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程文秀

安徽池州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241000

摘要

中医方面中医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已积累了许多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方法主要是在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同时,对紊乱的胃肠功能进行调节,从而消除溃疡病的复发因素。本病是迄今为止消化道疑难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反复发作,病程缓慢,久治不愈。针对这一问题,从中医整体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的优势。缩短疗程,减少复发,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论治

1前言

1.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胃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血性腹泻为主,患有该病的患者身心健康会受到其影响,变得心情郁结、暴躁,生活质量往往变得比以前差。临床研究表明,20-30岁人群是该病的主要人群。现在临床治疗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多是使用药物治疗。其中柳氮磺吡啶水杨酸制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但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随着针对该病的研究增加,现在发现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之传统西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提升。

1.2中药学对本病的认识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中医大多认为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绪障碍、禀赋不足等相关因素可单独导致疾病。更有可能是多种病因混杂,通过破坏脾胃功能而致病。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神经和精神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会导致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皮层下中枢兴奋,对结肠、肠胃也会产生影响,如结肠运动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微观方面,精神不好会导致组织细胞缺血从而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结肠长时间处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体内的废物积累,血液堵塞是外部原因,以气血损伤为靶点,是最终的转归。由此可见,该病病因复杂多变,难以确认真正的病因,而且该病的患者往往要长期忍受病痛,无法短期内被治愈,由于病变部位在肠道,所以该病与肝脏、脾胃、肾脏都可能有关系。脾虚湿积在发病过程中常有病理变化,脾肾虚是本病的必然结果。

2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2.1辨证论治

溃疡性结肠炎早期的发病机制多为大肠湿热积聚、肠气机能障碍、湿热熏蒸、高热肉糜烂、肠络损伤、腹痛、腹泻、内急及后期体重。肥舌黄苔,脉滑数,肠络热积,络脉断瘀,化脓血,大便红,治热湿寒血。以葛根黄芩汤和白头翁汤为主要加减剂。在临床应用中,除清热、寒热、燥湿、解毒等外,还应遵循刘赫建的“理气、自愈、治瘀”的训练方法。

要把理气活血的产品包括在内,要兼顾脾胃之气,以免引起苦寒和胃损伤。临床上常采用枳实、当归、元胡、牡丹皮、赤芍、绿皮、大肚皮、槟榔、川芎、红藤、败酱、三七、榆树的辨证加减法。各种药物的组合可以清除肠道,解毒,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并治疗胃气。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期,病因难以捉摸,体内废物堆积在结肠处、血液停滞淤积堵塞血管导致脉络不通,更多人体内的废物在结肠处堆积,陷入了恶性循环,病情胶着纠结,难以化解,气血停滞废血瘀积,结肠部位不通畅导致病患感到疼痛,所以病患腹部会长期疼痛,而且疼痛点刺痛,排便不通畅且带有黑紫色的黏状物,舌苔呈现出暗紫色且分布黯淡的斑点,脉象沉涩等。中医认为治疗该病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根源解决问题,先疏通肝脏,使得脾胃强健,理清气,血液流通,清理肠内堆积的废物,使得脉络通顺,治疗时选择痛泻要方、膈下逐瘀汤,根据病人情况加减二陈汤。

溃疡性结肠炎中期发病机制多为杂病,痰浊血瘀阻肠络,互为因果,胶结困难,气滞血瘀,不相容痛,腹痛,刺痛痛,腹泻不适或见黑紫黏冻,舌暗或见血瘀斑,脉郁结涩。治疗当舒肝健脾法、理气活血法、清肠通络法,选用通泻逍遥方、膈逐瘀汤、二陈汤为主加减法。在临床证候的运用上,除宗法内经外,“疏其血气,兼治其道”。

2.2基本方加减

以诃苓止泻胶囊为例,中药诃子能封闭肠胃不畅,恢复肠道蠕动的正常节律,维持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它可以止泻,并用于长期痢疾。对于湿热证,要用苦寒清火解毒,苦燥祛湿浊,调气导血瘀。黄连对乙酰胆碱具有拮抗作用,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可减缓肠道推进,抑制腹泻。黄连、板蓝根具有清热、苦味、干湿、明火、解毒、抗病毒等作用。防风可以起到缓解外界和风力的协同作用。

根据慢性痢疾的痢疾和涩痢的原理,经止血后,自气化瘀、化脓便可治愈,活血化气。增强血液循环和化脓,生肌止痛,开窍疏通,使药物能反映病变,迅速分解,覆盖整个肠道。为了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固定和杀灭各种病原体和排泄毒素以及肠蠕动来起到解毒和美容的作用,以修复受损的肠壁组织。

2.3外治法

目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的外治法主要是传统灌肠法,大多使用针筒推注或滴注,药液会直接与患病部位接触,更好地发挥药效,起到治疗作用。邓叶芬等人,自己研究出了一种中药汤剂,对患者进行灌肠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该病具有更好地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唐尚友等人,以白头翁汤为主方,根据症状加减,总有效率90%以上。有的研究者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分早晚两次,采用直肠注射保留灌肠治疗。经两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0%以上。中药灌肠多为自制方或传统方的加减法,其中以医生经验方为主。由于治疗病例多,不同临床医生采用不同的药方调制药液注射,所以至今为止,灌肠治疗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和规范。 

2.4针灸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特色治疗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使用针灸来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法对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疗效。温针灸对于该病的治疗也有较不错的疗效,并且,大多数临床医生都采用温针灸治疗该病。

穴位埋线疗法是通过经络将刺激信息和能量通过绵羊肠道的生理、生理功能和生化变化传递到体内的学术性疗法。达到“疏通气血,舒展筋骨”的治病目的。穴位埋线手术实际上包括穴位封闭、针灸、刺血和人体组织等。损伤后效应、针头滞留效应和组织治疗是多种刺激效应的综合,是多种治疗和效应的综合。

穴位注射疗法一方面增强穴位的刺激作用,穴位注射后的临床观察、药物注射后肿胀、麻木感强,这是单纯的针灸治疗不能起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药物直接被注射进了患者体内,所以药物的作用效果会更强更明显,可以同时发挥药物的作用也能达到针灸治疗的效果,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3 结语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难以短时间内被根除,即使康复也容易复发,使患者长期遭受疼痛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从而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有许多临床应用,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饮食不当和湿热邪侵有关。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和中医药结合,保留中药灌肠,可达到局部调理、补益和治疗证候的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友.《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78-179

[2]沈洪.炎症性肠病健康管理基础与临床常见问题解答.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7-9

作者简介:程文秀(1993.02-)女,汉族,安徽池州,本科学历,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