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心理干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全程心理干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陈平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心理干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依据实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全程心理干预,各组均4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各项评分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护理干预3周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但明显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全程心理干预措施利于调节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规避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全程心理干预;白内障;围术期护理;并发症

白内障是因各种因素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形出现混浊,据此诱发的一种诗句障碍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盲性疾病之首,有超过46%盲人眼盲因该病所致,且多出现在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中,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1]。目前临床针对白内障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仅部分轻微症状或手术禁忌患者予以药物治疗,经由手术可促使患者视力的逐步恢复,但该种疾病手术均有一定创伤性,加之疾病导致的生活不便,极易使得患者出现各类心理问题,需要通过护理干预手段予以调节,以此确保相关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2]。经调查,常规护理缺乏细致的心理干预内容,更多偏向于机体管理及手术协助,以此使得整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而全程心理干预工作的联合开展,则极大程度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但目前临床相关试验研究并不多[3]。鉴于此,本文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展开对比分析,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依据实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对比中无差异性,P>0.05,见表1。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表现及相应检查结果确诊为白内障疾病;(2)均在各项评估后确定符合手术指征,且经由手术治疗;(3)均对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较为严重病症者;(2)恶性肿瘤患者;(3)精神疾病,或者肢体障碍、意识障碍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性别

(男/女)

年龄均值

(岁)

病程均值

(年)

高中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

观察组

40

22/18

66.05±8.46

3.55±1.12

23/17

对照组

40

19/21

66.12±8.57

3.49±1.08

24/16

t/x2

-

0.450

0.037

0.244

0.052

P

-

0.502

0.971

0.808

0.820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搭配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讲述后续治疗方案,加强术前巡视,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协助医师完成手术操作;术后遵医嘱予以后续药物治疗,并指导合理饮食,讲述后续管理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本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同样进行上述常规护理,不同点在于联合全程心理干预。(1)术前心理干预:a、提供详细的手术信息: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风险和预期结果,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和信心。b、鼓励患者提问:让患者有机会提出问题和疑虑,及时回答并解决患者的疑虑。c、提供支持和安慰: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恐惧,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2)术中心理干预:a、与术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术中的交流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b、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手术室的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如征得许可,可提供音乐或放松的声音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c、适当的镇静和镇痛:根据患者的需要,使用适当的药物来减轻术中的不适和疼痛。(3)术后心理干预:a、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注意事项、用药和康复计划,让患者知道如何照顾自己。b、定期复诊和随访:与患者建立定期的复诊和随访计划,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问题,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c、鼓励积极的心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鼓励患者相信手术后的视力改善,并适当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在两组患者入院及护理干预3周后,均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两项量表临界值分别为29分、35分,一旦超过对应数值,则表示对应心理状态加重,分值越高越严重。

1.3.2 并发症: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3周中,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进行统计,包括前房出血、前房渗出、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等,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各组出现并发症总例数,并实施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期间所用工具为SPSS 23.0,经归总划分为计量(符合正态分布)和计数两类,分别用(±s)、[n(%)]表示,并经t、x2值校对,仅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各项评分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护理干预3周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但明显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入院时

护理后

入院时

护理后

观察组

40

29.45±2.82

18.35±3.52*

33.36±3.09

20.65±3.42*

对照组

40

29.64±2.83

25.26±3.19*

33.25±3.16

28.16±3.28*

t

-

0.301

9.200

0.157

10.023

P

-

0.764

0.000

0.875

0.000

注:与组内入院时对应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前房出血

前房渗出

角膜水肿

后囊膜破裂

总发生

观察组

40

0(0.00)

1(2.50)

1(2.50)

0(0.00)

2(5.00)

对照组

40

1(2.50)

3(7.50)

4(10.00)

1(2.50)

9(22.50)

x2

-

5.165

P

-

0.023

3 讨论

白内障作为临床常见眼科疾病,需要及时予以手术治疗,但因大多数白内障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较贫乏,加之视力变差、手术应激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焦躁、紧张、担忧等负性情绪,进而对手术的顺利开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影响预后,为此也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4]

常规护理模式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干预手段,通过进行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干预,可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辅以治疗,通过饮食、康复指导等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但在心理方面的干预较为片面,更多是对患者机体变化的管理,进而使得整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5]。全程心理干预是一种新兴心理干预方式,其是指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予以心理疏导,通过对常规护理中心理内容的扩充、细化和完善,采用更充分的干预促使,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使得患者能够逐步参与到自身管理中,有利于及时发现各类不良风险因素,以此将不良事件扼杀在萌芽期[6]

本研究中,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各项评分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护理干预3周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但明显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全程心理干预措施利于调节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最大程度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靖华,史小丽,叶丹. 情绪安抚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及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3):78-80.

[2]马斐飞,王玉娟,陈拥军,等. 六西格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09):1322-1326.

[3]姚越,蒋胜波. 老年白内障病人心理弹性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逆商和乐商中介效应[J]. 循证护理,2022,8(01):90-95.

[4]罗丽丽. 基于动机激发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22,30(01):88-90.

[5]季红霞,王霞,吕正干. 心理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2,17(11):129-131.

[6]谢瑞兰,余长青,何丽霞. 放松式术前心理干预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2,17(18):177-17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