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生态修复及生态城建设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矿区生态修复及生态城建设模式探讨

何义江

内蒙古蒙草土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70 

摘要:采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矿产资源的多年开采、采矿过程管理不规范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漠视,采矿业对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污染,成为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我国矿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探讨必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和矿区生态城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矿区;生态修复;城市双修;城建模式

作为人们获取生活利益和经济效益的矿区资源,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既要保证这些便利和实惠不被削弱,又要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矿区的生态修复和整治迫在眉睫。矿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修复建设模式也应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简单肓动,以免造成投入浪费或引起二次污染;同时,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还应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弥补城市生态功能中的缺失,促进城市环境提升和转型升级。

1.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有效增加林地面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按照宜林则林原则、结合区域发展及生态建设需求,遵循与自然相契合的法则,科学治理,防止诱发二次灾害,努力完成矿山生态修复。

(2)规划引领,总体统筹。做好矿山环境治理与周围地区的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接,本着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分类处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好矿山环境治理的总体统筹和规划设计工作。

(3)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依据矿山现状,结合自然条件、土地利用与环境整治要求,合理确定整治技术方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防灾减灾,保障矿山自身及周边地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合理,综合治理。

(4)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矿区及其周边原有的生态环境为主导,将人类发展与自然相结合,重视人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改善矿山环境,促进地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在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创造可利用土地资源,建立完善的治理资金运作模式、治理项目管理模式、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做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重、地质环境治理与拓展用地空间并举,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2.对于矿山生态修复因素的解析

2.1矿区生态修复的任务分析

矿区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占用破坏土地资源为一体,同时也是资源、环境和人口三大因素产生矛盾体现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当前,矿区生态修复的核心任务是,在科学、系统的矿山修复工程以及长期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下,使得那些被破坏和被损坏的矿山环境逐渐修复,融人整体生态环境中,达到整体的生态平衡以及自我修复循环的生态平衡体系,恢复矿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的平稳发展,重新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型的稳定效益。

2.2矿区生态修复的科学时间和顺序

传统意义上的矿匿生态修复是在开采完成后进行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复垦作业的深层理解,以及对于矿山整个开发进程的消化认识后,科学的生态修复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合理的修复时间应该是伴随着矿区开采的整个时期的,是对矿区生态环境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修复^换句话说,就是针对矿区的生态修复应在矿区在建设、营运以及最终的关闭三个阶段中结合实际的生态环境状态进行,并且在其后的生态护育期间也不能缺失对于生环境的修复环节。复垦工作也要伴随着矿区开采的时序展开,这样才能保证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科学、合理且快速的恢复。

2.3矿区生态修复的步骤和内容

在不同的开采阶段,矿区生态修复有不同的内容,在开发的基础建设阶段,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是对于由于矿区开采所引起的道路、坡、被影响的场地和植被的损害等的及时修复,此时需要将受影响场地的表土进行储存和保护,对于被破坏的植被进行品种的重选等。而在运营期间,要根据矿:区开发运营的时序,按照工序的不同来划分生态修复的时间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结合矿区生态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复。例如,对于大面积完成顶端平台、沉积泥滩和台阶等施工场地,要在施工时集中安排复垦的工程作业,保证生态环境能够最大化和最快速度地恢复。而在矿区的开采完成以后,则要重点完成各种场地的生态修复工程,对于修复质量不达标的工程作业加以全面补救。对于建设成永久建筑的现场和相关的施工设施,要对其进行质量评估以后再确定是否保留。确保矿区在关闭之后,没冇污染的场地存留,而保留的设施施应为当地所用。对拆除的建筑和相关设施,彻底清扫后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实施必要的生态修复工作。在矿区所有的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且赏穿的内容就是,对已经进行复垦过的场地和工作区实行定期的生态护育以及追踪保护,保证生态修复和恢复的质量,使生态修复朝着可持续和自我修复维持的循环上平衡。

3.矿区生态城建设模式分析

在矿区的前期生态修复的成果基础上,结合多层次的生态修复概念,将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推向更高层次的生态修复工作的演变,即实现矿区生态城的筹划与发展。—般来说,生态城的建设可以分为基于“经济体系重构”的建设模式和基于“城市双修”的建设模式,本文将对这两种的生态城建设模式进行概括性分析。

3.1基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模式分析

循环经济体系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规律,对经济系统进行创新性的重组,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和谐地融为一体,实现循环发展的新型经济体系。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模式,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韦是其核心内容,实现的手段是调控物质的流动形式。对于有条件建设生态城的矿区,改变单一依赖采矿业的经济体系,重构循环经济体系是其重要的发展模式。该类建设模式适宜于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且仍在生产或已美闭但遗留有大量可用矿产材料的矿区。该类矿区生态城建设以原有产业为基础,在生态的原则和框架下,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技术,延伸其产业链,促进产业间协作融合,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修复区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建设。

3.2基于“城市双修”基础上的生态城建设模式分析

“城市双修”即城市生态修复与城市功能修补,是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依矿建城、依矿发展的城市,采矿业往往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城市功能的缺失。“城市双修”建设模式适用于已经闭坑且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稳定的矿区。这类矿区闭坑后,留下大量被破坏的山体、矿坑、塌陷水面、废弃地等。对这类遗留问题的治理,一是要加强对破坏山体、矿坑的生态修复;二是要对污染水体、表土等进行治理和恢复;三是要对废弃地、工业遗产等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废弃地、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应结合城市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建设措施,如保留和利用工业遗产开展矿业旅游,在矿区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利用矿区山体、废弃地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增加城市公园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等。

结语

对于矿区的生态修复和生态城建设,是一个不停发展和拓展的工程,完美与否都存在争议,因此,对于矿区的生态修复与生态城建设,应不断研究和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分析和总结,提炼和应用新理念、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使矿区在给人们带来大量财富的同时,也还人们一片绿水蓝天和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薛爱爱,张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探讨[J].山西林业科技,2011,10(2):47-48.

[2]谢涛.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产业体系构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