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探索

王鹤鹏胡霞李敏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把农村特有的天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合理地转变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经济利益乡村风貌遗产,是我国农村特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精髓,是农村的一项重大资源禀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大源动力,也是引领着各方面的振兴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景观;遗产发展

1概念界定

2017年,世界历史遗迹委员会(ICOMOS)通过了《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该《准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农村风景遗产”做出定义的国家。2020年7月,我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发布《城乡规划学名词》(以下简称《名词》),再次对乡村景观遗产进行明确的阐述。《准则》与《名词》中的概念界定具有高度相似性,均将乡村景观遗产定义为乡村地区独特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包括具有遗产价值的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非物质遗产主要包括相关的文化知识、生态知识、生产技术知识及传统习俗等内容。

2发展路径基础

2.1统一评价体系与分类标准

构建一个统一的评估指标系统,是确定地域范围内农村风貌保护的基础,也是支持其开发利用的基础。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色,顺应国家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构建适合于中国特色的农村环境保护评估系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景观遗产评价体系同样需要基于村民的深度调查访问开展,在综合村民深入访问内容与科学调研考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集重要性和脆弱性评价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属性位置评估纳入到评估系统中,以方便对其进行空间位置的确定,并将其纳入到对土地利用的精准管控之中,并将其与农村其它资源的调研相结合,达到“一张地图”的目标。以此为依据,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为推动各类型文化遗产的空间控制对策提供依据。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关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可尝试以国土空间内三生空间的界定为探索依据,建立形成乡村自然景观遗产对应生态空间、乡村农业文化景观遗产对应生产空间、乡村聚落文化景观遗产对应生活空间的总体分类框架,并进一步将概念定义中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在三大主体分类下进行二级分类。

2.2加快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

乡村振兴发展必须把农村资源作为发展的动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土空间利用控制一张图”的大环境,结合2021年3月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把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数据融入到国土空间基础数据中去”的需求,加速构建我国农村风景旅游景区的数字档案体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

3发展路径构建主体

3.1打造区域遗产空间

“乡村振兴”并非“村论村”那样的孤岛式开发,而是要通过村庄之间的联系,将类似的资源优势聚集在一起,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的工业,从而使农村的资源聚集和辐射,达到最大的利益转换。在乡村振兴的地区联动需求下,乡村风景遗产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精髓,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主要动力,也应遵循区域联动发展的思路,构建各种不同的区域遗产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地域景观资源的关联性为驱动力,以村落景观线路等为载体,构建以村落景观为主体的多元景观资源链接方式,构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的农业文化景观中心型、聚落文化中心型的地域关联产业、以行政村和镇为发展单位的多类型景观遗产导向型关联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发展动力源,发挥其最大的辐射作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3.2构建遗产社会网络

本项目拟以我国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背景,以地域为依托,以地域环境为依托,运用社会网络理论,通过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挖掘和优化其产业结构,进而优化其转型效率。本项目拟以乡村自然景观、农业文化景观和聚落文化景观三大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以区域资源为核心,通过挖掘直接受益主体,以及直接受益主体,并以此为网络载体,挖掘“三产”结合的乡村健康、“教育导向”、“遗产考古”和“生态研究”等研究导向的产业,并以产业定位为支撑,探究产业关联方式对乡村景观遗产的影响机制。

3.3确立优先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遵循农村自身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建设,不能忽视村与村的同时发展,要根据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层面的发展情况,制订一套科学、合适的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村镇,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达到以村带动村的共同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国家大背景下,在乡村景观遗产的早期开发中,也要将“确定重点发展空间”作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在借鉴景观遗产的重要程度和脆弱性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高历史关联性、高完整性和相对脆弱的自然、农业和聚落景观遗产作为主导,进行初始的遗产空间的组织,并在其稳步发展的同时,借助其自身的遗产社会网络,不断地推动周围村庄的景观遗产相关的产业,不断地提升当地的地区发展实力,推动我国农村景观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3.4设立遗产管控机制

从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经历一段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过程,确保可持续和稳定发展,而乡村风景遗产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也必须确保其价值的可持续。在控制机制的建设方面,在管理层次上要积极推动政府和村民的双向管理,将政府和村民两大主体的参与方式进行统筹,控制层次上要充分发挥其重要性、脆弱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势,并根据不同的遗产类型,对村民和产业相关的人实行严格的管制,比如村民作为管制对象的持续发展利用、停止使用并全面保护等管制模式,同时控制产业相关者的游客承载能力、不同产业发展的强度控制等,并对产业发展范围和村民居住区进行严密的管制,从而实现遗产价值的保护、村民的正常生活、稳定的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目的。

结语

在乡村振兴和乡村要素市场化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在国土空间规划“全域一张图”的基础上,乡村风景遗产具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振兴等多种价值,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发展动力。在寻找发展途径时,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则和发展目的,首先进行包括评价体系、分类标准和数字化档案在内的基本体系建设,同时也要主动探讨发展的途径,通过对地区遗产的组织,使其能够形成集群的集聚和辐射,通过对遗产的社会网络的构筑,探讨相关的工业发展方式,确定重点发展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制定管理制度,保证开发与保护并存,并制定经济补偿制度,使居民的生计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钟雯婧,梁盈章.文化景观遗产下乡村景观的保护研究——以广西龙胜细门村为例[J].工业设计,2023(05):142-144.

[2]陈耀华,秦芳.乡村遗产的韧性能力与可持续演进——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为例[J].中国园林,2023,39(01):65-71.

[3]潘颖.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理念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1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