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埋针对中风后失眠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揿针埋针对中风后失眠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刘晓菡

东阳市中医院,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目的 探析揿针埋针对中风后失眠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本院6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揿针埋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中风后失眠临床治疗过程中,揿针埋针方法的应用对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利,且可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关键词】中风;失眠;揿针埋针;生活质量

    中风后失眠指的是因为中风疾病导致的于中风恢复阶段发生的无法正常入睡的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57.6%左右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合并失眠,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中风后失眠患病时间较长,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影响较为严重,同时也降低了其生活质量[1]。到现在为止,中风后失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期间主要采用安眠镇静类药物,但是治愈难度较大。随着中医学研究的深入,揿针埋针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显著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揿针埋针在中风后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所选64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中风后失眠患者,时间选自2020年4月-2021年5月,随机分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男、女分别有19例与13例;年龄均值(58.67±5.14)岁;观察组:男、女分别有17例与15例;年龄均值(58.72±4.9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采取血脂调节、血压控制等基础治疗。

1.2.1 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艾司唑仑:睡前应用,日用1次,服用剂量为1mg。治疗时间:24日。

1.2.2 观察组

揿针埋针干预:采用清铃揿针,穴位包括申脉、神门、照海、内关、神庭、四神聪和本神;针对肝火扰心者,添加太冲、行间;针对痰火扰心者,添加曲池、内庭;针对心肾不交者,添加涌泉、三阴交;针对心脾两虚者,添加足三里、心俞;针对心胆气虚者,添加肝俞和心俞。以患者所选穴位为依据,对体位进行调整,皮肤消毒选择75%酒精棉球,向各个穴位揿针埋入,在按压后感受到灼热、酸胀和麻木后停止,留针时间24小时,每2日尽心1次,每个疗程3次,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患者可以正常入睡,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小时,睡眠深度较深,清醒后精力充沛,表示痊愈;睡眠质量改善明显,睡眠时间超过3小时,睡眠深度改善,表示显效;睡眠时间低于3小时,睡眠不佳症状有所改善,表示有效;不符合以上判断指标,表示无效。(有效+显效+痊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s)与率(%),分别采用t与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2

68.47±5.12

76.84±6.59

15.13±2.06

10.12±3.41

观察组

32

67.45±6.35

81.23±7.65

15.05±2.31

6.25±3.32

t

0.893

2.459

0.146

4.599

P

0.376

0.017

0.884

0.000

2.2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分组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2

3

12

9

8

24(75.00)

观察组

32

6

14

10

2

30(93.75)

x2

4.267

P

0.039

3 讨论

现阶段,镇静催眠类药物是治疗中风后失眠常用方法,但是长时间采用该类药物治疗,很可能导致成瘾性及药物依赖性等副作用,对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了阻碍,这一现象也导致护理难度增加。揿针常用的一种皮内针方法,指的是在腧穴固定特定针具,长期留针,对机体连续刺激,从而实现针对性治疗,该方法是一种临床埋针法[3]。揿针方法进一步优化了穴位埋线及毫针针刺,并结合了留针、刺血、穴位封闭和耳穴全息等方法。揿针埋针过程中,揿针在进入到机体后,并不会感觉到显著的针刺感,随着揿针时间的增加,患者开始出现酸胀感,与普通针感接近,从而实现有效治疗。较毫针针刺,揿针埋针方法优势更加明显,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且操作便捷、简单,对于恐惧针灸的患者更加适用。

中医将中分后失眠归于“目不瞑”、“不寐”的范围内,是因为阴阳失衡,阳气无法内行在阴分,最终引起失眠症状;或者五脏受损,心神失养,心气虚衰等,造成气血不足及脾胃虚弱,再加之肾阴亏虚等,造成心火炽盛,对心神造成影响,导致睡眠质量受到影响

[4]。因此,穴位选择时,选择神门穴,具有益气补心及安定心神作用,以便患者更好的入睡;内关穴能够止痛理气、安神宁心,联合神门穴在失眠治疗中效果明显;四神聪可以安神宁心;神庭具有醒脑凝神功效;申脉和照海等能够对阴阳之气进行调节。通过研究发现,揿针埋针方法利用皮肤经络传导方式,能够对经络脏腑气血的运行有效调节,实现阴阳平衡,在失眠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高。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而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由此可见,揿针埋针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且在睡眠质量改善方面优势显著。

总而言之,揿针埋针在中风后失眠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且有助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茸,许军峰.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21,62(23):2068-2072.

[2]姚旭洁,冯芙蓉,宋丰军. 揿针埋针对中风后失眠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6):980-981.

[3]孙瑶,李柏霖,胡楠. 耳穴揿针联合体针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2):160-163.

[4]姚青,钱立锋,陆海娟. 耳穴揿针联合引阳入阴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2020,27(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