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3

简析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高健敏

中山市三鑫学校  528463

【摘要】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地方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其中各地乡土教材就有所体现。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乡土教材结合美术教育就是改进美育的方式之一,它不是单纯的艺术教育,它使我们具有家乡自豪感,在乡土人文情怀中更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和品格,培养学生去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是提高以审美为核心内涵的人文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

【关键词】乡土教材、美育、美术教育、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融入

一、乡土教材美术教育互相促进的关系

乡土教材的多样性与本土性在与美术结合时为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身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传统本土文化的作用,乡土教材是通过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在美术教育当中渗透乡土教材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乡村文化,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就我工作对地方——中山市而言,当地乡土教材继小幼学段的《绘本中山》、初中学段的《乡土中山》后推出高中学段的《名人中山》,教材以促进香山文化进校园和振兴中山乡土教育为主要目的,以当地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当地文化特色的教学材料,其间渗透很多“文化理解”的内容,是部分的传统文化之源,同时达到加强学生家乡自豪感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乡土教育的普及有其独特的地位,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也是一个产生协同效应的选择,能带领学生从本土文化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和创造美术作品。两者结合的课堂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身为美术老师我们都应该革新教育模式,找准方向,在课堂中尽量去体现美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也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

另一方面,美术教育在乡土文化弘扬中有它独特的优势。首先,美术教育课程更倾向培养学生内在修养,好的美术教育对人的道德和智力完善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人的理解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有帮助。如今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为美术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弘扬“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理念。在2017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写道“美术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养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这些思想品德上的任务都可以在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的课程当中得以发展;其次,美术教育的媒才及技术表现更具多样性,美术教育中运用的教学素材非常丰富,古今中外的艺术品赏析或多种多样的传统工艺学习课程都是非常好的媒介;最后,美术教育课堂内容形式更丰富,课程具有时间长、资源多、空间跨度大等特征,无论是鉴赏课、实践课都可以较好地穿插乡土教材教育。

二、乡土教材结合美术课程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乡土教材与美术课堂的结合对学生对思想品德有促进作用。《论语.八佾》中有提到“绘事后素。”“礼后乎?”表达一幅好作品中先有洁净的质料然后才开始绘画,引申出要先有仁德的内心才有礼仪的表现,短短的“绘事后素”四个字已体现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美术教学中的道理了。美术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与乡土教材的结合更能让其内涵愈加丰富,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好的美术教育是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能把教书和育人融合的学科。美术教学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可以通过欣赏、思考、创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将其与乡土教育结合,逐步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到爱祖国产生情绪递进,它从本质上是一门需要关注全面育人问题的学科,它可以提升人的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全面发展。例如赏析优秀艺术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对学生起到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作用。教材如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我们讲到它的时候除了讲作者技法还会讲到这幅画所反映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可以和《乡土中山》第五册中的《经久不衰的沙岗墟》结合,更本土化的地标更具亲切感,而且可以让学生周末去实地看一下,然后模仿《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加入自己一些艺术调整将沙岗墟描绘出来。从家的热爱之情联系到国的自豪之心会让学生创作的时候也更具激情,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促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乃至健全人格的目的。

此外,与乡土教材结合的美术教育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美学素养。有不少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技法的传授,特别中高考美术特长生、美术考级等需求的出现,技法的传授能更快地让学生提升其美术能力以便应对各种艺术类考试,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的美学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对于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不够的。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乡土教材的做法开阔了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思路,有其丰富性、独特性和民族性等特征,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与民族文化,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承担优秀本土文化的责任,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产生探索或继承的想法,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如何高质量地将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结合

(一)前提: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课程核心素养的确立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地方文化认同感的价值观念、文化继承发展的意识品格和传统技艺技能操作的能力。它既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又以美术这种视觉语言为工具来表达思想情感,美术作为一种人类共通的视觉语言它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续了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它有自己的文化核心,在全球化的今天,科学技术疾速发展,中国的艺术创作就应该是本土的、民族的、国家的,它所产生的感染力才会更强。乡土教材就是以小见大,从家到国的一个通道,从认识家乡的文明成果、坚定家乡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出发,到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充分发挥美术学科育人功能。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借助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内容、甚至是一个观点,适时适度地将乡土教材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了解美术与本土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

(二)课程目标与乡土教材结合后技能与价值观的体现

首先,通过将美术教育与乡土教材的结合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增强综合知识与传统优秀技能,如民间的剪纸、篆刻、刺绣、印染、织艺、服饰等。其次,在传授课程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将家乡文化与美术的鉴赏、绘画等课程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创新、素材融合等多种手法逐步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产生积极的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最后,通过课程传递热爱家乡的情感、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态度与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课程内容:乡土教材结合美术教材与课外资源

美术教育教材当中会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让学生理解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社会角色与文化责任。艺术作品的选材、造型、构图等不同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或心理冲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技法的基础上,还要体验美术作品引发的心理反应,同时联系美学、历史、地理、哲学和社会学等知识,对作品进行描述分析。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反映着作者的思想,是以社会为背景有丰富的人文情怀的,所以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需要考虑当地文化特色,融入乡土教材,例如当地建筑、民俗、风景等元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当地文化;在讲解艺术作品的时候可以加入创作意图和背景联系,并运用各种媒才与技术创造视觉形象,同时扩展学生思维将其和身边的乡土文化背景相结合;也可以通过对当地传统工艺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传统艺术,并在创作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从而创作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作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感知、思维、想象、 制作、交流、评价和应用等过程,获得这些艺术作品表现的效果和社会价值。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珍视本土乃至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同时,我们身边也有很丰富的课外资源,例如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本土艺术展、优秀的影像文化等都是构建我们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结合课程的良好资源。譬如中山市内的多家博物馆来说,从实物展示、背景描述、场景重现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本土等历史文化风俗,非常适合推荐学生参观。

)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结合的任务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设计才能更好地执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结合的课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鉴赏课程作为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在美术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放松下来,在鉴赏或临摹的同时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将乡土文化进行艺术表达,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展示其对乡土文化的艺术理解和情感表达。             

其次,结合本土风俗文化习惯,在绘画课程中考察学生对地方风俗的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地方风俗,让学生将其理解和表达,然后进行绘画展示。

最后,融入当地特色手工技能传承,在工艺课程中设计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任务。让学生通过手工艺品制作任务,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学习地方文化的传统技艺和工艺知识,从而将乡土文化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发扬地方文化。让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行为得到正确的感知。

)考察: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结合的考察方式

乡土教材与美术教育结合的课程的考察方式可以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中的“文化理解”部分结合,将考察结果按对艺术作品及现象的理解划分成三个等级:

水平1:能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结合乡土教材当中艺术家的作用与贡献、社会的环境变化,了解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如何影响美术。

水平2: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理解本土的文化艺术特点,了解美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美术是如何为乡土文化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水平3:能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研究本土的文化特点,了解美术与文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并爱护本土文化艺术的内涵。

四、乡土教材普及困难存在的问题分析

据调研得知,就我所在的城市而言,目前大部分学校因为教育质效受限等各种问题影响,乡土教材使用率并不高,虽然中山乡土文化的教材已经下发一段时间了,在校园内部依旧没有很好的普及。原因有好几个:其一,大家学习任务繁重,大部分学科老师没办法从紧张的课时中抽取时间来使用乡土教材。其二,随着现代化多元文化的不断扩展融合,年轻一代的学生或教师对乡土文化的认识逐渐陌生,文化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可能性。其三,课程的教育渠道传统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对此,我们应该调整教学模式,乡土教材和美术教育结合就是一个办法,以乡土教材为资源,转化为美术课程支持条件或美术课程组成部分,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本土文化基础上,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了解乡土文化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书刊类)方李莉,2014,《艺术人类学的本土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

[2](书刊类)宋相瑜、马薇蕾、巨立庆,2018,《英伦艺术视角与教学管理》,吉林美术出版社。

[3](书刊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书刊类)耿丽丽,2020,《美学与美术教育之融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5](书刊类)何晋中,2016,《乡土中山》,广东教育出版社。

[6](书刊类)尹少淳,2018,《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湖南美术出版社。

[7](书刊类)张莹莹,2018,《当美术课程遇到“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