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控视角下企业合同风险防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3

基于内控视角下企业合同风险防控研究

王杰 刘红叶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企业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管控水平与经济效益,为了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防控合同管理风险,相关领域的学者开始深入研究合同管理内控问题。当前,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国内企业发展,合同的作用愈发显著。合同管理既具有基础性,也非常容易增加企业运行风险。基于内控规范开展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工作,能提高企业价值,强化企业优势,促进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风险;合同风险;内部控制;风险防控

引言

当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而且市场经济成分越来越多元化,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合同建立联系,以期实现各自的经济目的。在实践中,有不少的企业,在管理合同的过程中忽视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导致合同风险事件频发。要想有效防控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当将内控视角作为基础,主动寻找防控策略。

1企业合同管理的措施研究

合同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核心内容,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合同管理工作的主要落实对象,合同管理岗位人员自身的业务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因此,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包含对岗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其中不仅包括岗位人员合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引导,结合理论知识拓展实践能力的培养,岗位人员工作素养的培养,还需要针对岗位人员的合同现场签约技巧进行全方位的培训,防止在签约现场因复杂环境因素和突发性事件而影响合同的管理质量,并且在后续的合同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二,合同在签约完成之后,合同管理岗位人员需要及时针对合同当中已经达成约定的相关条款进行有效跟进,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监督履行情况,还能够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在进行合同管理工作开展这一环节时,岗位人员需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部门及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结合合同签署的业务和资金要求进行有效结算。第三,合同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因此需要岗位人员能够针对自身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与问题梳理,通过问题的解决和优化来提升制度的层次性和程序的规范性,同时也能够有效明确这些岗位的相关职责。第四,合同管理岗位人员应当对合同的谈判和签约工作进行有效落实,这不仅需要在谈判签约之前对对方的信誉资质及谈判的主要条款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调查,还需要对合同中涉及的价款、支付方式及违约条款等信息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减少合同当中的签约漏洞。第五,合同管理岗位人员也时常会面临合同违约的相关纠纷问题,因此他们不但需要对合同签署的违约金和赔偿损失条例进行有效沟通,而且也需要及时应用法律武器并结合仲裁或诉讼方式为企业争取合理的合法权益。

2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2.1法律风险

企业自身的合同法律风险意识不强,在具体签订相关合同时,未就签订合同文本的规范程度予以充分考量,尤其针对其中的各项条款,未予以有效关注,最终导致出现相应的法律问题,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这一过程中,实际参与合同签订工作的人员责任最为重大,其签署行为直接关系合同的法律效力,自身行为规范程度不足,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部分企业自身缺乏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以致在具体签订合同时,未就相应的风险予以有效预估,企业未聘请专业人士就企业合同签订及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予以合理分析,就难以在实际签订合同前,做好充分准备,以致合同风险发生后,表现出措手不及,且未能有效解决风险问题,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

2.2政策法规变更的风险

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国内外税收政策更新变化较快,如果缺乏对税收政策的敏感性及前瞻性,容易导致国家减税降费但企业利润却减少的情况。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如果合同执行过程中增值税税率降低,但销售合同约定不含税金额固定,则丧失了增加营业收入的机会。采购合同如果提前约定含税价格不变,则丧失了降低成本费用的机会。有国外供应商、客户的企业,如果仅约定不含税金额固定,则可能受到国际贸易冲突、关税政策变化带来的税务风险。

3企业运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合同风险的策略

3.1完善企业内部法务部门

法务部门应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肩负起法律保障责任,能够对合同签订的内容、流程,从法律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需要相对复合型法务人才的支持,能够充分结合法律及市场经营情况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等,对合同内容予以合理的评估,保证合同签订条款的合理性。成立法务专项部门时,应着重考查工作人员法律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等,以确保其能够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确保合同签订、执行合理,降低法律风险。

3.2注重筛查合同主体信誉度

企业的领导及合同签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并在合同签订前、签订过程中以及签订后执行阶段,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以确保降低合同风险。具体可以在合同签订之前,对合同另一主体进行资质筛查,明确企业在行业发展以及市场环境中的信誉度,确保与信誉企业进行合作,是有效降低合同风险的关键。另外,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该就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等予以充分关注,明确其内容可行,才能完成签约任务。

3.3严格相对方资质审核

合同如何签订,合同是否可以正常履行,关键在于合同经办人能否真实了解相对方的诚实信用及履约能力,而资信审查与尽职调查就是在企业发生经济行为或活动时,对相对方信息及市场行情进行客观的分析履约能力。(1)严格合同相对人资质资信调查。认真调查合同相对人主体资格、资质、资信、经营发展现状、有无重大诉讼、强执记录、是否被纳入失信“黑名单”被信用惩戒等情况,掌握其履约能力,合理选择合同相对人。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合同相对人履约能力的变化,依法及时采取要求提供担保、中止合同履行、支付前期费用等止损措施。(2)企业合同主办部门负责向合同相对方收集相关的基础材料,提交或者补充给审核小组进行审查;审核小组一般由企业的法务部门、财务部门、合同业务主管部门、涉及特殊资质许可的技术部门组成。法务部门重点审查合同对方主体是否合法、有效,财务部门主要协助审查对方财务数据相关的内容,业务主管部门审查业绩以及技术能力,技术部门审查是否具备必要的特殊资质,必要的时候可以外聘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的尽职调查。

3.4严把合同审查关

(1)在合同签订前,企业应争取合同文本的起草权,最常用的方式是企业提前制作标准合同文本模板。合同审查是对合同提出专业意见的过程,一般包含经济、技术、法律三性审查。但是合同审查应注意的是,合同审查是为控制风险,而非扼杀交易,合同审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风险。(2)企业技术部门从专业的角度负责对合同签署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协议、施工方案、安全协议等专业性条款进行审查;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对合同项目经济性进行审查,对标的金额计算方式、合同结算条款、合同项目成本构成等进行经济性、准确性审查;企业法务部门负责对合同的严密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包括主体资格、合同内容、合同形式、合同用语准确无误、合同各方权利义务具体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切实可行、没有不能履行的合同条款、对可变更情形的约定等。(3)合同的形式一般可以采取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口头形式一般由企业设定一定金额的上限,如5000元以下,可即时结清的合同。书面形式有原件、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原件方式指经过合同各方签署并已加盖公章的合同,原则上企业所有的合同应尽量采用这种形式以避免不需要的纠纷;传真和电子邮件方式大多出现在已签署的年度框架合同下的采购订单等。(4)合同文本完成审查提交签署时也应把好合同签订关,合同主办部门应认真审查合同签署人是否适格,代理人是否具有授权委托书,防止合同签署人因无权代理导致合同效力不确定或无效,使企业遭受损失。

3.5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为合同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备条件,已经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方面。通过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部门都能够全方位掌握合同的信息,以及实际执行情况,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条件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保证信息化管理融入合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应当做到标准化,统一顶层设计,加强部门协同,打破传统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局限,避免重复,提高效率,真正做到管理规范化、实时化、透明化,为合同管理以及企业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3.6企业应通过内部控制精准管理合同

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环境要求重视“人”的作用,认为所有人都必须针对内部控制履行相应的责任,这种思想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成效,相关工作人员在改善、维护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开展合同管理工作的时候,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风险评估就需要企业在内部建设专门的风险评估机制,然后根据合同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完善,对于合同管理中各个层面的风险,必须利用风险评估机制进行预测并且有效控制。控制活动则应当运用风险评估获得的结果,然后给出应对风险的策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得以实现,这也是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路径。因此,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需要将控制活动融入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保证其能够顺利实施,同时需要留下控制活动的痕迹,方便企业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信息与沟通应当基于合同管理内部以及外部的环境变化,建设并完善企业的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信息能够实时共享并且顺畅流通,从而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更多的帮助。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内部监督工作的时候,需要将成本和效益原则作为基础,动态监督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过程,发挥出监督考核的作用,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应以防控风险为导向,为此开展各项控制活动,以达到实现合同目标的目的。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也有待加强,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内部控制与合同管理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防范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春英.内控规范基础下的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分析[J].商业经济,2018(6):25-26.

[2]杨依卓,梁立宽.内控视阈下高校科研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与防控[J].法制与社会,2019(25):159-160,163.

[3]岳璐璐.法治背景下企业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20(11):103-104.

[4]秦庆龙.企业合同履约与资金安全风险防控[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4):1283-1284.

[5]闫跃山.内控视角下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D公司为例[J].精品,2021(2):123-124.

[6]何斌.中央部属高校项目建设各环节内控风险防控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4):3-4.

[7]卢芳芳.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与对策研究[J].经营者,2019,33(2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