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播及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1

手足口病的传播及疗法

阳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620010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发病分布面较广,没有分区域发病,且一年四季皆可能发病,高发于春季、夏季两个季节,通常情况下,冬季手足口病发病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是手足口病发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容易出现集体感染手足口病的现象,其原因是手足口病的易于传染性。手足口病流行度高,易于传播,短期内可能大面积发病。为了降低该疾病的传播率以及提高治疗效果,让患儿尽早康复,本文将科普手足口病的传播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

        1695286658889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患儿多是肠道受到了病毒的感染,患者一般情况下都在一周内痊愈,而有些患者则伴随明显的发热症状。少数患儿病情严重的,可能还会感染引发肺水肿、心肌炎和脑膜炎等等并发症,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更有甚者会危及患儿性命。现目前来讲,临床医学尚未有根治药物,主要为对症疗法。小儿手足口病一般可以通过口腔、空气、唾液以及手等等途径传播。另外,如果儿童和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密切接触,通过口腔分泌物、皮肤、未消毒的物品和污染的手进行传播,进而导致患儿患病。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一)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人群密切接触所致,患儿可能通过被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手帕、毛巾、牙刷、杯子、玩具、内衣、床单等传染所致。

(二)患儿可能是饮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或者进食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而诱发的手足口病感染。

(三)有些患儿是由于家长身上携带了病毒,通过和患儿接触传播给了患儿,而且,手足口病主要感染的对象是婴幼儿,因此,大人可能在感染了病毒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的病毒传播给了婴幼儿。因此,照顾婴幼儿的大人更加应该注意卫生。

(四)门诊交叉感染所致,很多儿童门诊由于口腔器械消毒不完全,导致了病毒传播。

  三、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

若是患儿没有引起其他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对于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治疗,临床医学一般使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可能会引起患儿产生脑膜炎、心肌炎等疾病,因此,家属应注意及时复查。

(二)中药治疗

1.普通型(心脾积热):患儿发热没出汗,手部、口部均有疱疹,而且,口舌疱疹颜色泛红,伴随明显的疼痛感,容易流口水,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舌苔泛红且黄腻。对于此类病症,需要清热解毒治疗。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药物:大黄三克,黄芩六克,黄连三克,五倍子六克,薄荷六克水煎五十毫升,分两次服。

2.普通型(湿热交阻):患儿身体发热且无汗水,手足口均有疱疹,口舌疱疹颜色暗红,不是特别疼痛,腹部发胀,大便正常,舌苔暗红、白腻。针对此类病症,需要辛开苦降,清热化湿。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药物:生甘草十克,半夏六克,黄芩六克,黄连两克,干姜三克,柴胡十克,藿香六克,水煎五十毫升,分两次服。

3.重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身体发热、皮疹严重、高热不退、没有发汗、烦躁不安、嗜睡、容易受惊、四肢瘫软、舌苔泛红、白腻。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选择清热化湿,镇肝熄风。

方药:风引汤加减

药物:大黄三克,生石膏二十克,寒水石十克,滑石十克(包煎),赤石脂十克,白石脂十克,紫石英十克,生牡蛎十克,生龙骨十克,干姜三克,桂枝六克,甘草三克,水煎五十毫升,分两次服。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一)加强对患儿排泄物和唾液的处理,避免病毒传播。

(二)儿童玩具、被褥、贴身衣物、常使用的生活用品等,可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并放置太阳下暴晒。

(三)每天都要开窗进行通风;加强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管理。

(四)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适当晒太阳,定期进行运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五)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把好病从口入关卡。

(六)可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接种疫苗。

(七)家长在夏季、秋季等疾病高发季节,家长要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不要和患有手足口病的人群密切接触。

总之,希望家长爱护个人和婴幼儿卫生,对于婴幼儿用品要勤消毒,尽量少去人流量聚集的地方,做好预防,对于已经患病的幼儿,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