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张风雨

天津市宝坻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经济林是森林产业的重要种植模式,是以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发展为理念的创新方式,较于其他的森林种植模式,有着生产早、见效明显、周期短、产量高等优势。因此,在目前的林业中被广泛种植。其种植有着很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改善了我国的农业种植结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但仍然有很多因素阻碍着经济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进行研究,探索解决的良策。

  关键词:经济林产业;产业结构;农业机械化

  经济林的种植是引导农户提高经济收益,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政府一定要加强重视,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做好宣传工作。农户自身也要合理分配种植品种,加强种植管理,提高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林产业的经济效益,使其健康平稳地发展。

1经济林的概述

经济林的主要产品是果品、药材和工业原料,并不以木材为主要产品,它不仅可以为工农业提供原料,还能为人们的生活直接提供油料和药材等,是人们生活必需品的重要生产来源。经济林按植物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鲜果类、油料类、纤维类等众多品种,不同气候的区域种植也有着明显的分类,例如,在东北地区,主要处于北温带和中温带,种植的经济林种类是榛子、核桃等,而在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种植的经济林多是橄榄、椰子和槟榔等。经济林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发育形成胚胎种子,再成长为幼苗进而成为大树,最后开花结果直至死亡。经济林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表现出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生长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2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物产丰富,资源富饶,森林资源中的经济林种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经统计,现已发现的有价值的树种高达2000余种,被广泛利用的100余种。经济林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模式,是以生产油料产品、农特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通过201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经济林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200万hm2,产量高达1.26亿t,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经济林的种植现状已经居于世界首位。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采用种植经济林的方式进行退耕还林,近几年来,青海省的经济林产业迅速发展,众多新品种相继被广泛种植,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自己的种植方式,改善生活条件。经济林的种植在获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第一,经济林生产管理不完善,盲目采取扩大种植面积的方法提高经济效益,这样反而造成了单位面积产量低、作物质量差,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结果。因地形、资金问题,经济林种植方式多为人工种植,机械化水平低,阻碍了经济林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第二,经济林产业规模分散,从经济林的种植、管理到加工、销售方面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分散的种植经营模式阻碍了优良品种和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推广,无法提高经济林作物产品质量和经济林产业生产效率。同时没有完整的销售、再加工生产链的经济林产业模式,容易出现经济林作物滞销的后果,有作物无销路,最终只能将作物扔掉,在损害了经济林种植户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浪费了我国林业生产资源。第三,在研究创新优良经济林作物品种和工业机械方面,科研资金、技术、人才投入不足。在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经济林种植的地区,存在着农业机械更新慢的问题,无法满足经济林生产的需求,降低了经济林生产效率。
  3经济林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加快经济林产业现代化进程,合理规划经济林种植格局

在决定发展经济林产业前,上级农业部门应实地考察,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优势等实际因素,从经济林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地管理、品种布局及再加工方向、市场趋势等多方面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完善经济林生产管理体系,并派驻专业人员跟进经济林产业布局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增加单产产量、提高作物质量,以保证经济林作物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向种植户推广现代化农业机械,改善经济林产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我国经济林产业的机械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林产业快速长远发展。以板栗种植为例:板栗适应性强,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种植,结合地方土壤,环境条件,创新采用立体种植方法,在板栗树行间种植其它经济作物,不仅提高了板栗产量,同时还改善了种植区土壤、小气候条件。与其他经济作物配合,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3.2鼓励经济林生产集中化、规模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经济林生产主要采取包产到户的方式,但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土地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为经济林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经济林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经济林集中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由政府牵头,通过寻找供销商、鼓励产物再加工、培养林业大户等方式,完善经济林产业种植销售产业链,提高经济林产物经济价值,培养出具有品牌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林企业[2]。同时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机械装备,引进购置适合的农业机械,为经济林种植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推进经济林产业生产机械化进程。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变化。例如在《2018-202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在增加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扩大农业机械补贴范围、精准调整农业机械补贴项目、增加新产品补贴项目、简化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领取步骤、鼓励使用植保无人机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调整,满足生产农业机械化需求,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3.3加大农业机械科研投入,促进农机设备转型升级

各地政府部门要重视农业机械的高质量转化升级,从农业机械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业机械更新升级速度和农业机械专业队伍建设,推进农业机械转型升级过程,以及我国现代经济林产业效益的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加快农业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处理等全过程发展。在作用上,向初加工、再加工方面延伸;在地区上,向丘陵山区拓展。利用科技创新,结合土地需求、品种特点,配套经济林生产种植加工各环节所需农业机械,全面推动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农业机械化人才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农机生产、农机操作、农机维修等技能服务型人才,打造农业机械专业服务队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完善、规模分散、品种及农业机械创新不足问题,根据国情及地方实际情况,科学完善经济林生产管理体系,转变经济林生产模式,加大农业机械科研投入,提高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林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经济林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文芝.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发展策略探析[J].防护林科技,2017(4)

[2]袁军,石斌,谭晓风.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J].经济林研究,2015(2)

[3]徐敏剑.我国经济林产业现代化的思考[J].山西林业,2013(5)

[4]徐湘江,薛秋生,李宏秋.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林副特产,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