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张太文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     放射科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目的:探究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以疑似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81例为对象,患者先后完成CT扫描、MRI扫描三维重建、手术病理学诊断,以手术病理学为金标准,统计前两项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CT扫描、MRI扫描三维重建的阳性率、阴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MRI扫描三维重建的诊断效能大于CT扫描(P<0.05)。结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MRI扫描三维重建,诊断效能更好,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MRI扫描三维重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CT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能。

隐匿性骨折属于无明显症状表现的微型骨折,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是常见类型,主要发生在解剖结构复杂、骨髓形态复杂、位置相对隐蔽的区域,如腕关节与踝关节等[1]。隐匿性骨折多在交通意外、外伤等作用下造成,具有较高发病率[2]。我国处于建筑行业、交通行业高速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加重背景下,所以隐匿性骨折发生率日益升高。早期鉴别该病,及时制定对症治疗方案与后续治疗方案,有利于病情控制、症状缓解、预后改善[3]。影像学扫描是该病常用诊断方法,包含传统X线片、CT扫描、MRI扫描等。现今多采用CT扫描、MRI扫描两种,但临床尚未明确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医院针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重点比较CT扫描、MRI扫描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以疑似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81例为对象。 男55例,女26例;年龄21-64岁,平均(42.76±4.58)岁;发病-入院时间2-45h,平均(23.78±5.43)h;体重44-87kg,平均(65.76±5.39)kg;骨折原因,车祸意外40例,坠落损伤27例,意外跌伤10例,重物压砸伤4例。

1.2方法

CT扫描:仰卧位,运用GE 16排螺旋CT扫描仪完成诊断,诊断参数如下,管电流是180mA,管电压是120kV,矩阵是512×512,螺距是0.938:1,层厚是2.5mm,间距是2.5mm,重建视野是20cm。获取扫描图像后,将其传输到工作站处理,获取患者的四肢骨关节骨折多角度病变部位图像。

MRI扫描三维重建:运用朗润1.5TMR 扫描仪与配套线圈,完成常规矢状位扫描、冠状位扫描。患者仰卧位,冠状位扫描时运用T2 加权成像-脂肪抑制(T2WI-FS)序列,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WI)扫描时运用FLASH 序列,层厚是3.5mm,矩阵是256×256,视野是160mm×160mm。三维重建操作期间,运用朗润软件工作站,提取薄层轴位图像,分别完成最大密度重组、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等重建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CT扫描、MRI扫描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2.0中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诊断结果

手术病理学显示,50例阳性,31例阴性,阳性率61.73%、阴性率38.27%;CT扫描显示,47例阳性,34例阴性,阳性率58.02%、阴性率41.98%;MRI扫描三维重建显示,50例阳性,31例阴性,阳性率61.73%、阴性率38.27%;CT扫描、MRI扫描三维重建的阳性率、阴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一。

表1患者诊断结果对比

手术病理学

CT扫描

MRI扫描三维重建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41

9

49

1

50

阴性

6

25

1

30

31

合计

47

34

50

31

81

2.2患者诊断效能

MRI扫描三维重建的诊断效能大于CT扫描(P<0.05)。见表二。

表2患者诊断效能对比(n/%)

组别

准确性

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CT扫描

81.48(66/81)

82.00(41/50)

80.65(25/31)

87.23(41/47)

73.53(25/34)

MRI扫描三维重建

97.53(79/81)

98.00(49/50)

96.77(30/31)

98.00(49/50)

96.77(30/31)

χ2

11.1067

7.1111

4.0260

4.1938

6.7304

P值

0.0009

0.0077

0.0448

0.0406

0.0095

3·讨论

人体四肢是活动、承重主要部位,在内外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骨折。但患者发病后大多无明显症状,疾病容易延误。若未及时确诊、治疗,疾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临床用于该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包含CT、MRI等。CT可进行容积扫描、薄层三维重建,无需多次搬动患者,扫描剂量可有效控制,可多角度、直观、立体观察患者的骨折部位。但CT很难准确显示患者的骨折情况,尤其是踝关节这种复合关节[4]。MRI扫描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患者的骨质破坏、双边征、软组织影与充气征等多种征象,可迅速确定患者骨折部位,可规避关节不同、复合关节导致的结构重叠,清晰显示患者的隐匿性骨折情况,尤其是骨折线走向与骨折断移位情况

[5]

综上可知,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运用MRI扫描三维重建,可发挥显著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霄鹏,薛明,李硕,等.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1):95-97.

[2] 谢国梁,张奎涛.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扫描三维重建诊断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22,29(2):189-192.

[3] 潘惠娟,戎慧. 探讨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17-19.

[4] 卓恩德,史林,陈业平,等. 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3):135-137,146,封2.

[5] 朱亚敏,殷向辉,朱昕怡,等. 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2):4344-434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