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研究

陈冬

核工业西藏地质调查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81

摘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的核心在于针对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展开全面、严密排查,并对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凭借专业化、科学化的工程勘查设计以及及时、合理、有效的灾害防治技术和方法,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结合实际状况来看,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以及不稳定等特征。从实际角度看,诱发自然地质灾害的原因较为多样,从而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地质灾害治理以及勘查设计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要点

1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下水突出、火山喷发等。这些灾害通常由于地球内部或地表的地质活动引起,如地壳运动、地下水位变化、山体岩土结构破坏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测,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破坏性强的特点,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和保障人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的重要性

(1)了解地质灾害情况。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通过对灾害发生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分布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2)明确工程目标和治理策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通过对治理工程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确定,明确治理的手段和技术策略。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理方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可避免后期工程的重复修建和资源浪费。(3)评估工程风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如地质条件不确定性、施工工艺技术问题等。通过勘查设计,可以对工程风险进行评估,找出潜在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减少工程风险的发生。(4)设计合理的工程方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和设计方案,确保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包括选择适当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和工程参数等,以保障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的要点

(1)地质灾害调查。对地质灾害发生地区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灾害类型、分布范围、规模等,以了解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危害程度。(2)地质条件勘察。对治理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位等,以评估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演化规律。(3)工程目标确定。根据地质灾害特点和治理需求,确定治理工程的目标和要求,包括治理效果、工程稳定性、安全性等。(4)治理手段选择。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治理手段,如地质体加固、挡土墙护面、排水措施等。(5)工程规模确定。根据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确定治理工程的规模和范围,包括施工面积、工程深度、治理长度等。(6)技术方案编制。根据地质灾害特点和治理需求,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监测控制等,确保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7)风险评估。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包括地质灾害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工程破坏的风险等,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8)环境保护考虑。在勘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防止治理工程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实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2018年6月15日,某省发生强降雨,在强降雨不断深入发展的影响下,该县矿山发生塌陷问题。结合实地勘察,滑坡尽头为该县省道东段,边坡开裂以及变险程度较低。从发现地下灾害隐患至今,河岸裂缝变形程度逐渐加深。结合实地勘测发现,边坡边缘处存在多处不同程度的裂缝。此外,存在较为显著突出(最大为6cm)以及垂直(最高达到近35cm)位移现象,而就斜坡方面而言,其前部发生程度较低的坍塌问题,并在此次灾害中周边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和损毁,并未造成人员伤亡问题。凭借最新分布曲线以及岩土初步分析,此次滑坡具有不稳定性。强降雨气候的持续进行,坡面整体存在全面坍塌的风险,从而对近600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具有极高的风险。当工程探索人员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数据以及经验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汇总时,应以此为依据和基础,对该县滑坡地质环境以及边界条件等相关状况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工作,其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土壤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稳定性水平等,同时开展组分、稳定性分析计算和精准评价。与此同时,对灾害的可能性以及整体状况开展深入、严密分析工作,调查危险程度,充分结合对物力指标的全面分析和实践论证、预防以及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关工作,并凭借勘察相关信息资料以及数据,制定出相应的工程防治方案建议。此次研究在现有数据完整性、可靠性以及精准性有效保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理汇总,并针对现场地形、地质以及技术等开展必要测量工作,加之钻孔以及试验时测量工作的辅助和支持。

4.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治理设计

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前期开展了必要的勘查工作,在野外主要采用勘察与井探并用的形式,从而对滑动带的深度以及厚度进行明确和确定,结合滑带原状样室内试验与参数反演,得出更具准确性、可靠性的c、φ值。由于山体滑坡的坡度顶与周边建筑的整体高度存在较大差距,由此产生的山体滑移力也相对较高,结合各专业工作人员协商后,最终确定的方案为针对坡脚区域构建一排3.0m×1.8m悬臂抗滑桩,桩全长18m、悬臂8m,进入中风化岩层深度最少为8m。与此同时,为极大避免因抗滑桩施工作业致使矿山山体位移程度加深进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在开展相关施工作业前期应充分利用削坡减载的形式让滑坡体下滑推助力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通过对现场的全面考察以及会议探讨,最终设计单位制定出的相关计划规划,结合人工挖孔桩开展悬臂抗滑桩施工工作,由于矿山滑坡后期土壤水分较高,在利用机械开展开挖工作过程中孔壁极易发生坍塌问题。人工挖孔桩更适合针对挖孔深度较浅的工程中。与此同时,在进行挖空作业前期应针对空孔位周围土壤积极开展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以及强化强度等相关操作,以此让土壤自身流动性得到极大降低。详细方案为完成科学、合理的扶壁式挡土墙作为首要任务,然后通过添加适当锚索进行固定和强化,此种方案能够让土体的流动性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5结语

总而言之,进一步提升对地质灾害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相关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及时改进和创新,以此让相关工程勘查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的提升和强化得到强有力保障,对于地质灾害前期勘查业务资源得到有效控制和科学配置。在地质灾害全面整治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和推广的背景下,工程勘查与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开展合作,以此保证相关工程勘查设计以及施工作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成效。还应积极引进并科学应用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勘查技术,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承禄,袁礼洪.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与施工的困难点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22):232-234.

[2]王翔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中的困难点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22,(02):15-18.

[3]廖建博,廖如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中的难点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04):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