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中的GPS技术工程测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工程测量中的GPS技术工程测量分析

阮香琴

362502198211171425

重庆钧鸿测量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在目前阶段,我国技术测量引进了最新的GPS技术,这将极大地提升测量工作的精确度,这对于提升总体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应该对工程测量点进行科学地定位,精确地获得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地形资料,为工程施工提供完备的数据参考,为各种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就GPS测量技术的概况和在工程测量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GPS技术;工程测量;应用;

引言

我国庞大的人口和繁荣的经济,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社会对建筑业的要求与日俱增,传统的测量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GPS测量技术进行测量,能够很好地解决常规测量方法的不足。这对提高地形图的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工程建设接踵而至,使测量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测量工作中,采用GPS测量技术,可以提高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并且具有简单、快速、易于操作等特点。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空间交汇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技术原理是:利用GPS卫星、接收端、导航电文等进行位置信息采集,按照技术要求在指定位置设立GPS接收机,在特定时刻同时接收至少3颗卫星发出的导航电文,通过计算数据接收前后所需时间,得出GPS接收机与卫星间的距离。同时,通过GPS接收到的卫星历表,可以得到一定时间内的卫星在整个空间的三维坐标。

一、全球定位系统测量的技术特征

(一)具有很好的自适应和高定位

在传统的测试模式中,工程测试的方法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很难实现全天候的测试,工作效率很低。GPS技术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可以24小时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GPS定位技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对物体的定位能力较强。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此方法,可获得5mm5×D的高精度红外测距数据,但其基准精度为5mm1×D。GPS在测距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能对一定的范围进行精确的定位,因此它的测距精度很高。

(二)使用的灵活性和测试的时间

GPS测量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现在的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越来越小,操作也越来越方便。观察人员只需要调整天线的位置,测得天线的高度,然后开启电源,就可以实现自动观察。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对单点三维坐标的精确测量。运用这一方法,可明显缩短预测量所需的时间,为项目总进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该方法不要求测点间有一定的观测距离,从而使测点的选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过,要想接收到全球定位系统卫星讯号,基地台上空的天气就必须很好。利用GPS建立控制网,通常需要在每一站进行30-40分钟的观测。

(三)渗透到各个领域

全球定位系统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持续工作,位置、时间都不会受到任何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GPS测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矿山开采、桥梁建设和其他一些工程项目中,并逐渐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

(一)作详尽的初步研究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开展实地测量,首先要做好初步测量工作。要实现对工程周围环境的精确定位,就必须掌握工程周围环境,搜集有关资料,并制订出相应的观察计划。另外,测试者在进行测验时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并具备相当程度的技术,才能保证在使用该仪器时,按一定的标准和规格来实施具体的检测程序。同时,对时间的掌握也能使观察练习与数值观察的精度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野外GPS测量

(1)选定一处地点。选择接受装置容易安装,视野开阔的地方。在选择测点时,必须要考虑到:每一测点都要对齐,以便为以后的测量工作提供依据;高度角不能超过15度。把他们放置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使他们不会阻碍你的信号。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和削弱多路径效应,测点周围必须没有强烈的辐射源(电视台,微波站等),测点之间相距200米以上,距离高压线路50米以上。取穴时,宜取穴方便,取穴稳定。地面基座,可方便存放、可扩充及可连接其它观察模式,方便观察及后续利用;必须牢固、稳固、充实。

(2)观察。现场观测的内容包括安装天线,启动观测,确定气象参数,记录观测结果,并将资料及时传送至储存装置,完成观测记录。

(三)资料分析

GPS接收端将采集到的观测资料送入存储器后,需要对其进行分解处理。对原始观测资料进行译码处理,剔除无用的观测资料和多余的资料,从而得到星历资料、观测资料及台站资料。文件和其他数据文件格式的统一,把不同种类的接收器的数据记录格式,项目,采样密度,观测数据单位,都统一为规范的文件格式,并对其进行统一处理。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将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对GPS卫星逐小时传送的轨道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对周期跳跃信号和载波相位信号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观测时间内卫星轨道的规范化。观测资料做必要的修改,可将对流层修正加入到GPS观测资料中,并将电离层修正加入到单频接收资料中。前处理的目标是对观测数据进行提纯,从而提高观测数据的精确度。台星双差观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资料处理软件。

三、全球定位系统的误差分析

空间卫星测量中的误差可划分为四类:星历误差、钟差误差、轨道误差和仪器延迟。其中,卫星轨道误差是全球定位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减小卫星轨道误差:一是不考虑轨道误差,即以导航信息中所包含的轨道信息为基准,不考虑轨道误差。总之,本文提出的方法仅适合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实时性目标;基准资料被施加到一个修正资料,这个修正资料代表了卫星的轨道偏离的特征。把这类数据看作一个常量,然后和其它未知量联合起来进行求解;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GPS系统中卫星轨道误差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精度的相对定位项目。结构本身造成的误差;在施工过程中,计算机操作员在测量的过程中,有一些操作程序与设置要求不相符,从而造成天线中心误差、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定位精度指标等CQ值的误差。通常情况下,测量工作要求有效地使用GPS定位系统。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必须事先准备好工程区域的地形图,以便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GPS的动态观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精确的施工条件。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测量软件,实现了地形图的精确绘制。因而,它的特点是高效率,高精度,更快速。

结语

总之,GPS测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并且可以减少测量工作的强度,使技术人员摆脱了繁琐的野外测量工作。然而,在工程测量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点位选择比较困难、高程精度稳定性不够、受电离层影响较大等,这些都需要测量人员引起足够的关注,并采取适当选择观测时段、适当增加测量频率、对内业数据进行优化等措施,来提高GPS技术的测量精度,并将其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菲.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22(05):59-60.

[2]王璞.GPS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述[J].冶金管理,2021(13):97-98.

[3]张献慧.建筑工程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评《现代测量技术及应用》[J].工业建筑,2021,51(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