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思考

周飞峰   闫志强

身份证号码:410621198711171517   身份证号码:140623198408104538

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大量城市管理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领域需要关注的重点。在智慧城市理念出现之后,逐渐丰富了已有的城市规划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应用大量现代科技,整合已有城市信息资源,才能为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空间。基于此,本文基于地理视角,提出智慧化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建议,最后提出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路。

关键词:地理视角;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思考

引言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延伸,是指依赖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维基、社交网络、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以人为中心,调动人智慧参与的积极性,挖掘个体潜能,利用创新2.0,实现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引导城市居民在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等活动中创造价值,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城市高级形态。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高科技,对城市各项各业实现智慧化的管理,为城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智慧城市特点

1.1整合性

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再具有“各自为政”的局限性,而是把GPS技术、遥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整合在一起。

1.2协同性

智慧城市的运行必须由所有的参与者高度合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同心同力,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才能使智慧城市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1.3交互性

智慧城市在物联网基础上,信息和数据进行交互,才能对城市运行过程中的各个核心系统进行监测和分析。

1.4创新性

智慧城市各个领域内的业务在经营时,利用高科技源源不断创新,从而为智慧的发展提供动力。

2地理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

2.1掌握要素的空间流动性

基于地理视角进行智慧化城市规划与建设,需掌握要素的空间流动性。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背景下,产生了很多新型地理大数据,例如,人们手机终端的APP可以实时反映人员的移动变化与出行时空规律等。根据人们的出行变化,利用新型地理数据,更好地感知社会与人文经济层面的动态信息,有利于深度研究城市人与物要素的空间流动性。

2.2时空协调与布局优化

城市化背景下,人口流动的基数和形式以及内容等产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流动空间正在呈现几何倍数扩展。推动智慧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要从地理环境实际出发,做好城市空间流动性的分析,进而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地理位置的合理性。如,在湿地生态系统周围开展商业建设,必须要进行

地理学论证,若建设工作会给生态带来不良影响,那么就不可以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只能建设部分必要且小型的基础设施。

2.3把握好新型人地关系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人与土地的关系本身就存在矛盾性,智慧化城市的内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运用地理学理论做好地理环境的深度研究,从地理环境的实际出发,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通过分析人与地在特定地域中相互联系的动态结构,有效解决人地关系的定量化短板,构建新型人地关系,最大程度上促进人与地理环境的高度契合。

3地理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

3.1从地理个性出发搭建特色智慧化平台

各个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区域位置差异,要求智慧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必须从地理特点出发,积极发挥区位优势,精准定位,坚持因地制宜和一城一策的原则,做好规划与设计。从智慧交通的规划与设计角度分析,中心城市通常会聚集大量人口,对交通系统服务的需求和要求很高,构建智慧化城市平台,实现客流的实时化掌握,智慧化控制交通,全面提升通行效率,保障居民出行体验,同时降低碳排放。对于有潜在洪灾风险的城市,采用地理技术手段确定与研究以及分析,为智慧化城市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与支持。对于片区的规划与建设,坚持以水生态景观为基本导向,围绕水生态清洁管理和水环境综合监管等,打造高质量的景观,促使土地升值。

3.2做好地理规划,实现城市集约化建设

智慧化城市的规划建设需要着力解决城市病,这需要进行结构性改变,例如开发区建设或者外扩城市资源等,都需要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始终坚持总、控、修、概规划编制主要线路,利用位置服务和土地利用分类以及自然灾害预警等,按照城市规划建设的标准,从整体空间与功能角度思考与分析,做到合理布局,科学分析城市地理信息。利用地理信息联通,消除信息孤岛,积极拓展资源分析,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做好新旧城区的规划,促使城市更新和数字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建设智慧化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路径

4.1统一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化标准

为全面发挥智慧城市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各个城市都要加大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投入。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每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都显著提高,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化建设,但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智慧城市建设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当下及未来的发展中,国家相关部门要结合城市的发展特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逐步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将此标准和规范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使得每个城市都能够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建设机构和部门,在城市内进行硬件标准的明确规定,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实施办法,掌握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投资合作主体、运营主体,形成完善的建设体系。当统一了规范化标准以后,各个城市都要严格在建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按照信息共享标准,保持城市内部交通、医疗、民政等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保持相互之间的可靠连接,打破原有城市的部门壁垒、信息壁垒,开放对应的数据接口,经由统一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不同子系统之间的高效衔接。

4.2增强智慧城市建设意识,明晰智慧城市建设内涵

每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部分城市存在着建设效率低下、层次浅薄且成本偏高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各个城市在开展各项建设工作时,都应该逐步形成智慧城市建设意识,从思想上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整合最新的建设理念和思路,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用智慧城市建设来驱动城市的科技创新。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关联性特点,为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符合相应的标准,提高建设水平,各个城市都应该具有大局观,从战略性的角度来具备高度的指挥城市建设意识,使得城市内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充分了解指挥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3注重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以后,在智慧网络中形成了多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只有保持了高度的兼容性和协调性,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使得智慧城市中的各项服务能够满足城市人们的基本需求。因此,为达到智慧城市良好的建设效果,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各个城市在开展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顶层设计,更要做好系统规划,经由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经由对经济性、技术性、实用性等综合对比分析和论证,实现智慧城市中不同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视角下的智慧化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做好建设与地理环境的分析,保障规划与建设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陈琳.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5):70-72.

[2]祝子翀,赵方.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2):144-146.

[3]喻琰.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探究[J].智慧中国2022(0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