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机遇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机遇与策略

刘滟琳

绵阳市梓潼县文广旅局

摘要: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机构,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宣传单位。而互联网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已形成一种时代发展趋势,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机遇;策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前沿阵地。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文化馆为党的群众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互联网+”的再认识

“互联网+” 也就是通俗所说的 “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国内“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明确将“互联网+”作为中国经济体制增效升级的“新引擎”,提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政府工作报告7处提及“互联网+”;2018年9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不仅要巩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还要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使创业创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上蔚然成风。要突出重点拓展两大空间:“一是工业互联网,二是‘互联网+公共服务’”;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强调“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充分肯定了用好互联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听取民意这一新形势下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渠道,指出“这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互联网+”本质上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经济形态,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经济发展新形态演进。

二、“互联网+文化馆”给文化馆服务带来的新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通过互联网紧密相连,与不同传统行业结合,造就了无数奇迹和成就,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活模式。文化馆是为大众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平台,作为传统文化服务行业,可借助“互联网+”在思想理念、运营管理和文化服务上实现突破和新的跨越。“互联网+文化馆”就是通过以互联网、移动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向人民群众提供网上文艺服务、信息查询、远程影音图像、讲座培训、资料下载、设施场馆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服务,也就是将文化馆的传统服务改变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的融合服务,其带来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互联网+文化馆”突破了传统文化馆的时空限制

在传统文化馆服务模式中,文化馆依照自身对市场、文化资源、受众对象、受众数量、设施设备、场地、地理地域、季节等不同客观条件,自行设计制定了相关服务和政策,仅能通过实地接触、使用、参观、学习等手段享受相应服务,其传播和辐射影响面小。主体和客体的行为过程双方都处于被动状态,两者的沟通交流互动性弱,针对性差,灵活性不足,文化馆一般都难以满足大众化需求。

(二)“互联网+文化馆”带来了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代表的是融合,其核心关键词是互联网,互联网作为一种广义的、宽泛的、公开的、对大多数人有效的传媒,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文化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从图4“互联网+文化馆”结构示例图中可以看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文化馆要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用不同形式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达到网络时代信息的平等性、及时性和泛在化共享。

三、“互联网+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机遇

(一)政策利好

“互联网+”最核心的本质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流通链的革命、对供应链的重组、对产业链的优化、对价值链的再分配。从李克强总理2015年3月5日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国家战略后,已连续3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国家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文化馆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文化馆”从结构上讲,是完全归属于“互联网+文化”的文化产业范畴,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二)需求利好

互联网技术进入我国后,我国网络通迅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互联网硬件网络遍布全国城乡,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对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极为庞大的市场。

四、“互联网+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全国大多数文化馆处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末端,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现在在国家“互联网+”“大数据”这一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在文化馆建设上如果不呼吁、不谋划、不决策,不能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契机,那么文化馆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极为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一)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承载体与弘扬体,在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的首要根本是各级党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提升服务是壮大之机

文化馆主要职责就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发展重点也是将产品从技术转向服务,那么“互联网+文化馆”的发展模式必然要将对应服务转型升级提到首位。

(三)强化网络管理是良性发展之基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四)人才建设持续发展之要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馆人才队伍可能更多侧重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对网络技术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要求不高。文化馆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专业从业人员,所以,文化馆既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同样需要一定的具有扎实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高职业素养的网络从业人才。

结语:

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机构,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大时代背景下,文化馆建设发展必须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打造出全新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的新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多样、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蒋君卉.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漫谈[J].大众文艺,2014,23:12-13. 

[2]刘秋丽.《互联网传播及治理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2期.

[3]许军林.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3):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