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的改进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的改进效果观察

1.李秀琼2.王华  3.雷红莲

1.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653100

2.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653100

3.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

【摘要】目的:探索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固定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提高治疗、抢救效率及家长的满意度。方法:将100名患儿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采取双手送管方法,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延长管U型高举平抬法固定。改进组采用单手送管方法;在常规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延长管U型高举平抬法固定的基础上,使用弹力网套、输液固定板进行加固。结果:常规组穿刺成功率82%,非计划拔管率18%。改进组穿刺成功率94%,非计划性拔管率6%,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穿刺固定组。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改进

小儿静脉留置针是目前患儿接受药物治疗的一种常用途径。它不仅有效解决了小儿静脉细、分布少及患儿好动而造成输液失败的难题,而且能够保持静脉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1〕。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不配合,易出现穿刺失败,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既影响护士的情绪,也影响医院的声誉〔2〕。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但因小儿好动,不配合,血管细,弯曲等多方面原因,其成功率较成人低〔3〕。自2021年以来,我们改进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率,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现将改进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6月收住院的50名3-7岁患儿,采用常规穿刺固定方法进行留置针静脉输液;将2022年7-12月收住院的50名3-7岁患儿,采用改进穿刺及固定方法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差异。

1.2输液材料

常规组和改进组均选择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4G×0.75IN(0.7×19mm)留置针,浙江医鼎医用敷料有些公司生产的6cmX7cm无菌透明敷贴,改进组加用河北晟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不同型号的弹力网套,输液固定板。

1.3血管的选择

两组患儿均选择手背静脉和手腕部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

1.4穿刺及固定方法

1.4.1.常规组:选择外观相对粗直的血管,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输液器头皮钢针连接于留置针肝素帽,排尽空气,旋转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取下外套管。助手协助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穿刺部位,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紧针翼,与皮肤呈15-20度角沿血管方法刺入 ,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约5-15° ,缓慢进针2-3mm,左手固定针管与延长管交界处,右手撤出针芯0.2-0.3cm ,再将针芯和软管一起送入静脉中, 撤出针芯 ,松开止血带,无菌透明敷贴以针眼为中心密闭式固定,延长管U型高举平抬法固定于穿刺点上方。

1.4.2.改进组:选择外观相对粗直的血管,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输液器头皮钢针连接于留置针肝素帽,排尽空气,旋转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取下外套管。助手协助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穿刺部位,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紧针翼,与皮肤呈15-20度角沿血管方法刺入,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5-15°, 左手持续固定穿刺部位,绷紧穿刺部位皮肤至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完毕,右手拇指推于Y型软管处,将软管送入血管的同时,食指将针芯退出,松开止血带,左手持续固定穿刺部位,右手用无菌透明敷贴以针眼为中心密闭式固定,延长管U型高举平抬法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再根据患儿手臂的粗细,选用不同型号,长约5-8cm的弹力网套加固留置针及延长管,网套于虎口处剪一拇指大小的开口,穿过拇指套于手腕部,小龄患儿加用输液固定板。

1.5封管方法

常规组和改进组均采用10u⁄ml肝素钠盐水(配制方法;12500u⁄2ml的肝素0.4ml,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2-3ml,脉冲式封管,肝素液推至剩下0.5-1ml时,边推边将留置针延长管卡子于延长管连接针管端2-3cm处卡紧。告知患儿及家长注意事项。

  1. 结果

常规穿刺固定组穿刺成功率82%,非计划拔管率18%。改进穿刺固定方法组穿刺成功率94%,非计划性拔管率60%,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穿刺固定组。

两组穿刺成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

组别    总例数    穿刺成功例数   穿刺成功率   非计划性拔管例数   非计划拔管率

常规组    50          41            82%              9               18%

改进组    50          47            94%              3               6%

    1. 讨论

    送管失败和软管折转是小儿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常规双手送管方法在穿刺成功后,左手放松固定穿刺部位,协助右手退针芯送软管,导致患儿活动穿刺部位,加之穿刺部位皮肤松弛,血管移位容易导致软管折转送管失败。改进双手送管为单手送管方法后,操作者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左手一直持续固定穿刺部位,采用右手单手送管退针芯,能有效固定穿刺部位,保持皮肤紧绷,血管固定平直,避免因患儿扭动发生软管折转送管失败,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单手送管方法应用于临床具有很大的优势,广泛适用于小儿、老年患者、休克及躁动不合作等患者。

    婴幼儿留置针脱落主要原因是穿刺后固定不牢固。患儿在睡眠中翻身时被被褥撕脱、患儿在烦躁哭闹中看护不当,患儿自行抓脱、患儿头部大量油脂、汗液,使敷贴失去粘性,导致留置针拖出〔4〕。因小儿好动出汗较多,依从性差,常规固定方法容易发生透明敷贴卷边,固定胶布松散脱落。吴海英对96例置管患儿临床观察中发现,使用无菌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最后把留置针延长管呈U型用一次性输液贴固定的常规固定方法的脱管率为15.62%〔5〕。自粘绷带固定虽然牢固,但其透气性差,不方便对穿刺部位评估观察,而且固定不当容易导致穿刺部位远端肢体血循环障碍。改进固定方法后,在透明敷贴固定的同时加用弹力网套固定,能有效防止患儿活动穿刺部位。同时加强了对透明敷贴及延长管的固定,能有效避免透明敷贴膜卷边脱落,防止牵拉延长管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弹力网套透气性良好,取脱方便,便于对穿刺部位的评估观察。并且可以根据患儿年龄大小,手臂的粗细选用不同的型号,避免对肢端血循环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慧真,李卿,江红芳.高举平台固定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11):1025-1026.

    〔2〕柳萍,胡智霞.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341.

    〔3〕李晓伟,刘增云,王彩霞.单人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的新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109.

    〔4〕汤惠娟,钱红英,钱维娜,等.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对其脱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2:155-157.

    〔5〕吴海英.改良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