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浅谈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浅谈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

刘玉辉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518067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尽管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收到了一些效果,但随着新一轮的课堂改革,现代教育对各个科目的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继续研究,寻找最优的教学方式,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使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的必要性进行了解析,并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具体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询,以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实践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单向教学”。当前,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改善仍任重而道远。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使其回归到课堂的主导性,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对现代教学方式的渐进式实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简析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的必要性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无论何时,对学生而言,学习都应是一种主动的过程。主动力是让每个人都能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在小学数学的阶段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由其自身的动力所决定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而小学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堂是决定其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科目,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并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地去钻研,并去思考数学的奥妙,进而去体会数学的美。

(二)能锻炼、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表现的空间很小。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聆听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下降。而且,如果不进行实际的动手运算,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话,也很难训练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1]

(三)极大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动起来”,参加到课堂中去,而不是单纯的以听者的身份去听,这将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学习阶段,另一个是询问阶段,不仅仅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在任何一个阶段,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进行角色互换,并在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学生还能够扮演教师的角色,从而向其他学生讲解知识点,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提升课堂的效率[2]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具体教学实践策略

(一)组织学生走上讲台,自助式教学

课前准备,课中授课,课后作业,都是教师要完成的工作。但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既能够在教室里听,又能够站到讲台上,把他们能理解的概念或定理告诉其他学生,即自助式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到课堂的准备工作中来,事先将学生在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确定下来,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来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说,包括询问、回答问题等。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打个预防针,让学生上台说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是给其他学生解答,等学生讲完了,教师再补漏,最后再进行小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知识的输入转化为知识的输出,回归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动”起来,不再是坐在椅子上听教师讲,而是要靠自己去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3]

如:教师在讲解“物体观察”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多个小正方形,并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拼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上课时,教师将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展示,并从正面、上面、左面画出它的图形。这样可以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更直观地展现出立体图形所用多少小正方行;对有较好理解力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附加的任务。分层次地布置班级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共同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压力。

(二)课堂互帮互助,小组教学

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小组的存在。例如,两人小组,优秀学生带差等生,或者同一水平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但这种类型的小组,依然强调课外辅导的互助,仅仅是为了弥补课堂上的不足。而新的“小团体”指4到6个人的小团体。经过课前的准备工作,每一个小组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部分的学习准备工作。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会一起学习,理解任务,提出困难,并共同解决问题,之后展开前面提到的自助教学。在小组讨论之后,另一组可以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使自己明白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成立互相帮助的团体,让学生自由地参与到测量竞赛中。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编小组名字,编口号。其次,由各个小组内部推选出一名学生来参加比赛,并进行实践操作,对其进行测量。最后,在比赛的过程中,小组代表会介绍测量方式,小组口号,小组名字等,以此来提高小组成员的口头及交流能力。这种娱乐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及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能会把特定的题目分派到不同的小组中,并请学生讲述解题过程。在讨论中,教师可能会指出其它组的不理解之处,并加以归纳和补充。在这样的班级集体学习中,学生能"动"起来,并活跃了教室氛围。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还能在学生互相帮助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教室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最关键的一环。在小学数学阶段,每个学生的天性都很活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上,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课堂中来,同时,要采用适当的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有效的小组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动”起来的机会,并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课堂,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正巧.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浅谈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9):134-136.

[2]张春健.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动”起来——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2022(03):74.

[3]沈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浅谈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J].学苑教育,2021(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