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策略研究

黄永顺

中国电建集团华中投资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摘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区域的国土问题进行系统诊断、分类处置、整体改善、长效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简单分析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具体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治理;生态环境保护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战略思想,并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1.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重要性

1.1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是对国土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持续改善的系统工程。通过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可以提高国土资源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土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1.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其中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竞争力。在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支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可获得有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也将真正变为现实[2]

1.3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进社会福祉和幸福感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实践,可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宜居城市、健康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3]

  1.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优化策略

2.1更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更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基础,具体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日、周、月等活动,制作和播放生态文明公益广告,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等,向公众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参与意愿。同时,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培养公众的生态技能和能力,提高公众的生态行动效率和效果。

第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公众的生态行为。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明确公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促进公众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这一过程需要设法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进而更好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助力。

第三,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激发公众的生态热情。各地需要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如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奖项,开展生态志愿者服务,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等,鼓励和表彰公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贡献和创新,培养公众的生态自豪感和荣誉感。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合理分配生态资源和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保障公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合理利益,并增加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良好氛围。

2.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危害的方面有水质恶化、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需要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第一,建立和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测和评估体系。监测和评估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依据,需要建立覆盖全国各地区、各流域、各类型水体的监测网络,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定期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来源、流向等信息,及时发现和预警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和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具体实践需要关注监测指标全面性、监测方法统一性,进而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更好助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

第二,推广和应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和措施。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流域、不同水体的特点,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技术和措施,如改进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方式,优化种植结构和轮作制度,建设生态缓冲带、人工湿地等控制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具体实践需要聚焦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沼气利用、生态修复等技术,并关注这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适用范围有限、推广难度大、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

第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的重要途径,具体U型应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危害,提高公众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度,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对象,如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广大农民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聚焦“三生”空间的结构和布局优化

“三生”空间是指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属于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重要对象。优化“三生”空间的结构和布局,有利于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通过合理划分和规划“三生”空间的功能区域,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提高居住、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如建设社区中心、公园广场、文化馆等设施,增强居民的社会参与和文化认同感。同时,应注重提升“三生”空间的美感和舒适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第二,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控制“三生”空间的总规模,避免无序扩张和低效利用。为推进城市内部空间再开发和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效率,应积极改造老旧工业区、闲置仓库等空间,打造新型产业园区、创意文化区等功能区。建立健全城市增长边界制度,引导城市向优质资源集聚区域延伸,形成紧凑高效的城市形态,这一工程可考虑建设轨道交通、快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促进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空间。加强“三生”空间的生态修复和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绿色覆盖率,可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如通过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岸绿道等设施,增强城市的氧吧效应、水涵效应、净化效应等。此外,还应推动“三生”空间的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以此推广绿色建筑、清洁能源、智能交通等技术,更好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提高城市抵御洪涝、地震、污染等灾害的能力。

3结论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手段,不断完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体系和机制,才能持续提高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的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培红,李新卫,唐伟等.基于融合机制的山东省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策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05):37-41+45.

[2]田舒亦.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优化策略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3(Z1):129-131.

[3]邵志江,刘美娥.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农业面源治理策略与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2(0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