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张露丹

四川高地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以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人类面临气候暖干化、极端天气增多等方面挑战。海绵城市理念是基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而来的,其核心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防洪防涝及雨水综合利用。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具有的特点如下所示:第一,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排水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在降低能源消耗基础之上起到防洪作用,第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生态环境随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污染程度非常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融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去实施有效的对策来改善生态环境。

1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

在低碳城市理念影响下,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化,基于现有城市发展,综合实际需求,完善、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低碳发展模式,对城市空间结构、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是全面落实“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城市低碳理念不仅是对低碳绿色建筑设计的践行,也充分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低碳市政系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低碳理念有效带动城市区域系统发展,优化区域系统,实现区域更新建设,有效实现城市的低碳运转。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其中涉及不同的产权、结构以及业态模式,涉及的工作层以及内容具有复杂、层面多的特征,在建设处理中尚无标准的统一管理模式;在多数的城市规划与改造建设中,虽然融合了低碳发展理念,但是在落实上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缺乏合理、科学的建设标准以及要求,部分城市在低碳规划中沿用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为了有效提升低碳城市建设质量,在实践中要综合具体的需求树立低碳设计的基础原则,明确设计的策略与要求,不仅要确定空间区域的低碳建设模式以及标准,也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区域范围中的低碳可持续运营模式进行引导,这样才可以实现城市建设规划过程的低消耗、少污染的目的。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2.1微气候环境设计策略

在城市建设以及规划设计中,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构建一个良好的微气候环境,通过优化公共区域的微气候环境,有效减少维持微气候环境的能源消耗,达到构建低碳城市的目的。建筑结构的高度、建筑体量的提升,灯饰等是影响微气候环境的主要因素,大体量的建筑结构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区域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需要通过增加能源消耗的方式构建良好的微气候环境,例如为了达到通风以及降温的目的会产生大量的电能消耗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综合建筑组合的形式与结构、公共空间布局优化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构建良好的区域环境,通过微气候环境的方式达到保障区域环境适宜的目的,构建缓解湿热、通风状况良好以及有效减少公共开发空间阳光直射的微气候环境,使其可以有效实现节能减碳的目的。

2.2源头控制

根据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如果附近有绿化带结构,如缓坡绿地、微高绿地和高绿地等,就说明周围的生态达标;如果缓坡绿地范围内铺设了硬化步道,就具备行水条件。综上所述,对目标项目源头采取控制措施时,应采用宽度为3~5m的绿化带,这样才可以改善市政道路的排水空间结构。选择绿化带的植被最好采用无灌木的乔木;控制平面区域的排水源头,应采取自然生态与水治理技术,避免雨水受到污染。对于人行道,应建立滞蓄型植草沟或雨水花园的方式;对于边坡形结构,应建设护坡型雨水花园,并进行科学控制;对于断面结构,可以在机动车道的边缘设立排水沟;对于原有的排水结构应填埋,同时在隔离带间距10m处分隔出1个40cm×15cm的明沟区域,以保证遭遇暴雨或大雨,降水量激增时,机动车道上的雨水能够尽快汇入非机动车道,确保车辆正常行驶。

2.3涝点控制

降雨量不同,落点控制措施也不一样。第一,对于降水量比较小的中小降雨,可以通过管控手段引入雨水花园进行存储。对于中小降雨中溢流的降水,可引入步行道结构或者雨水花园中。第二,对于大雨和暴雨,先要引入人行道中,然后再将其排入雨水花园中。综上,最终都要将降水集中到湿地里,保证降水期间市政道路上没有积水,不影响交通运输。为了保障施工方案如期进行,同时在竣工后达到预期效果,要求施工中必须按照海绵城市的管控指标数据不定期监测项目工程。监测期间,要准确计算出雨水径流系数,保证施工中或者竣工后雨水径流系数的波动范围在20%以内,达到市政排水建设的目的。

2.4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为保障居住区建筑物设计效果,在规划设计之初,相关人员要熟练地掌握设计理念和海绵城市思想,同时也要关注提升建筑物设计的改造效果以及其具有的实用性。此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因居住者性格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各部门人员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和因素,有效地设计居住区建筑物。为体现出建筑物多元化的特征,可以在屋顶绿化设计上设计绿色花园,提高其美化价值的同时,展示出海绵城市理念的原则。在选择绿色植物上要参照环境,温度的变化,来选择适宜的植物,同时为保障屋顶土壤具备的蓄水功能,要让屋顶绿化区域的排水和蓄水设计可以达到科学合理的范围标准,推进居住区建筑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应用。此外,在居住区设计过程中,为展示环保效果,也要做好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计工作,要在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基础下,设计雨水花园,发挥水资源循环再生的功能,强化雨水具有的存储效果。对雨水花园的设计,某种程度上也能减少居住人员日常生活水资源的消耗,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选择的场地要相对低洼,主要目的是提升汇集和吸收雨水的整体效果,在满足地下水补充需求基础之上,将海绵城市理念的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蓄水层,保值土层,保湿层,填料层,砾石层是雨水花园建筑的五层设置,建议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五个层次之间具备的关联和共通性,在保障修建成本基础之上,提升绿色设计水准。

2.5对居住区植草沟做出合理的设计和安置

植草沟是生长的植物的地表沟渠,沟渠不但可以净化雨水,同时也有着收集和排放雨水的作用。再加上植草沟具有较小的占地范围和面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流程简单,具有较低的成本,某种程度上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将其优势和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居住区设计植草沟,能为居民后续的出行提供便捷,让小区绿化水平更高。建议在安置和设计植草沟上可以参照外部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来进行适当的设计。

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重在规划和设计,需要在规划设计时就将城市的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对排水管道等设施提前做好规划,地面道路做好透水性铺装处理,解决城市的用水和排水困难,在城市改造中更要注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城市具有弹性的水文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微.低碳城市理念在厦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0):2.

[2]陈德元,黎春红.基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策略研究[J].区域治理,2021(16):2.

[3]李魁.基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策略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4):2.

[4]吴秀琴.基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策略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25):2.

[5]周亚辉,冯登瑞.基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