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脾胃虚寒,中医教你养脾护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1

【中医科普】脾胃虚寒,中医教你养脾护胃!

谢东

江油市太平镇卫生院 四川江油 621700

在人们的认识当中,脾与胃只是人体消化系统当中的组成部分,但在我国传统中医的认识当中,脾与胃的健康与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而脾胃虚寒这种常见的脾胃问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你知道我国传统中医养脾护胃的方法都有哪些吗?

IMG_256

什么是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又称脾胃阳虚、中焦虚寒,这是一种我国传统中医理念当中的疾病的病机,主要由于患者的脾胃阳气不足、阳气温煦器官的能力减弱所引起,而由此产生的症状则是怕冷、水肿、腹泻、腹痛、四肢发冷等寒症。在我国传统中医的认识当中,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可以将人们摄入的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并补充人的元气,进而使人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一旦人的脾胃出现虚寒的症状,就会导致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正所谓“脾胃虚则百病生”,只有正确认识脾胃虚寒的危害,并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调养脾胃,人们才能逐渐的恢复健康的状态。

导致脾胃虚寒发生的原因

1.喜食生冷

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当中,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性味,而这些食物在被脾胃消化的过程当中其性味也会对脾胃产生影响,而对人的脾胃影响最大的就是各种生冷的食物,比如冰糕、冰饮以及其他性味寒凉的食物,如果人们在平时吃了太多这种寒凉生冷的食物,那么人们脾胃的阳气就会在食物的影响下逐渐损耗,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脾胃虚寒的情况。

IMG_256

2.先天体弱

在我国传统中医的认识当中,不同的人是存在体质的差别的,有的人一出生之后身体就非常健康不易生病,但有的人却会表现的非常虚弱,这种人通常是因为体内阳气先天不足而导致对病邪的抵抗能力减弱,而他们的脾胃也很容易受到体质的影响而出现虚寒的症状。另外,如果小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没有好好补充营养,那么他们的身体也会逐渐形成阳气不足的体质而导致脾胃虚寒的发生。

3.情志损伤

除了上文提到的原因外,人的情志变化也是会导致脾脏受到损伤的,正所谓“思虑伤脾,忿怒伤肝”,天天思考事情过多、对什么事都非常在意的人的脾脏很容易受到损伤,而情绪暴躁易怒的人则容易导致自己的肝脏受到损伤,进而因为人体五脏中肝克脾的克制作用而导致脾胃受到损伤。

中医如何养护脾胃?

1.饮食调养

在很多人的认识当中,脾胃发病首先要做的就是吃药进行调养,但实际上通过饮食调养脾胃能够取得比服药调养更好的效果:虽然服用药物虽然能够养脾养胃,但脾胃运化功能的限制却容易导致人体无法有效的吸收药物成分;而采取饮食调养的措施,人们就可以有效的减轻脾胃的负担,进而使脾胃逐渐的修复。而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可以尝试使用山楂、生麦芽与红糖加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这种饮品可以有效的温暖患者的脾胃,缓解患者因脾胃虚寒出现的厌食恶心、胃胀、打嗝以及大便溏泄等症状。

2.药物调养

虽然药物调养的效果会受到患者脾胃功能的限制,但中药本身具备的药效却使药物调养在脾胃虚寒患者的诊疗中仍然占据一席之地。当患者存在脾胃虚寒的情况时,中医既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照方抓药,使用小建中汤、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对患者进行调理,也可以让患者自行购买小建中颗粒、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由于其配比是固定的,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中成药进行调养,只有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人们才能有效促进脾胃的恢复。

3.针灸调养

在对脾胃虚寒患者进行调养的过程当中,针灸治疗也是我国传统中医常用的措施,特别是艾灸对于脾胃虚寒患者的调养效果更加显著,这是因为艾灸这种方法能够借助艾绒燃烧的热量刺激患者的穴位并补充患者的阳气,进而使患者脾胃虚寒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正所谓“扶阳之法,艾灸第一”,只要脾胃虚寒患者能够及时前往中医诊所进行针灸,就可以有效的促进脾胃恢复健康的状态,远离疾病的困扰。

4.按摩调养

除了上文提到的措施之外,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调养自己的脾胃,这种起源于我国中医经络穴位理论的外治法能够通过刺激患者体表的穴道加速患者体内的血液运行,只要人们能够找到与脾胃相关的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即可有效的起到调理脾胃、改善疾病的效果。目前,中医最常用的调养脾胃的按摩手法为按摩胸骨下端剑突、肚脐中央神阙与小腿外侧足三里的“调养脾胃三步法”,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强身健体、平衡阴阳的效果。

IMG_256

在我国传统中医的认识当中,脾与胃对于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人的脾胃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只有了解脾胃虚寒可能导致的症状,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积极采取适当的中医手段调养脾胃,人们才能有效的保持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