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烧伤患者感染创面愈合效果、瘢痕发生率及VAS评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3

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烧伤患者感染创面愈合效果、瘢痕发生率及VAS评分的影响

于凯  刘华生 王焕丽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烧伤患者感染创面愈合效果、瘢痕发生率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8月-2022年09月间88例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单一治疗)和观察组(行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各44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感染发生率、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出现1例一过性疼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黏菌素B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应用于烧伤创面,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同时可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减少瘢痕形成,减轻患者痛苦,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可行性,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多黏菌素B;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烧伤;创面愈合;瘢痕;VAS评分

烧伤为临床常见病,包括烫伤,火焰烧伤、电烧伤、化学烧伤等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深II度烧伤创面供血不良,愈合时间较长,易并发多种病原菌感染,因此,深II度烧伤创面修复已成为现代组织生物工程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1]。近年的研究显示,多种生长因子可通过促进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其他许多修复细胞的增殖、调节细胞内糖酵解和Ca2+的浓度,继而促使创面愈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是以硫酸多黏菌素B为主的软膏,并含有硫酸新霉素,杆菌肽等、盐酸利多卡因等,抗菌作用强,是欧美国家用于细菌性皮肤感染最广泛的制剂之一,能有效降低瘢痕生成及色素沉着。本文采用多黏菌素B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II度烧伤创面,评估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08月-2022年09月间88例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最小14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为(28.15±1.14)岁;烧伤原因为火焰共20例,火药共5例,热液体共10例,化学烧伤5例,其他4例;烧伤部位头面部共25例,四肢共10例,躯干及其他部位共9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最小15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为(28.18±2.15)岁;烧伤原因为火焰共21例,火药共4例,热液体共11例,化学烧伤4例,其他4例;烧伤部位头面部共24例,四肢共11例,躯干及其他部位共9例。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比较标准。(1)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2]中有关烧伤诊断标准;为深Ⅱ度烧伤;均存在不同程度皮肤受损、分泌物、疼痛等临床表现。(2)纳入标准:烧伤面积<10%;符合本次研究应用药物适应症,无过敏反应;知情实验内容,签署同意书。(3)排除标准: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

1.2方法

全部入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清创并做好创面准备,每例患者都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严格遵守诊断标准,并记录烧伤的深度及区域,观察组创面和对照组创面给予同种方法清创换药,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去除腐皮,生理盐水冲洗创面2遍后蘸干。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单一治疗: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易孚,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1045095)进行治疗,均匀涂抹于创面,外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1次换药,若出现坏死组织则予以清除;出现新鲜肉芽组织后1~2d换药1次至痊愈。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给予联合治疗:给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孚诺,浙江日升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45635)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以1比1的比例混合均匀,涂抹范围超过创周1cm,涂的厚度为1mm左右,外用凡士林纱布、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换药方式和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1)对比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显效:创面愈合,无感染,无瘢痕形成,未出现不良反应,烧伤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创面趋于愈合,无感染,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创面感染,形成瘢痕,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3]

(2)对比创面恢复情况:分别统计两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感染创面愈合时间,评估VAS评分,共计10分,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7分中度疼痛,>8分重度疼痛[4]

(3)对比创面感染发生率、瘢痕发生率。

(4)对比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皮丘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s)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4

24

13

7

84.09

观察组

44

25

18

1

97.73

4.950

P

0.026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疼痛、皮丘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疼痛

皮丘疹

瘙痒

发生率

对照组

44

0

0

0

0.00

观察组

44

1

0

0

2.27

1.012

P

0.315

2.3比较两组创面感染发生率、瘢痕发生率

   观察组创面感染发生率、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创面感染发生率、瘢痕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创面感染发生率

瘢痕发生率

对照组

44

5(11.36)

4(9.09)

观察组

44

0(0.00)

0(0.00)

5.301

4.191

P

0.021

0.041

2.4比较两组创面恢复情况

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比较创面恢复情况标(IMG_257±s)

组别

例数

肉芽组织生长时间(d)

感染创面愈合时间(d)

VAS评分(分)

对照组

44

4.74±0.75

10.72±1.12

2.04±0.48

观察组

44

3.03±0.51

8.31±0.87

1.02±0.14

T

12.506

11.272

13.532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烧伤泛指热力,由热液(水、汤、油等)、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组成、高温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引起的组织损伤,主要是指皮肤和/或粘膜,严重时还会损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组织,乃至内脏。中国九分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建议,成人体表面积被划分为11X9%+1,其中头、面、颈占9%,双上肢占9%X2,躯干前、后(各占13%)和会阴(占1%)共占9%X3,臀部、双下肢共占9%X5+1%[6]

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将烧伤分为如下几类:I度烧伤:亦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的一部分,但是生发层是健康的,从而具有积极的增殖再生能力,常在3~5天痊愈,无疤痕。浅II度烧伤:损伤全部表皮及部分乳头层。由于生发层部分受损,上皮再生依赖于残留生发层和皮肤附件,例如汗腺和毛囊等上皮增殖。如果没有继发感染,一般1~2周后痊愈,也无疤痕。深II度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下,但是仍然有一些真皮和皮肤附件遗留,愈合取决于皮肤附件上皮的愈合,尤其在毛囊突出部,表皮细胞大量繁殖。如果没有感染的话,通常需要3~4个星期才能自行痊愈,往往会留下疤痕。临床变异较大,较浅深II度近于浅II度,较深深II度临界III度。III度烧伤:亦称焦痂性烧伤,泛指全层皮肤烧伤,表皮、真皮和皮肤附件均被破坏,创面修复主要依靠手术植皮或者皮瓣修复。IV度烧伤:深及肌肉、骨骼乃至内脏器官,创面修复主要依靠手术植皮或者皮瓣修复,严重时需要截肢[7]

烧伤创面的愈合易受病原菌感染、肉芽老化和水肿等问题的影响,愈合难度较大,易出现严重全身感染,不但使患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了折磨,也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创伤修复是机体和组织间互相协调和发挥作用的长期过程。创伤修复期间,人体自生表皮生长因子(EGF)需要在伤口聚合中修复伤口。在正常条件下,表皮生长因子在组织内的表达偏低,而创面需求量较大,无法适应机体修复的需求。表皮生长因子是1962年Cohen首次从雄性鼠下颌腺提取物中提取得到的小分子多肽,而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则是近年来临床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系列动物模型的研究证实,rhEGF对皮肤切割伤、烧伤及其他动物模型创面愈合情况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加快表皮再生[8]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临床的发展,细胞因子对组织修复的影响已相当明确,多种细胞因子能加快组织修复速度,逆转修复后的不良状态。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能刺激细胞分裂,对创伤修复的过程有许多重要的功能:趋化功能、将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吸引至创面、有利于细胞增殖、促进伤口血管化、在细胞外基质生成与降解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诱导邻近的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等等[9]

这一结果表明,观察组肉芽组织的生长持续时间(3.03±0.51)d,并与对照组(4.74±0.75)的d值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对烧伤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形成有促进作用。另外,一些学者还在烧伤患者创面烧伤部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方面做了一些研究,EGF蛋白,EGFr蛋白在创面上皮愈合边的表达量>创面中央肉芽处>创面已愈合处,以及在正常无烧伤皮肤中,2个蛋白均未见显着表达,经研究得出,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创伤部位的改变有关,蛋白在各位点表达强弱和分布情况均不相同。陈泽春等

[10]对烧伤患者进行了随机、双盲的、同体对照试验,通过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深II度烧伤创面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发现,服用含有rhEGF等渗盐水的患者组,1~4年瘢痕指数分别达到7.19±1.67和6.12±1.54,显着低于单纯等渗盐水处理组的8.92+1.78和8.09+1.81,研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rhEGF处理深II度烧伤创面,能明显减少后期瘢痕的形成,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佳。以上理论佐证了本文关于创面愈合情况的观测,也就是观察组创面愈合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创面感染率对比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应用,能有效地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伤口表皮细胞分裂,增殖,使创面上皮化进程加快,使得再生表皮加厚,细胞分化良好,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总之,多黏菌素B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烧伤感染创面有预防感染和加速愈合的作用,瘢痕发生率低,安全、可靠,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廷慧,常春娟,秦梓源.LED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老年难治性皮肤溃疡的疗效[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2,31(3):164-168.

[2]李亮,王旭文,何丽彩,李双,蔺利剑,赵龙刚,李雯.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应用对深Ⅱ度烧伤的影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2,33(7):413-416+434.

[3]欧健,梁新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0):1528-1530.

[4]董兆君,李海涛.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5):611-614.

[5]杨正兵,杨邢彪,吴裕恒,杨浩.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负压封闭式引流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疗效[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2,25(2):187-190.

[6]徐跃军,郭志伟,陈艳,尚威,王恒,黄成龙,车浩,秦慧.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中药坐浴对老年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41-44.

[7]林桂清,刘平洪,黄锦刚,高俊仕.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Ⅱ°烧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2):14-17.

[8]闫晓航.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1-4.

[9]杨德勇,蔡雪桃,李洁华,皮肖冰,董东,何小亮,覃俊.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皮肤难愈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21,42(5):1053-1056.

[10]陈泽春,李军,陈涛.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瘢痕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5):1947-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