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对策

阮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上海201399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74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前者实施常规护送,后者实施安全转运护理,分析两组转运耗时、家属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外出检查耗时、专科病房耗时、介入室耗时均短于对照组,护患沟通、转运途中照护、转回科室处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对其进行安全转运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转运耗时,提高家属满意度,同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转运护理;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

在急诊科接收的危重患者中,具有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严重等特点,可根据其呼吸、意识、心跳等判断其身体状况,及时对其采取救治措施。院内转运是危重患者获得初步抢救后因诊断与治疗需要需转运至其他科室的一种转运交换,在此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影响,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不良事件,威胁患者的生命[1-2]。鉴于此情况,本文就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主要入选的观察对象为本院接收的急诊科危重患者,时间:2021年7月-2022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37)中包括25例男性患者与12例;年龄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7±4.23)岁。观察组(n=37)男24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19-75岁,平均(46.79±4.15)岁。

纳入标准:(1)均为急诊危重患者;(2)入院资料真实完整;(3)可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1)伴有高热症状;(2)合并严重脑部外伤;(3)肝肾功能不全。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送,使用平车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观察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转运前评估,患者进入急诊科抢救前先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个人意识、生命体征、呼吸道情况、用药情况等,了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转运前准备,成立转运小组,由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再三确认患者需要转入的科室,对急诊科到该科室的路线进行规划,尽量选择最短路程,给患者采用舒适的状态对其身体进行固定,转运前提前与家属沟通,说明相关注意事项。转运途中,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及时询问其个人感受,运送时保持平稳、快速。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转运耗时(外出检查耗时、专科病房耗时、介入室耗时)、家属满意度(主要包括护患沟通、转运途中照护、转回科室处理3个方面,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道脱落、意识改变、供氧中断)。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转运耗时、家属满意度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转运耗时较短,家属满意度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的转运耗时、家属满意度比较(±s)

组别

n

转运耗时(min)

家属满意度评分(分)

外出检查耗时

专科病房耗时

介入室耗时

护患沟通

转运途中照护

转回科室处理

总分

对照组

37

96.35±18.75

28.97±2.64

8.78±1.52

18.57±2.61

15.34±2.02

20.21±2.63

54.12±7.26

观察组

37

153.32±27.42

20.21±1.77

5.69±0.83

25.54±2.98

21.24±2.63

26.67±3.02

73.45±8.63

t

-

10.037

8.569

11.347

12.064

11.968

13.237

10.02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不良事件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管道脱落

意识改变

供氧中断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7

2(5.41)

1(2.70)

2(5.41)

5(13.51)

观察组

37

1(2.70)

0(0.00)

0(0.00)

1(2.70)

t

-

0.347

1.014

2.056

3.945

P

-

0.556

0.314

0.152

0.047

3.讨论

危重患者在急诊科中较为常见,并且接收的人数较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尤其是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尚未完全恢复,需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3]。既往研究指出,安全转运模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完全转运流程,在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期间采用该模式,能够及时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及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有利于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4-5]。如本次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的转运耗时较对照组短,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进行安全转运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组织与应对制度,防范风险意识较高,对于患者出现的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可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争取进一步的治疗机会。

综上所述,将安全转运护理模式运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中,不仅可以缩短转运耗时,还可以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燕妮,陈晓蕾,皇甫淑娇,袁媛,康佳妮,王哲妍,王筱君. HFMEA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 2021, 21(05):375-379.

[2]卓小华,廖秀芳,陈小婷. 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 2021, 11(07):137-140.

[3]张玉蕊,陈欢欢. 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在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 49(05):320-321.

[4]刘少银,陈云凤,陈锦秀. 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15):2118-2119.

[5]辛键,辛美蓉,赖晓荣.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5):1397-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