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思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3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思考分析

田棋文 田茪月 田斌

鑫田(海南)教育培训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570311

摘要:以推动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为目标,分析本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思路。通过对高校中本专业教学大纲的总结,认识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获得的成绩以及面临问题。结合专业教育与发展需求,提出深度创新本专业教学内容、加强对本专业教育主体的重视、加强本专业教学规范性、创建武术校园文化、本专业教育管理与制度的创新、加强本专业教育监督管理与评价六点建议。在已有的专业体系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创新,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文化;武术文化

高等教育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努力与前进,其关键始终是优质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设置的各个专业,专业建设也是高校办学以及人才培养的关键。基于此,为了切实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培养出“双一流”人才,很多院校专门开设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并通过此专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通过本专业教学,向社会中输送兼具武术、传统体育养生以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等诸多领域技能的人才。实际上高校针对本专业的发展与教学中,依然面临专业建设定位模糊、课程体系不够优化、人才培养欠缺特色等问题。为此,下面结合本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展开分析,提出本专业优化建设的策略。

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现状

(一)有效传承了传统文化

高校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承担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任,这也是高校办学与人才培养中的要求之一。本专业一直以来得到飞速发展,并根据专业教学实际发现,很好的满足了传承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要求[1]。通过本专业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实践,教师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渗透到专业教学体系中。一方面为专业课程注入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创建了渠道,使大学生可以自觉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这一点在本专业教学与发展中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效果。

(二)切实优化了专业结构与规模

近年来本专业教育教学始终受到师生以及高校领导者的重视,并在国家推出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不断优化了专业架构与规模,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一直以来本专业发展进程中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总结原因便与结构规模有关。因为结构规模不够完善,所以专业教育教学期间,便有可能出现学生数量、质量与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2]。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很多高校开设单项招生,以达到补充人才的目的,这也使本专业教学有足够的人才作为保障,同时也很好的满足本专业发展要求。

(三)专业教学内容有待创新

结合本专业发展现状,在肯定高校专业建设获得的成绩之余,还需要根据实际,分析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专业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创新。当前很多高校选取本专业教学内容,更多是照搬其他学校专业课程模式,或者进行简单的调整,导致教学内容欠缺特色以及针对性,也无法真正体现出本专业在传承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武术推广与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四)专业教育主体缺乏重视

本专业教育主体主要是教师与学生,那么在专业建设、发展中,必须结合本专业特征,加强对师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实际上有部分高校在本专业教学期间,并未真正关注到教师执教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师、生双方的能力没有达到完全契合,很难为本专业建设发挥主体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甚至还会因此专业教育主体得到的重视不足,也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度。

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路径

(一)深度创新本专业教学内容

本专业教育是以大学生身体属性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身体语言,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武术运动技能,向学生传输武术文化,其中均包含了“思维活动”,使用符号学术语表示,可以理解为个体身体运动、武术文化内容符号均有其“意义系统”,即武术教育的具体内容,例如武术运动技能动作、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等。

高校在本专业建设与发展中,便需要以本专业发展历程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往开展本专业教学,发现教学内容存在专业性、竞技性的特点,这使得本专业教学内容呈现出“身体武化外悠”趋势,很难在心理文化层面真正实现“内辑”育人的效果[3]。另则,本专业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选择高质量内容,将其与大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转换公共性知识为个人性知识,并凝聚成个人智慧,实现专业知识点与武术运动技能的内化。所以,本专业教育必须以大学生的生命个体和生活实际为对象,创新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地域性特色民族体育运动——蒙古族赛马、赛牦牛和赛龙舟、藏族的藏棋、壮族“陀螺节”、苗族“独木龙舟”等,既可以丰富专业教学内容,又能够将本专业教学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教师指导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技能,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以致用,逐渐转变为个人技能。这也是学校教育与竞技体育之间最为主要的差异

[4]。高校在本专业建设中,基于以往的“身体武化外悠”教学,始终向学生强调学校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专业体育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差异,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运动中,选择合适的项目作为补充,遵循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二)加强对本专业教育主体的重视

1、加强教师教学水平

保证本专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不只是在于管理形式的变化,还体现在本专业所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情感上。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需要加强关注,如业务能力、职业素养、教学艺术。其中教师的业务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技术和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武术与体育教育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提高教师本专业教学水平,则需要分别立足于专业技能基础是否扎实、训练知识和方法是否合理、教育理念是否新颖、新媒体应用是否熟练等维度进行评估。

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总结为爱国守法、敬业、面对学生有爱心、面对教育工作能够始终保持热爱,并且体现出责任心等。关于本专业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科学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而且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可以灵活组合应用。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德、智、美育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岗位有责任心。如此一来,在本专业教学中便可以指导学生扎实的掌握武术与民族体育运动的技巧,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专业上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度。

2、加强学生学习水平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学习能力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性问题,甚至会对武术与民族体育运动技能、文化的传授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体育运动的能力,通过武术文化、民族体育文化以及精神的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中的效率,这主要可以从大学生武术与民族体育运动的学习基础、智力等方面切入。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中国武术史》时,便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对《中国武术史》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产生了学习动机后,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针对性的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刻的了解各个时期武术史的发展。

(三)加强本专业教学规范性

本专业的教学涉及内容非常多,例如《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武术理论基础》《运动生理学》等,构建的本专业教育体系中,除了武术教育理念定位外,还包括制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与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等,上述各个教学环节均十分重要,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本专业整体教育质量。

为了加强本专业教学规范性,建议在本专业教育设计阶段,引入先进教育理念,以大学生的生命个体发展为核心,加强各个课程、教学计划的合理性,科学设计理论课与实践活动课的比例。制定教学大纲需要以本专业教育理念、教学计划为基础,通过教学大纲,为学生学习武术运动、编制教学考核说明、评分标准等提供指导[5]。教学大纲的设计还需要强调统一性,大纲内容必须考虑到学生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学习水平等。选编教材阶段,这是教育客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选择高质量教材,一方面需要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武术史与基础理论理解能力相符,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教材传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综上,本专业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规范性,教师需要分别针对大学生的身体武化和生命个体心理文化,达到“外悠”“内辑”教育目标。

(四)创建武术校园文化

各大高校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实现了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并且在教育、社会、经济三者的发展中,也更具协同性。本专业教育生态系统在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资讯,这主要是借助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获得本专业教育所需要的资源,从而在构建本专业教育生态系统期间,丰富软硬性教育资源。这里提到的软环境,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武术教育环境,例如社会舆论的引导、武术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关于舆论氛围,因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从众心理”的存在,高校需要在本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高校作为一个“小型社会”,一旦一项事物获得多数学生的追捧,马上便会更多人参与其中,例如滑板、体育舞蹈、爵士舞以及羽毛球等。在此前提下创建武术校园文化环境,组织校内武术文化艺术活动,或者开展本专业建设,便有了质量方面的保障与助力。

针对武术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可以按照高校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差异,融入时代特征与高校办学特色,使武术文化环境能够真正发挥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武育人、以武化人的作用。站在高校角度,则应做好制度顶层设计,在制度中融入时代发展特征与中华武术文化,使武术文化元素与学校中的建筑物相结合,尤其是本专业教学的建筑物,一定定期组织校内武术比赛,使本专业学生能够逐渐加强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并形成认同感。例如高校组织体育竞赛,由本专业教师作为指导,任何年级的本专业学生均可参与。比赛设计为散打攻擂的形式,划分为三个小组,即非体育专业组、体育专业组、本专业组,攻擂则是以周冠军、月冠军和学期冠军排位赛的形式进行。比赛项目主要有太极拳、射箭等。除了专业体育竞赛外,高校中还可以组织武术文化主题活动,例如武术文化竞赛和晚会活动,调动学生

参与武术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中了解到更加丰富的武术文化[6]

(五)本专业教育管理与制度的创新

本专业在教育管理阶段,主要由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组成。通常对本专业教学质量存在影响的管理机构比较多,例如高校的教务处,各学院与系部等。为了提升本专业教育管理质量,建议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在教育管理中完善管理制度。为此,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转变本专业教育管理观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本专业教育以往采用直接行政管理,需要在创新时改变为宏观管理,即通过制度、财政经费、政策指导等进行教育管理,而且教育管理中还需要人文关怀,尊重学生想法,加强学生的凝聚力。例如本专业行政管理主要以指导教育、服务教育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为教育主体提供教学方面的辅助以及行政服务,使教师聘任、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创新等方面能够拥有自主权,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专业教学环境。

第二,适时转变管理职能。本专业教育管理与发展中必须创新管理体制,从原来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导者”。另外,高校还需要勇于承担本专业教育质量的相关责任,而非只是为体育教育提供服务。

第三,完善本专业教育管理制度。本专业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按照制度进行,根据本专业教育特征,需要从细节着手,对制度内容进行细化,以此彰显制度对于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约束与指导作用。例如专业教师任免与考核、岗位职责与规范、教学评价与督导、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体育场地规划及使用、体育器材配备等各项制度。

(六)加强本专业教育监督管理与评价

通常本专业教育评价、监督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和最终结果,分为监控评价组织、监控评价指标两个部分。根据监控评价主体,还可将其分为高校内、外部监控评价。其中内部监控评价的对象是本专业教育过程,监控评价主体有学校中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等;外部评价则是接受来自社会大众媒体的评价、监督,实施主体有高校体育联盟和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内外部评价,综合分析并掌握本专业教育质量与成果。通过监控、评价,可以为本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主要根据监控、评价结果,向本专业教育主体、管理人员处反馈,从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本专业教学方法和理念。

本专业教育监督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为学生武术发展史、民族传统体育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效果提供保证。那么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宏观把握教学计划与进度,检查本专业教学大纲是否合理,选编教材是否实用,而且教师本身必须熟知教材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与辅助教具。指导学生武术技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能时,需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通过对本专业教育过程的监督,了解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以高校内部督导团为例,其在教学监督中主要采用听课的方式,对比本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针对《中国武术史》《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理论基础》《传统养生学》等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抽查,其间还需要对主要教学人员、教育结果进行评价。关于主教者的评价,一般采取领导评价、教师相互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几种方式,其中学生评价,主要为学生赋予评教之权,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评价。教师则通过学生作出评价,了解自身在专业教学、技能引导等方面的不足,并根据学生要求进行自我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期间,为了能够与行业发展现状更加契合,高校在专业教学与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与改革。一方面应创新本专业教学理念、方法与内容,选择带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还需要在专业发展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提高专业教育规范性,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今后本专业的深入建设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飞龙,姜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探究与测量[J].武术研究,2023,8(09):64-67+82.

[2]勾庆华.基于就业导向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武术研究,2022,7(08):61-63+85.

[3]富驰宇,周滨,吕吉勇.冰雪特色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实践创新教育研究[J].武术研究,2022,7(05):73-75.

[4]王晓谦,马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类课程需求的调查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汉字文化,2022(06):89-91.

[5]刘文武.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教育改革:制度屏障与跨越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06):716-721.

[6]黄文兵.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武术研究,2021,6(10):67-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