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3
/ 2

浅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王奕阊

620402199501040416

摘要:电子计算机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工作,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给予专业技术人员适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培育出高质量、高技能人才、多维度的岗位计算机技术技术人才,进而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字:课程内容灵便教学个性化发展

一、电子计算机课程内容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事实是大家设计教学的主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哪些计算机水平咱们就开什么样的课程。因此院校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开设多种多样潜力性、修身养性、提升人基本综合素质的课程内容,如礼仪知识、书法艺术、工艺美术、文艺范儿、演说这些。总而言之,目的是让学生得到较宽厚的基本素养,以利于塑造综合应用能力。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专业知识为保守主义的教学,这类教学加强知识与此同时从源头上失去对人的一生存有以及发展的总体关爱,使学生变成盛放知识器皿而非具体有个性的人——性命主体。现在社会更需要的是专业素质高、生命力顽强、进入状态迅速的人才,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培育出这种人才的。学生事实上并不是器皿,反而是有待引燃的“火堆”,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那样怎么才能引燃学生这一“火堆”?这就需要在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里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体、实际操作为主导线教学方式不断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塑造学生创新能力。

1.灵便教学方法,保证质量

应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具体熟练掌握多种多样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实际效果。比如典型性任务型教学。在教学Word2003综合运用——图文排版时要这样引进这节课:最先提供图片配文字的院校校刊一份,随后对该校刊开展专业知识溶解,剖析如何运用Word2003一一制做。通过对比得到其制做其实并不难,只不过Word2003的一个综合运用。激励学生说:“实际上,在学习中大家还会具备制做校刊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制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编的校刊吧。”这儿为什么要选择典型性工作中任务型教学?典型性工作目标来自实践活动,具备构造完整的工作过程(需求分析报告、实施措施、实施流程、认证结论及查验点评),它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在典型性工作目标挑选时要紧随市场的变化,那样的常见工作目标制作比较接近职业高中学生求进异中的心态,在这样一个任务推动下,课堂教学教学的实施者将在老师转变成学生,课堂氛围将在“要我教”转变成“主动学”。

2.依据学生特点,执行情绪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要求——老想觉得你是发现人、学者和实践者。”在青少年阶段,这种需求尤其明显,她们希望自己取得成功,期待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在初中阶段不论是个人行为或是考试成绩都是属于学校及班级里的学困生,长期性遭受家长老师的斥责和指责,相较于同年龄青少年儿童会有一定的叛逆心态,心理上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种自卑心理。我们更渴望得到关心,更追求成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游行示威”、“暗斗”、“对着干”乃至随心所欲的主要表现,他的心理状态目地通常是要造成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关心。因而,在教学教学中执行德育教育、深入挖掘非认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的美学不仅仅在于教给本事,还在于鼓励、叫醒和鼓励。因而,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优势和专长,正脸诱发,激励学生摆脱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上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快乐并满足。教学时要构建一种民主化、和睦、轻松愉快的氛围,变苦读为善学,变“要我教”为“主动学”。

3.个性化发展与合作学习紧密结合

电子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每一位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方法与工具去完成同一个每日任务。与此同时,为突显学生的性格发展,在学习中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对同一个问题发布不同的看法,并且在综合考核的前提下互动教学、生生互动,合作达到目标。比如,在多媒体系统多媒体教室基本建设班级网站,学生训练即时交流,并在学习中和相互之间点评得到启发,从而完成自己科学研究。那样把人性化发展和合作学习密切结合在一起,能够突显关联性、发展个性化,紧密联系,一同完成教学总体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计算机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核心工作,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完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给予专业技术人员适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培育出高质量、高技能人才、多维度的岗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进而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海东《基础教育参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06,8。

[2]王云飞《世界教育信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08,8。

[3]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第二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

[4]程庆梅刘天华《计算机网络实训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5]柳青《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