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严凯强

420703199002092735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极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张,为了提高居住人口数量,仍在大量建造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一座座高楼在地球上拔地而起,人类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去保障原有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冬季我国严寒地区住宅建筑采暖能耗在总建筑能耗中占比最大,降低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能耗任务非常迫切。随着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阻碍,也成为一项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

引言

从海绵城市工程设计角度出发,先后阐述了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基本设计内容、总体设计流程,再按实施流程分项阐释了各阶段的技术要点,包括如何拆解控制目标及设计技术路线、比选技术措施以及措施平面布局、竖向设计、种植相关的设计要点,希望可以为后续工程设计在实施层面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海绵城市技术

简析雨水源头减排是整个海绵城市的重点,是在雨水进入市政沟渠、管道等排水系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减排。源头减排的方法主要有:下渗、滞蓄。下渗主要通过下凹绿地、透水路面等技术措施来实现;滞蓄主要通过绿色屋面、下凹绿地、人工湿地和蓄水池(包括处理再利用)等技术措施来实现。过程控制是指超出源头控制能力的部分雨水,在排放过程中,通过下渗、蒸发、截留、调蓄等处理手段,将雨水处理、利用后再排放的过程。整个过程包含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以及讲解固定污染物的生物过程。过程控制可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草渠、渗透渠、雨水截污挂篮、截污雨水井、雨水调蓄罐及其处理回收利用等。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内涝防治要求等科学、全面的规划,然后统筹建设。在各类开发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规划目标要求,因地制宜采取技术措施,达到海绵城市在雨水管理上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

2海绵城市的特点

与大规模海绵城市相比,建筑小区属于小海绵,海绵城市中的一个海绵细胞,其自身特点如下:规模小,相互独立。建筑小区占地面积在几万至十几万平方米之间,不同的建筑小区又被市政道路分割开来,因此各小区规模小又相互独立,在进行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时应独立设计。地下室占比高:现代建筑小区讲究人车分流,地面无停车位,车位集中在地下室。地下室面积大,几乎占整个小区面积的80%~90%,造成下渗难的问题,虽然小区内绿化很多,但无法做到真正下渗,因此渗排就显得更加重要。场地限制:建筑小区规模较小,其有限的面积尽可能用来建设,留给海绵城市的场地有限,在有限的场地里实现最大程度的海绵。场地管线复杂:建筑小区内有消防、给水、污水、雨水,还有电气的管线,在进行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时应和其他管线综合考虑,做到最优。

3居住区设计中的策略研究

第一点,要对居住区设计的地位进行必要的考察和勘测,也就是常说的因地制宜。只有对建筑地的实际情况有了充分的掌握,才可以确定绿色城市建设是否适合在这块土地上进行应用,以及后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技术是否可以被完全应用发挥其作用等问题。土壤中存在的物质、城市地下水通道走向的位置、周边的环境等因素都会绿色城市设计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正式进行居住区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最终确定出合适的绿色居住区设计方案,最后完成绿色建筑设计。第二,每一种生态化绿色建筑设计所需要的绿色材料都是可以通过实践和检测得知并有一定依据的,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和设计建筑的人进行协调商讨,最终确定用多少绿色材料、怎样应用这些绿色材料能够支撑起这栋建筑设计,这些绿色设计材料应该怎样应用才能使建筑设计更安全可靠,避免因为绿色材料应用不当而导致绿色居住区建筑设计出现一系列问题。第三,在完成绿色建筑化建设之后需要安排专业的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是否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和居住化设计的基本标准。除了相关企业需要对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作出改变,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生态化建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加大投资力度给予相关绿色化设计的资金支持,来为绿色化设计解决资金问题。因此总的来说要想做好生态城绿色街区居住化设计和走好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综合考虑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分析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影响,来做到因地制宜,还有对绿色设计材料的选择要做到严格的挑选,才能保证绿色设计的质量。因此生态城绿色街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进行来找到适合的设计,从而更好的针对居住区完成绿色化设计。

4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规划

4.1明确的规划目标

规划必须跟上城市的发展,保持目标一致。在海绵城市概念的指导下,设计规划工作应当以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为导向,使建筑能够保护城市的排水能力。人们应该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排水系统中,除了建设绿地系统外,还应合理构建水系,自然融入海绵城市的标准和功能。

4.2建设海绵城市技术体系

海绵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景观、给排水、竖向设计、管网等多方面的设计工作。通过多种绿色海绵设施的合理规划、组合应用,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场地径流污染控制等目标。合理的海绵城市设计应以整体径流量及综合流量系数为控制目标,结合场地地质情况、竖向设计、下垫面位置等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划分汇水分区,在每个汇水分区内与景观设计相融合,合理布置绿色海绵设施,结合汇水区域、汇水量、汇水方向等进行合理设计,并核算其每个汇水分区的控制目标。然后通过与控制目标的差异对比,进一步优化海绵设计方案,真正发挥雨水系统合理引导,通过渗、滞、蓄、净等多种方式降低小区雨水外排量,降低降雨高峰期对市政管网的压力,进一步涵养地下水源。

5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小区设计方式研究

5.1海绵小区雨水流径设计

建筑屋面采用绿色屋顶对雨水进行渗透性吸收,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经植草沟排入下凹式绿地或景观水体。建筑道路、休闲广场、停车场宜采用透水铺装。小区绿地应采用比道路面较低的下凹式绿地,降水期间雨水一方面通过透水铺装下渗,另一方面进入下凹式绿地,最终汇入景观水体。建筑小区海绵建设可以有效降低路面降水率和径流污染。

5.2下沉式广场绿地

下沉式广场标高低于道路广场的标高,当降水超过排水管网排水能力时,从溢流式排水口存入下沉式广场储存。当排水管网水位下降后,广场内储存的雨水排入,排水管道下沉使广场绿地设于城市易涝点或水位较低点,可在暴雨期间有效缓解城市道路积水。并且下沉式绿地广场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比较低,美中不足的是大面积应用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实际的调蓄容积相对于其他设施来说比较小。

结束语

在建筑居住区设计方案中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将雨水季节居住区存在的排水及蓄水难题得以充分解决。以往居住区过于重视排水,未全面考虑到储水及水资源利用问题,为了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缓解水资源紧缺。故本文将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对居住区建筑展开科学设计,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居住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1]徐文俊,阮宇翔.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01):202-203.

[2]康毅.海绵城市视域下绿色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风景名胜,2019(10):235.

[3]李婷.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居住区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8):39-40.

[4]李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居住区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刘小枫.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D].新疆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