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大学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分析

赖啸月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教育应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崭新的教育体系,助力大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扭转传统的就业思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而让大学生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提升社会就业率。同时,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指导,助力大学生探索创业路径,从而增加社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本文将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素质教育融合路径展开分析,旨在提升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教育;思政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教育;融合

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大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创业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为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拓展大学生创业的路径,我国大学普遍开设了关于就业创业相关的课程。大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就业创业素质教育难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所以大学应当创新教育思路,将思政教育结合进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

一、大学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目标,从而让学生实现人格的健康发展,精神与思想都能够与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相配合。思政教育的理论性更强,而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更强,二者能够起到互补作用,共同实现对学生的多方面锤炼。在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背景下,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行为规范都会得到提升,所以大学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教育内容的互通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倡导理论与实践并重,所以教师应当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就业创业素质教育中,帮助学生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可靠的理论指导,更好地完成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实践任务。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就业创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中,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创业素质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路径,弥补传统思政教育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总而言之,大学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互通性,所以大学应当加快二者的融合进程。

二、大学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融合路径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为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切实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实现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的,而这就对大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大学需要为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塑造良好的环境,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具体来讲,大学应当落实好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大学应当加强校园的创业文化宣传,使得就业创业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充斥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无形中意识到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形成对其的初步认识。例如,第一,大学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在校内粘贴相关的标语、名人名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道德水平;第二,大学还应当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活动[2]。在活动期间,大学生能够清楚地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反思,从而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大学还应当开展创业教育专业讲座,确保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开展讲座时,大学应当予以学生必要的关注,围绕大学生常见的思想问题、创业就业问题展开探讨,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以此塑造德才兼备的创新性人才。此外,大学还应当将一定的资源投入到校园建设中,为大学生打造创业就业见习基地,使得大学生得到良好的实践环境。在基地里,同样需要布置好思政教育的相关标语,促进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融合。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大学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融合进程,所以大学应当将教师队伍视为关键要素,想方设法提升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具体来讲,大学应当落实好两方面内容。

1.加强人才引进

大学应当加强对人才市场的关注,引起高素质人才的注意力,并且将之纳入到自身的教师队伍中。一方面,大学可以完善薪资结构与福利体系,使得自身在人才市场中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学可以响应有关部门的政策,与国内外的人才输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对精英人才的专项引入。在引入人才时,大学应当注重关注人才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只有二者均达标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引入。

2.加强人才培养

大学教师需要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新知识,为大学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础。同时,大学应当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平台,并且对培训内容予以优化。培训内容不仅应当包括最新的教学手段和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让教师之间形成密切的交流,相互分享经验,再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三)建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融合课程体系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大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状况,建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并且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加以创新,促进大学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发展。大学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作为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并且在相关项目中增设思政课程,能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个人品质得到积极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在艰苦环境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将个人的就业创业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小我成就大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同时,大学还应当着力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就业创业素质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实现二者的学科交叉、交融,起到互补作用,这样有利于二者的共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就业创业素质教育中的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从而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念。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大学能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解决产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在新形势下,大学应当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且想方设法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中,大学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开展十分关键,其能够在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让学生实现良性发展。通过探讨,本文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娇.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协同育人策略研究[J].大学,2023(17):161-164.

[2]肖旭,吴泉兴.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价值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0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