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1

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

鲜莉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卡子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30058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辖区管理范围内生产的7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访视,实验组加以产后访视与心理调节,比较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访视注意心理调节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不良情绪,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访视;心理调节;不良情绪;干预效果

产妇分娩后激素水平改变,加之身份角色转变,抚育新生儿生活作息不规律,心理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常有不良情绪出现。产后抑郁多出现在产后4周内,多发生于初产妇。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激动、食欲下降,还常伴有无助感,甚至出现极端表现,严重危害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对新生儿及家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生产并属我辖区访视的72例产妇进行观察,平均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7.32±3.16)岁;实验组年龄22-34岁,平均(27.82±3.08)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访视:产后3-7天,产后14天,产后28天通过电话、入户等与产妇进行1次沟通,了解产妇与新生儿情况,理解体温、血压、子宫乳房复旧、伤口恢复情况及指导。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着重加强心理调节:分别在产后3天、14天以及28天进行上门访视,严格根据相关流程执行方式内容,全面掌握产妇及新生儿状况,予以指导和处理措施。同时着重关注产妇精神、心理状态,抚养疑问,对产妇生活环境及情绪状态进行评估,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引导产妇正确宣泄情绪,同时强调产后康复及抚育新生儿过程中,家属的陪伴支持、参与协作、构建亲子情感的重要性。引导产妇及家属加强正确沟通方式,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构建新的和谐相处方式。同时依据产妇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饮食方案,嘱其保证充足睡眠,告知家属为产妇营造适宜休养的环境,按照分娩方式与产妇身体素质指导产后活动。

1.3观察指标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症量表(EP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对两组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不良情绪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EPDS、SAS与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组别

EPDS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6)

11.67±2.18

7.08±1.03

60.87±6.35

45.52±4.63

67.28±6.82

50.42±5.17

实验组(n=36)

11.59±2.36

6.24±1.05

61.32±6.18

42.37±4.51

68.16±6.94

46.31±4.68

t

0.149

3.427

0.305

2.924

0.543

3.536

P

0.882

0.001

0.761

0.005

0.589

0.001

3 讨论

为掌握产妇及新生儿实际状况,改善产妇产后情绪状态,促进产妇恢复以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在常规方式基础上着重加强心理调节,结果显示通过该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产复产后不良情绪,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韶燕.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2):0001-0003.

[2]廖芳芳,刘玉梅,黄玮.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6):166-168.

作者简介:鲜莉,女,1982.04-,汉 ,四川,本科 ,主治医师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