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背疗法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中药敷背疗法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

李占军

身份证号:152624197312300011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敷背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肺炎患儿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5例,3组均采用中药敷贴治疗,敷贴时间分别为700900900110015001900,比较各组治疗后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等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及效果。结果:C组的总有效率95.6%(43/45)明显高于A组的75.6%34/45)和B组的77.8%35/45)(P0.05),C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肺炎,在15001900用药能充分借助肺脏驱邪能力的增强来提高疗效。

关键词:小儿肺炎;中药敷背疗法;应用分析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儿童各年龄段,以婴幼儿多见,发病原因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中以细菌感染或细菌合并病毒感染为主。近年来,由于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的难度明显增大。中药外敷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疗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切。由于患儿依从性差,静脉给药时抗拒性大,且易出现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并发症,而中药外敷法不良作用小,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用药特点,故易被患儿接受。研究证实,中药敷背疗法对小儿肺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但中药敷背的用药时间是否对小儿肺炎的疗效有影响,目前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在不同时间对135例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应用中药敷背疗法,探讨最佳用药时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7∶00—9∶00)、B组(9∶00—11∶00)、C组(15∶00—19∶00),每组45例。A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5.3±2.2)个月;病程1~5d,平均病程(2.1±0.3)d。B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5.5±2.1)个月;病程1~6d,平均病程(2.2±0.4)d。C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5.4±2.0)个月病程1~7d,平均病程(2.1±0.2)d。3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药敷背。中药组成为:大黄粉、芒硝、蒜泥,配伍比例为4∶1∶4,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混匀,用清水调至膏状后,倒在敷料上并摊均匀,敷贴于患儿的肩胛间区或肺部听诊啰音密集部位,敷贴时间:3组分别为7∶00—9∶00时、9∶00—11∶00、15∶00—19∶00,每日1次,每次10~15min,连续治疗7~10d。

1.3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治疗后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患儿疗效比较

C组的总有效率95.6%(43/45)明显高于A组的75.6%(34/45)和B组的77.8%(35/45)(P<0.05);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后,C组的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的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肺炎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肺炎喘嗽”范畴,其病位在肺,其关键病机为肺气郁闭,病因分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前者是小儿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易被外邪所侵;后者是风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侵犯肺卫,致肺气失宣。西医对本病主要采用对症及抗感染治疗,但由于近年来广谱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明显,致使效果不佳,影响患儿康复。中医注重整体辨证论治,效果确切,但小儿口服中药依从性较差,这就凸显了外治法的优势。多研究证实,中药敷背法治疗小儿肺炎可获得较明显的效果,但敷贴治疗的时机对效果是否存在影响目前鲜有报道。有研究证实,部分药物作用效果与生物自身节律存在较明显的关系。有学者指出,药物有最佳使用时间,相同药物、相同剂量在一天中使用时间不同,其疗效和不良作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发现,对迟发性腹泻患者,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服用时间有关,凌晨3∶00—5∶00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时间给药。中医时间医学中的择时用药理论在节律性疾病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结合脉冲给药系统能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何文芳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择时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早温肾阳、晚补脾气、晨滋肾阴、午健脾阳、晨补肾气、晚滋胃阴、早益肾水、卧宁心神”,说明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择时用药理论。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医择时给药理论的鼻祖,该理论基于《黄帝内经》,其中子午为时间、流注为人体的气血运行,认为人体气血根据时间变化有规律地在经脉中流注,人体各功能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P<0.05),说明15∶00—19∶00给药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最佳,可从中医学时间医学理论中分析其机制。

参考文献

[1]陈雪.穴位按摩、耳穴疗法、中药敷脐联合情志护理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的运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4):2178-2182.

[2]周资.左氧氟沙星联合中药敷贴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230-231.

[3]农美兴,张联合,吴秋静等.中药敷背散治疗小儿咳嗽病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20,35(22):3490-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