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敷设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分析电力工程中配电电缆敷设技术

武迪

身份证号码:410511199706275019

河南创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配电工程电缆敷设阶段,由于敷设施工的位置、环境和技术等原因,在施工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此,有必要及时研究和探讨配电工程建设中的相关技术,并根据配电工程的建设需求,加强施工的基础准备工作,明确电缆建设的相关标准,并高度重视电缆敷设期间关键问题的管理。从而提高整个电缆敷设施工技术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电力工程;分配电缆;铺设技术

引言

在电力工程的实际建设中,配电电缆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整体功能,而且对电力用户的人身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们逐渐改变了配电电缆施工的观念,越来越关注配电电缆的施工水平。与电力工程的其他配电施工部分相比,配电电缆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一旦在某些环节施工技术不到位,就会整体上影响配电电缆的施工水平,从而导致配电电缆施工出现更多的技术点。

1电力工程配电电缆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企业的生产对国家的电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城乡电网化的进程也越来越突出,即电力电缆、输电线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往往受到周边环境破坏或施工质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电缆事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电力建设工程是一项相对隐蔽的工程,因此在排除电缆故障时,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重视电缆施工线路的设计,对电缆的安装、试验、运行、维护等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减少电缆事故的发生。

2电力工程中常用的电力自动化技术

2.1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

近年来,除了用电量总量持续增长外,用电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高质化的特点。特别是在工业园区、商务区等电力集中地区,电网运行中负荷波动和无功功率增加明显,对电力系统的运维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电力无功补偿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消除感应电流和消除无功功率来降低电网运行中的功率损耗,为电气设备提供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从而达到维护电力系统的目的。根据补偿原理的不同,自动化补偿技术又可以分成低压个别补偿、低压集中补偿、高压集中补偿等形式。在电力自动化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一种新型自动化补偿技术能够在单相、两相、多相等3种补偿模式下完成自动切换,在减轻电网运行负荷的基础上,还能够起到保护电力设备的效果,在维护电力企业效益方面效果显著。

2.2现场总线技术

电力工程中包含的各类电气设备,需要利用线缆串联起来形成统一体,然后在中央控制器的统一调度下,保证电力工程稳定运行。但是由于电气设备类型多样,执行标准并不相同,在协调运行时很有可能因为型号不匹配、系统不兼容,而导致电力工程的某些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在推进电力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基于现场总线技术构建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让多种型号的电气设备能够执行统一标准,保证了运行稳定性和整体兼容性。在实践中,现场总线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分-总”模式,利用变送器将分布在电网各处的电气设备的运行信息收集起来。进行格式转换,将不同格式的数据全部转化为统一格式,方便计算机正常读取和开展分析。

(2)在接收终端控制指令后,利用“总-分”模式,协调各种电力设备有条不紊的运行,实现集中管控,保证稳定运行。

2.3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随着电力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多样化,以及运行时间的延长,会产生海量化的数据。其中一部分数据具有留存价值,需要设立数据库进行存储。但是常规的数据库容量有限,且数据检索和调取程序繁琐,影响了数据利用价值的发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造成了不便。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一方面是提供了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即便是后期电网和电力工程扩建,也完全能够满足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数据存储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数据提供对象的不同,能够在数据库中提供专门的分区。例如变电站数据分区、继电保护装置数据分区等。

3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

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推进电力自动化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特别是专家决策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等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工程故障自检、智能调度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出于技术成本的考虑,现阶段电力自动化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度不高。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将会推动电力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化方向上有更加明显的进步。例如在输电环节,可以实现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在配电环节,可以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在用电环节,推进了现代智能楼宇的建设等等。

3.2 微型化

在电力工程应用功能不断丰富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结构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无形中增加了系统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系统运行的稳定。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创新,电力系统结构的简单化、微型化,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相比于现阶段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独立分布的电气设备,微型化的电力系统结构,除了进一步压缩电气设备的体积外,还能够采用模块化设计、集中化布置的方式,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4]。除此之外,随着电力工程规模的扩大化,电力自动化系统数量增加,在乘数效应的影响下,每年产生的运行能耗也不容小觑。未来电力自动化系统朝向微型化发展,对降低系统能耗也有一定的帮助。

结语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关键环节,近年来配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但是由于外力破坏、过电压、闪络放电等问题,影响配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影响用户用电质量。因此,在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做好施工规划,合理安排施工环境,不断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为配电网工程提供安全保障,促进电力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刚,葛宏泽,徐国辉,吴俊佚,刘涛.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施工及安全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0):111-112.

[2]罗卫湘.配电网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6):114-115.

[3]王一鸣.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施工安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9):134-135.

[4]李洁龙.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措施[J].智能城市,2020,6(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