和影响。此外,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不仅需要管理层的积极参与和领导示范,还需要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团队协作。通过全员的参与和不断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确保公共资金的有效使用,为单位的长期发展和公众的利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桂珍.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08):66-68.

[2]孟宪征.基于防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视角谈财会监督[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0):10-11.

[3]李凤贞.财务风险防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