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症监护室骨折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对重症监护室骨折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姚阳

四川省骨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骨折患者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9月到2023到10月间纳入的ICU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ICU护理,观察组给予ICU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不良事件;结果:以上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综合护理能改善骨折患者预后,降低不良事件,可行。

关键词:骨折;ICU综合护理;效果

重症骨折患者可能出现昏迷、失血性休克、肢体缺血坏死、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需进入ICU监护与治疗[1]。经既往专家学者研究,施以ICU综合护理能改善重症骨折患者预后,提升其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故文章分析以上护理模式应用方法和效果,报告下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3年9月到2023到10月间纳入的ICU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组流水,1:1将其分为对照组(流水单号40例)和观察组(流水双号40例),对照组男女比为21/19,年龄40-88(65.77±4.26)岁,身体质量指数19-28(24.74±1.03)kg/m2;观察组男女比为20/20,年龄42-90(65.80±4.47)岁,身体质量指数20-28(24.70±1.12)kg/m2,对比两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ICU护理,24h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用药指导,定期记录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指标、引流管中液体量和颜色,对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2 L/ min,遵医嘱输入悬浮红细胞 4 ~ 10 U,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定期给予翻身、按摩及拍背;

观察组:给予ICU综合护理,(1)密切监测呼吸、血氧、气道堵塞、血压、脉搏、尿液变化,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证绝对卧床休息;(2)若发现患者休克,进行血浆供应、补液,对失血严重的骨折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评估患者病情,纠正电解质紊乱问题;(3)部分气管插管患者,术后换药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移动患肢,保证插管处清洁、干燥,做好全身皮肤护理;(4)对于肥胖患者,由于其体质量大,对疼痛耐受性差,且翻身困难,故尽量使用气垫床,翻身顺序为右侧30°→平卧位→左侧30°,受压部位每2~3小时按摩一次,降低压疮发生率;(5)对昏迷患者保持其皮肤干燥,尽量避免出现拖、推、拉等大动作,对于清醒患者给予疼痛干预,使用强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降低痛感,辅助音乐止痛、穴位止痛、注意力转移法等,提升清醒患者痛感阈值,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介绍手术、康复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情绪表达,介绍成功治愈、成功护理病例情况,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以降低突发事故对其造成的心理应激。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不良事件;

(1)护理效果。评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疼痛减轻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2]);其中SAS>50 分即视为焦虑;

(2)不良事件。评估压力性损伤、泌尿系感染、气道反应、皮肤反应、睡眠障碍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软件。以(±s)、%形式描述计量、计数数据,行t、χ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组总体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效果(±s)

组别

例数

ICU住院时间(d)

总住院时间(d)

疼痛减轻时间(d)

SAS评分(分)

对照组

40

6.30±2.04

14.52±3.71

8.25±2.30

51.67±1.09

观察组

40

4.22±1.85

10.26±2.05

6.27±2.08

46.56±1.22

t

-

4.777

6.356

4.038

19.755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

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不良事件(n,%)

组别

例数

压力性损伤

泌尿系感染

气道反应

皮肤反应

睡眠障碍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2(5.00)

1(2.50)

3(7.50)

1(2.50)

3(7.50)

10(25.00)

观察组

40

1(2.50)

0(0.00)

1(2.50)

0(0.00)

1(2.50)

3(7.50)

χ2

-

-

-

-

-

-

4.501

P

-

-

-

-

-

-

0.034

3.讨论

骨折以广泛性软组织损伤、体温升高、内脏损伤、休克为全身表现,或伴有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肢体异常活动等专有体征(局部表现),重症骨折患者多以意外为主要病因,病情急、重、危,且多数患者伴有不良心理应激,故常规护理不能从最大化满足患者临床需求[3]。综合护理,能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在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基础上,围绕病人需求,制定标准化护理计划,使得护理措施与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康复情况相匹配,本次研究的ICU骨科患者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预后,原因为:(1)抗感染和体征监测能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变动情况,并减小创伤因素激活效能;(2)补血补液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休克,以预防降低窒息发生;(3)体位和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能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降低肌肉萎缩、皮肤反应等并发症,进而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能为后续骨折早期愈合打下基础,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同时满足患者舒适护理需求、心理护理需求、环境护理需求,故该组患者康复效果更好,心理状态更佳,能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参加工作、恢复机体能力。而对照组不能依据患者体质量、病情严重程度、昏迷程度、疼痛程度给予个性化管理,故患者护理成效稍差于观察组,患者不能获得最佳预后。

结论: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综合护理能改善患者预后,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祝盼盼,朱永乐,岳朝换,等. 预见性急救模式下责任制护理在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4):16-18.

[2]韩莹. 重症骨盆骨折患者ICU阶段实施差异化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21):11-13.

[3]李婷,裴永菊,卫晓静,等. 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6):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