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肠炎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对比研究

陈彦伲阳燕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614000 四川乐山

摘要:目的:探究肠炎患者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应用于急性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急性肠炎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录入Excel表格,按照随机均分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2,并且按照实验习惯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单纯选择肠炎患者肠内营养,实验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护理。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溃疡愈合状况,对比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急性肠炎愈合状况较为良好,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愈合率达到31(96.88%),相较于对照组的24(75.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肠炎患者的治疗时,选择肠外营养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炎症愈合,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基层推广。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急性肠炎治疗方案

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病程可能伴随着肠道功能的受损。在肠炎患者的治疗中,维持适当的营养状态至关重要,因为营养对于促进康复、提升免疫力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广泛应用于肠炎患者,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急性肠炎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录入Excel表格,按照随机均分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2,并且按照实验习惯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于58-72岁之间,平均年龄(62.8±2.4)岁,实验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于59-75岁之间,平均年龄(63.2±1.8)岁。
    本次研究中患者一般资料录入Excel表格,由我院统计学人员进行记录确认,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比后提交我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通过后判断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良好,可进行本次对比性实验(P>0.05)。

1.2方法

1.2.1 肠内营养护理

(一)置管技术

当涉及肠内营养护理时,置管技术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方面。通过这一技术,营养物质能够被引导至患者的肠道,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在选择置管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特点和病情,以确保最佳的护理效果。有几种常见的置管技术供选择,包括胃管、空肠管和结肠管,每种技术都有其适用的情况。胃管适用于较为正常的胃肠功能,而空肠管则可用于需要长期支持的患者,避免了胃液的影响。另一方面,结肠管则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然而,无论选择哪种技术,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无菌环境下的准确插管。插管后的管路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以避免脱落或移位。细致的监测和即时的干预是成功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关键,只有这样,营养物质才能有效输送,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二)感染监测

在肠内营养护理中,感染监测是一个关键且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于置管技术可能引入细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因此采取一系列严密的感染监测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以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对肠内营养置管点周围皮肤进行定期观察,注意是否有红肿、渗出物、疼痛等异常情况;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洁病房、床单等,以减少细菌传播的机会;对于已经出现感染征兆的情况,需根据感染类型和患者情况,及时应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通过这些严格的感染监测和防护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风险,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1.2.2 肠外营养护理

(一)穿刺点护理

在肠外营养护理中,穿刺点护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肠外营养通过穿刺点将营养溶液输送至患者体内,因此穿刺点的维护和护理至关重要。为确保肠外营养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必须实施以下措施:保持穿刺点所在皮肤区域的清洁和干燥,定期进行无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定期观察穿刺点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红肿、渗出物等,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稳固穿刺点,使用透明敷料或专用穿刺点固定器,以防止脱落或移位;还需要定期更换穿刺点周围的敷料,保持清洁,有助于监测穿刺点状态。所有这些步骤都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以确保肠外营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穿刺点护理的高质量可以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患者获得稳定的、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而促进其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营养溶液配置

肠外营养护理的关键在于通过穿刺点输送营养溶液,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营养溶液的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体重、疾病类型等,以及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确保每种成分按需供给。这个过程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参与,他们必须具备计算、配比和混合各种营养成分的技能。配置营养溶液时,严格的无菌操作是不可或缺的,以防止细菌污染。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配比,以确保患者获得个性化、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通过合理的营养溶液配置,肠外营养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其康复进程,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的质量。

1.3 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肠镜检查患者的炎症状况恢复良好;有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体征有明显改善,经肠镜检查患者炎症恢复有所改善;无效:在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患者的肠镜检查结果存在明显炎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均由我院统计人员录入Excel表格进行记录,并由统计学软件spss 21.00 for windows开展一系列统计操作,由我院专业统计人员进行确认,两组患者的T、X2应用于判断患者的试验数据判断。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急性肠炎愈合状况较为良好,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愈合率达到31(96.88%),相较于对照组的24(75.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性肠炎愈合状况对比

组别

完全愈合

部分愈合

无效

总愈合率

对照组(n=32)

16

8

8

75.00%

实验组(n=32)

21

10

1

96.88%

X2

9.1988

P

0.0000

  1.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肠外营养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愈合率达到96.88%,而对照组的总愈合率为75.0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表明在急性肠炎的治疗中,应用肠外营养护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炎症的愈合,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肠炎患者的治疗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道功能,促进自身肠蠕动,但在严重炎症状态下可能不适用。肠外营养则通过穿刺点输送营养溶液,可以绕过受损的肠道,确保营养物质的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肠炎患者中,应用肠外营养护理在促进愈合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这可能与肠外营养能够提供更稳定的营养支持有关。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例如,对于胃功能较好的患者,肠内营养可能更为适用,而对于肠道受损较严重的患者,肠外营养可能更具优势。因此,在实际护理中,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肠道功能和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红杰.肠内与肠外营养护理比较研究[J].医学护理杂志,2020,9(3):15-20.

[2]张晓琳,王磊.营养溶液配置对肠外营养效果的影响[J].临床营养学报,2018,7(2):50-55.

[3]陈静,杨红.肠内营养护理中置管技术应用的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9,12(1):30-35.

[4]刘鹏,王丽.肠外营养护理中穿刺点护理的重要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6(4):25-30.

[5]张晨,李华.肠功能恢复情况在两种营养方式护理中的评估[J].临床营养杂志,2021,10(2):40-45.

[6]王志刚,李璐.营养支持对肠外营养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营养保健杂志,2019,8(3):18-22.

[7]赵芳,刘洋.两种营养方式护理效果评估及对比分析[J].临床护理实践,2018,7(1):28-33.

[8]杨慧,张宇.肠内与肠外营养护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20,9(5):12-17.

[9]刘静,王建国.患者营养支持中的肠外营养护理[J].营养保健与健康,2019,8(4):22-28.

[10]张娜,李俊.营养溶液配置与肠功能恢复在营养护理中的综合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0(4):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