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秋水仙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小剂量秋水仙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临床疗效研究

杨江永1   严娜2

1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  心血管内科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2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秋水仙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03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小剂量秋水仙碱和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运用意义重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剂量秋水仙碱;常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冠脉狭窄或阻塞,导致供血不足和心肌缺血。在临床上的常见的病因是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引起的,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常选择介入治疗,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选择。秋水仙碱作为一种抗炎药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对PCI后的炎症反应产生积极影响[1]。在此基础之上,选取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分析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的临床效果和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03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年龄50~64岁,平均年龄(57.48±5.34)岁,男34例、女26例;对照组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在(57.57±5.42)岁,男33例、女2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秋水仙碱(国药准字:H53021369,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每次口服0.5mg,每日两次,治疗时间6个月。

1.3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统计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IL-1、IL-6、IL-8、hs-CRP等方面,分析对比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s、(n,%)表示,差异性对应t、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比较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s)

组别

n

IL-1(pg/mL)

IL-6(pg/mL)

IL-8(pg/mL)

hs-CRP(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60

23.27±1.34

11.26±1.37

37.87±8.76

15.55±4.72

321.47±21.54

273.56±18.67

12.67±3.36

5.85±1.38

对照组

60

23.18±1.63

15.17±1.26

38.73±9.68

23.88±4.76

321.68±21.79

287.67±21.66

13.77±3.46

8.16±2.34

t值

/

0.330

16.272

0.510

9.626

0.053

3.822

1.767

6.587

P值

/

0.742

0.000

0.611

0.000

0.968

0.000

0.080

0.000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由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或严重减少引起的心肌缺血和损伤的一组临床病症,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斑块破裂或破裂时,可能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进一步阻塞冠状动脉血流,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或不适、气短、恶心、呕吐、出冷汗等,在临床上常常需要给予患者介入治疗[2]

炎症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展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旨在修复受损的血管壁,并限制炎症扩散[1]。炎症因子的释放可以导致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形成血栓,激活的血小板表面释放出促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进一步促进动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当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破裂时,血管内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会释放一系列促炎症因子,可以引发炎症反应,并吸引更多的炎症细胞到斑块区域。因此,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秋水仙碱是一种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于秋水仙属植物中,是一种抗炎药物,具有抗炎、解痉和抗凝血等作用[3]。秋水仙碱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炎症细胞的释放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可以降低白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此外,秋水仙碱还具有解痉作用,可以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减少血管痉挛和疼痛感,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具有抗凝血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小剂量秋水仙碱可以减少PCI后的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

[4]。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碱具有一定的毒性,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并且需要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此外,秋水仙碱还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内膜增厚,减少血管狭窄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应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有利于改善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荣凌,周本宏.秋水仙碱中毒死亡及致急性冠脉综合征与中毒性心肌炎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4):434-436.

[2]薛颖妍,李锦良,张光平.小剂量秋水仙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2,40(5):539-542.

[3]郑刚.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2):216-218.

[4]崔小娇,谢波,易小清,等.秋水仙碱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21,42(6):625-628.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编号:GZ2020ZSF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