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新进展

金雯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此病发病率高,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发病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体内糖代谢异常,容易增加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风险。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睡眠障碍风险更高。针对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不仅需要采取有效治疗,而且更需要关注其护理事宜,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目前可应用于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的护理方法包括综合护理模式、中医护理模式、睡眠限制疗法等。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综合护理;中医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具有复合病因的综合性疾病,发生此病主要病因为胰岛素绝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内胰岛素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使得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老年人为此病主要发病群体,2015年我国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糖尿病发病率有所升高[1]。糖尿病临床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可发现患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老年患者受多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1.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

睡眠同个体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睡眠利于个体生理功能恢复、保持良好记忆力等。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 SD)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异常、行为异常,是觉醒、睡眠两种状态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一种表现。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病症,包括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易醒或早醒等[2]。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同其BMI、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1)年龄。随着个体年龄升高对外界声音敏感性增强,若患者睡眠环境存在谈话声、噪音等,均可会影响患者休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易醒或早醒等。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受疾病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不佳情况,长期焦虑、抑郁也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2)BMI。BMI水平高低可以反映个体状态,患者生活中缺乏运动,体重过重等,均可能造成睡眠质量下降。(3)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不容易受运动、所吃食物影响,其水平高低可以反映患者病情情况,进而对患者睡眠障碍进行分析。罗特丹、周冲冲、蒋科威等[3],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同糖化血红蛋白成正相关。(4)并发症。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增加机体损伤,增加患者出现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风险。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后,患者不适感增强,影响患者正常睡眠。

2.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

2.1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综合护理及效果

临床上一直对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护理关注度较高,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从环境控制角度,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结合老年糖尿病患者情况,尽量将护理操作安排在白天,在患者病情条件允许情况下,减少夜间操作,为患者夜间休息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患者病房干净整洁,白日将患者病房噪音控制在35~40 分贝,护理人员遵循“四轻”原则。保持病房光线柔和、温度适宜,晚间开小夜灯、关闭大灯。王海丽、邹洪敏、秦晶[4],对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受综合护理干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42.39+1.66)与SDS评分(40.88+4.41)显著比常规组低;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7.11+1.02)分明显比常规组优。

2.2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中医护理及效果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医学技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中应用逐渐广泛,充分结合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服务,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常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包括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耳穴贴压干预时,指导患者坐位,先使用乙醇对患者耳廓进行消毒,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穴位,使用王不留行籽分别贴敷在主穴,通过刺激穴位,达到交通心肾、安神清心的效果。刘晓宁[5],观察子午流注法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结果显示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为(8.88±1.50)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为(8.18±1.02)mmol/L低于对照组。除耳穴压贴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帮助患者改善躯体状态,提升睡眠质量。目前在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护理中,多采取多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6]

2.3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睡眠限制疗法及效果

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在护理干预中不仅综合护理模式、中医护理模式可以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睡眠限制疗法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睡眠限制疗法主要原理为通过缩短患者于床上躺着的时间,使得患者上床即睡眠,提高睡眠效率。运用中,护理人员评估患者情况,鼓励患者减少非睡眠时间躺在床上的时间,早上安排患者进行一些活动或者运动,中午让患者在床上休息30min-60min,下午鼓励患者参与文娱活动,晚上则让患者上床休息。通过引导患者,控制睡眠行为,使得患者形成上床即睡眠的习惯,促进患者睡眠效率提高。当前关于睡眠限制疗法在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研究虽然缺乏,但关于该种方式在其他疾病引起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多。施艳、王圆圆、刘学东等

[7],选择失眠患者,运用睡眠限制疗法进行干预,结果表明采用睡眠限制的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比较理想。睡眠限制疗法具有易于学习掌握、操作性强等特点,应用难度小,在基层医院也可广泛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BMI、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等因素均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产生影响。针对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采取科学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综合护理模式、中医护理模式、睡眠限制疗法等多种护理模式充分满足患者需求,帮助老年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未来随着对患者个体化需求分析,结合患者需求,整合多种睡眠障碍相关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睡眠护理成为主流,以便于更为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参考文献

[1]雷庆华,李军华,霍燕飞,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体重指数乘积与糖尿病发病率关系[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5):1882-1887.

[2]游小妹,孙玉莲,张恵银.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6):136-138.

[3]罗特丹,周冲冲,蒋科威,等.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研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3):37-39.

[4]王海丽,邹洪敏,秦晶.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5):206-207.

[5]刘晓宁. 子午流注法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9):72-73.

[6]廖秀娥. 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7):172-175.

[7]施艳,王圆圆,刘学东,等. 帕金森病共患失眠患者应用睡眠限制疗法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2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