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安置区居民适应服务项目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五心”安置区居民适应服务项目案例

曾柳纳

广州市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项目背景

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双百工程”社工站由广州市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自2020年6月始为辖区内的村居民提供各类社工服务,至今有两年多时间,形成有较为扎实的服务基础。2020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新龙镇全部纳入知识城版图,截止2022年10月,新龙镇除福山村、大坦村、麦村和中泰天境居委以外的村居都进行了三旧改造拆迁,随着改造拆迁工作的深入,新龙镇大部分的村居民逐渐搬离本辖区到邻近的知识城、增城区的中新镇和朱村街居住,还有部分居民居住在辖区内原有的小区,如镇龙社区的勤天小区和中泰天境小区。然而,辖区内的一些高龄长者和残疾(包括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等)人员则集中入住就近的安置社区,他们搬离了原先熟悉的环境,每月可以获得国家征地补偿以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物质层面得到较大保障的同时却面临着适应与融入新社区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安置区缺乏文娱资源和平台,居民日常活动安排单调从而出现无聊等负面情绪、居民生活便利程度有待增强、居家环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居民缺乏表达意见的渠道和平台。

二、指导理论和应用

地区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参与,从理论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关注系统建设的“社区发展模式”和关注区域发展的“地区发展模式”。该模式强调在一个较大的社区范围内鼓励社区居民通过自助或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地区发展模式的含义包含了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强调是一种以地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的发展;二是强调是一种发展理念,促进当地居民的需求与当地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强调是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推动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合作,让居民集体组织起来掌握、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

“五心”安置区居民适应服务项目运用地区发展模式和相关策略为安置区居民提供文娱康乐、生活便民、居家安全、居民互助以及议事服务,以“党建+社工+社区居民”形式共同为居民打造一个“开心”“贴心”“安心”“暖心”和“舒心”的“五心”安置社区,提升居民对安置区的适应和融入。

三、服务对象

本项目服务对象为新龙镇9个安置区的全体居民。

四、服务目标

促进居民更好地适应安置区生活。

六、项目介入过程

(一)开心服务计划:社工组建安置区文娱志愿服务队,搭建安置区文娱平台,组织居民参与手指舞和节庆日活动等,丰富居民生活的同时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以及社区参与从而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二)贴心服务计划:挖掘社区资源,组建义剪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义剪、居家清洁和生活便民服务卡等服务,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

(三)安心服务计划:社工以联动政府、村委、安置区、社区居民和社会企业5个多元主体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居家危险因素评估、居家安全教育和居家环境微改造服务,服务人次达710,加强了社区安全建设,提升了居民的居家安全意识和知识以及减少了居家安全隐患。

(四)暖心服务计划: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通过手工互助活动以及送清凉服务等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支持。

(五)舒心服务计划:开展议事服务,搭建安置区居民议事平台,增加居民表达意见的渠道和平台。

七、服务成效

项目自2022年1月开展服务以来,截止至2022年9月30日,历时9个月。在这9个月里,项目按照各服务计划扎实推进服务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成效,具体如下:

(一)培育有3支社区志愿服务队

1、组建1支有9名成员的安置区娱乐志愿服务队和开展30场次的文娱康乐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丰富了安置区居民的社区文娱生活,营造了开心、幸福的社区氛围。居民集中入住安置区之后日常活动安排单调,主要为闲聊、闲坐和看电视等。社工通过培育社区文娱志愿服务队在安置区开展恒常文娱康乐活动以来,带动、吸引了很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健身操和趣味皮球等活动中来,居民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得到关怀以及发挥了自我价值。,张奶奶表示在这之前大家的生活都比较无聊,无人在安置区组织文娱活动,现在每月都有活动参与,自己觉得日子变得有趣了,自己喜欢这种热闹的感觉。还有居民表示自己很喜欢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阿姨带领的健身操活动,觉得阿姨能够带动气氛,让大家不由自主跟着音乐节奏动起来。在社工开展活动过程中,社区内工作人员,例如保安、保洁和物业管理人员(例如邓屋安置区的欢姐、南叔,银岭安置区的文姨等)被气氛感染而加入志愿者行列和社工一起开展活动,这些志愿者在社工带动下积极性愈来愈强,在后来他们能够自己主动找视频学习之后带领居民做拍手舞并且拍摄视频和社工进行分享,他们表示看到老人开心自己也觉得很开心。

2、组建了一支有8 名成员的义剪志愿服务队,为居民一共提供了11场义剪、居家清洁等便民服务,服务人次达380,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社工和社区2个理发店—美姿理发店和鬓匠-发型设计印象达成合作,组建了一支有  名成员的义剪志愿服务队,为居民一共提供了11场义剪、居家清洁等便民服务,服务人次达380。社工和志愿者把义剪服务引入社区提高了安置区长者的生活便利性,在义剪服务中,黄奶奶动情地向志愿者和社工表示自己的感谢:靓女,感谢你啊,我腿脚不方便平时去剪发需要我儿子亲自开车送我去很不方便的,很久才能剪一次头发,现在你们来了,我在家门口就能够剪发,谢谢你们啊......此外,对于不能够出门的重度残疾人员,社工和志愿者进入到他们房内为其提供理发服务,此行动获得家属和本人的感谢和称赞。安置社区的义剪服务获得了居民的热烈欢迎,每次义剪活动结束之际,都有居民热情地招呼大家喝茶和吃东西以表达自己的感谢。

3、组建了一支有5名成员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并且开展4场手工和送清凉活动,服务人次达116,促进了安置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支持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二)社工以联动政府、村委、安置区、社区居民和社会企业5个多元主体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居家安全建设服务,降低了安置区长者的居家安全隐患

社工共对8个安置区共508位居民提供了居家安全排查和居家安全知识教育服务。且对均和村、九楼村、金坑村邓屋、金坑银岭4个安置区实行了居家环境微改造服务,其中为均和、九楼安置区铺设防滑垫,为金坑村两个安置区安装小夜灯、防撞角和在楼梯处安装防滑贴,共实现了对86位居民的居家安全改造。

(三)开展2场议事会议,服务人次达30,同时社工在日常服务中注重组织居民共同为社区问题出谋献策,培养居民主人翁意识,搭建了居民议事平台,增加了居民表达意见的渠道和平台,一共收集了8条建议,其中解决执行了5条。

(四)服务覆盖面广和受益面多:“五心”安置区居民适应服务计划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共开展了63场次服务,实现了安置区全覆盖,服务人次共达1763。

(五)项目通过联动村委、安置区、政府(应急管理办)、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商店7个多元主体的模式共同参与“五心”安置区居民适应服务项目。

(六)项目发挥资源链接者角色,积极链接折合人民币价值总达4万多元的人力、物力等服务资源,增强了社区对服务的支持力度。

(七)社会美誉度:项目关注安置区居民适应服务的社会美誉度建设,从服务对象、合作方和媒体报道3个层面促进美誉度建设,收到的肯定和认可不少于12份,扩大了项目服务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