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罗娜

汉中公路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剧,建筑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土木工程行业的规范化和相关政策的开展,相关部门逐渐提高了对混凝土结构的关注程度,并按照有关建造规范,不断完善建造计划和建造工艺,以增强建筑的坚固性,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土木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融合了多个学科特征,对材料、人员、设备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也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应用性较强。混凝土是融合了水泥、水、沙石、添加剂等诸多材料,并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拌和后形成的胶凝材料。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良好的耐久性和防水性,无论是刚度还是硬度均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建筑工程的应用需求。

1关于混凝土的详细阐述

混凝土工程施工是现代建设中基本和关键的施工项目之一,其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和决定了整体质量的好坏,尤其是由于高楼大厦的增加,大尺寸混凝土结构日益增多。这就必须进一步改善混凝土浇筑的工艺方法,防止和处理各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缺陷,从而保证整体施工的质量,从源头上防止各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建筑从业人员在建筑设计、施工时,应十分重视混凝土施工问题,尤其对发生裂纹的情况应及时处理,进行修正。

2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因素

2.1混凝土裂缝

由于土木工程建筑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工作性能,进而影响了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是一种混合型材料,在建造过程中会被自缩性因素所影响,如果在建造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导致其更大范围的开裂,从而难以提高施工成效。

2.2自行收缩

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本身会出现一定的收缩,如果自行收缩速度过快,会导致结构内部拉应力过大,进而产生裂缝。同时,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蒸发大量的水分,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外部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如果水分蒸发数值超出标准范围,会加快混凝土表面收缩速度,进而引发干缩裂缝。此外,混凝土材料自身缺乏足够的抗拉能力,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截面的剪力、轴力拉力、扭矩内力、弯矩等变化会更加明显,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措施

3.1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建造时,建筑工人必须要依据工程的特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科学的选用,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建项目的需要进行材料选择,以保证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第一,在选用混凝土建筑材料时,要科学地控制它们的配比。在实际建设中,建筑人员应通过多次试验,最终得出最佳的配比,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第二,对砼的粘结力进行控制。按照土建工程项目的特征,在进行混凝土构造的施工时,应针对其约束特性对施工计划进行改进。因此,应尽量减少约束条件,最大限度降低地基对水泥建筑物的影响。举例来说,在特定的构造上,可以利用滑移技术加强混凝土的束缚效果,从而改善其构造质量。

3.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关注以下要点。(1)坍落度。混凝土浇筑高度对浇筑均匀性有着很大影响,如果浇筑高度过高可能出现串筒、离析等不良现象。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应按照浇筑高度不超过2m的标准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如果浇筑高度高于2m,那么施工人员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设置溜管。(2)浇筑时间。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坚持连续性原则,确保一次性浇筑成型,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在浇筑过程中,如果遇到雨雪等天气,则需要暂停施工,并采取措施保护已浇筑的部位,同时合理设置接缝。(3)浇筑速度。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的顺利推进,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及强度,施工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浇筑速度,并统筹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运输作业,做好施工协调工作,确保浇筑的连续性。(4)严禁随意加水。浇筑过程中如需暂停施工,施工人员应合理设置施工缝,且严禁随意浇水。(5)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目前常见的混凝土浇筑方法有分层浇筑、分段浇筑、分层分段浇筑等,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确保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化热可以及时释放出来。当采用分层浇筑方法时,施工人员应注意将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6)浇筑顺序。施工人员需严格控制梁柱的浇筑顺序,如先浇筑柱子后浇筑梁板。(7)底层施工。混凝土结构最底部容易出现麻面、蜂窝等问题,施工人员应在浇筑前用水泥砂浆处理最下层,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8)预防漏筋问题。为避免出现漏筋问题,施工人员应对主筋保护层垫块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垫块牢固稳定。

3.3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结构养护中,温度控制是一项重点内容,在混凝土施工的全程都要重视温度控制,包括原料选择、配比设计和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与保养。在冬季,混凝土入模温度要高于10°C,夏季温度较高时,入模温度大于30°C。具体养护方法如下:混凝土表面达到终凝以前,施工人员进行喷雾、洒水并覆膜,同时进行二次收面处理,避免收缩裂缝的出现,使用土工布覆盖基础顶面,起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对于具备表面蓄水养护条件的工程,蓄水深度不得低于15cm。冬季浇筑时,必须注意控制好环境温度和湿度。采取长时间的保温保湿、缓慢降温措施,有助于应力松弛,增加冷却循环水的通水时间,将内部温度降至低于40°C,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温差过大而出现开裂。在工期紧且满足温差条件时,可提前拆模,必须选在白天拆模,不可在夜间或温度过低的环境下拆模,拆模完成后,及时做好包裹措施,建立混凝土表面的小环境,达到温差要求。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含水量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针对冬季湿度较高区域,在混凝土养护中可以选用薄膜包裹的方式进行保水处理,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将水洒到混凝土的表面,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夏天气温高时,选用土工布遮盖,并在土工布上进行浇水、保湿等养护措施。水泥水化所需时间周期长,且混凝土性能随养护时间的延长逐渐提升,前期性能增长速率快,随时间延长性能增强速递逐渐下降。新拌混凝土受空气中水汽影响较大,容易凝结硬化,从而使其强度下降幅度加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混凝土的保湿工作。一般应于混凝土浇筑后的12小时内覆盖保护膜,并定时浇水,使混凝土的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的状态,对于硅酸盐水泥或与矿渣硅酸盐水泥混合配制而成额混凝土,保湿时间不少于七天;对于添加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性较强的混凝土,保湿时间少于十四天;在干燥炎热的天气下要适当增加养护时间。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之中,混凝土构件的浇筑技术的高低水平和整体施工的进展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而由于中国近些年市场经济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在建筑行业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从总体来看,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别,这影响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使混凝土施工技术再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窦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20-21.

[2]崔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居舍,2020(24):38-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