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

程胜利,范俞杰

340821198010283412,33048319890209601X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政府在开发农村产业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问题,采取适宜的治理措施是关键。应该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落实好综合治理管控,保证更好的效果。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明确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积极地落实好顶层设计,科学评估乡村振兴中多个因素间的关系,促使乡村振兴等现代化指标的实现深度交融。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乡村生态振兴是农村发展的环境基础,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要求之一。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必须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的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污染治理成为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农民等各方组织的重要任务,只有在生态环境优良的基础上,农业农村才会有更加持续、更加健康的发展,使美丽的环境成为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推动,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治理效果不佳,并呈现出较大的困难。由于农民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对生活垃圾及生产垃圾没有科学的处理措施,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实施集中掩埋处理,这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加之乡镇级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中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发挥引领与带头作用。在乡村可以发现随意焚烧秸秆、随手乱扔生活垃圾、随处乱泼污水等不良现象。农民缺乏绿色环保理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农作物的高产,一味地增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1.2生活污染治理缺乏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但是生活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繁杂,包含废弃物、厨房垃圾、纸质和玻璃制品、塑料垃圾等。农村存在严重的随意丢垃圾现象,没有针对性及时处理,造成垃圾长时间堆积在路边、池塘边,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影响农村生态美观,为多种疾病滋生和传播创造良好条件,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垃圾受到雨水、大风天气的影响,大范围的转移,不断增加环境污染范围和程度。另外,农村生活污水是人们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普遍缺乏统一集中处理机构和体系,造成生活污水大多流入到乡村河流和土壤中,大大增加污染治理难度。

1.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完善的实施方案与制度,但农村缺少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支持,影响了实际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与效率。在农村地区,缺少相应法律支持,使农村的环境问题不能根治,限制了环境治理效率。我国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建立较为滞后,在改善工作中造成了明显阻碍。同时,在生态环境的法律建立上,也会呈现出一些漏洞,影响环境治理工作成效。并且,农村的环境治理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农村的范围较大,涉及的工作较多,当地政府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并制定有效的治理计划,使农民的参与感不强。同时,农民缺乏良好的环保理念,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由于农民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意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督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监督权力,为当地的生态建设与治理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2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策略

2.1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们增强了自然生态文明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高度认可。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过程中,提升乡村公众的生态意识,帮助农民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集中农民力量,发挥农民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目的。当地政府可以对生态文化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采用广播、开展培训、微信公众号、录制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对生态文化进行宣传,促进农民对生态文化进一步了解,正确对待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工作活动。另外,相关管理部门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对乡村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加强生态建设,实行垃圾分类、污水集中处理等措施,创造积极的环境保护氛围,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

2.2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要想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创新治理,相关部门还应该注意到,应该重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尊重农民个体多样性,当前无论针对哪一种农业类型产业,都应该提高农民培训管理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将技能培训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职业农民更加了解种植、养殖管理工作。在必要时可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引进来”就是指为了提高新型农民团队的素养,可以从高校引进教育骨干和在校大学生,或者鼓励在校大学生回村返乡,扎根基层,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带到实际农业生产工作中,创新栽培手段,确保高效新型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将高校教育资源和农民创业培训相结合,扩充培训内容。“走出去”就是指相关种养大户产业基地负责人,积极参与培训,学习绿色植保技术、高效生产和养殖技术,开阔农民视野,在培训和在外学习中,将新型种养技术带到农村,与农业部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结合本村本乡镇实际情况,举办会议、讲座,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从而推进现代化农机具、现代化绿色植保技术、现代化种养技术的应用,以此培育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农民。

2.3贯彻新发展理念,倡导农业绿色发展

在党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为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对于行动的执行更给予了指导意义。这些理念的提出说明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时相应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要作出调整。传统的农业文化和小农的记忆与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格格不入,经济体制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对此,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对农村地区进行新发展理念的教育时,要利用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来宣传。再经过环境理论的培训,理论知识被付诸实践。因此,结合新理念,开辟和创新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模式,鼓励和创新绿色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当务之急是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农村居民心中,加强教育引导、知识科普、理念宣传等工作必不可少。同时,也要认清如今中国绝大部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因此,要根据农村的特点,积极创新农村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和品牌农产品,发挥资源环境的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目标,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是振兴农村的必由之路。

3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同时反映出当地政府环境治理的能力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过程中要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民综合素养和能力,同时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加大新兴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积极创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并且注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探讨[J].管理观察,2019(29):46-47.

[2]张普及.良好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J].环境教育,2019(08):75-77.

[3]许玉姣.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中的农村生态治理问题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0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