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杨艳红

韩城市水文水资源节水中心陕西韩城    715499

摘要:在当前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分配水资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将围绕着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水资源的配置问题展开论述,对具体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并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目前的水资源发展现状,为以后的水资源配置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水资源;节约保护;优化配置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以往实行的水资源分配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配方案中充分考虑节约用水要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在过去的分配过程中,对于节约用水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大大减弱,造成了水资源分配、社会建设与发展之间的脱节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按照国家的政策导向,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在做好需水量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节约用水指标,对节约用水潜力进行分析与测算,进而提出适合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水资源的配置模式。

一、水资源规划与配置

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要有高效合理的水资源的规划和配置,要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就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分配上,尽管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二者却是密切相关的。

(一)根据水资源的特点进行规划配置

水资源配置要有宏观、全面性,在进行水资源配置规划时,首先要对流域内的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地表地下水量、客水流量及非常规水可利用量和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等进行科学评价。第二步是调查该地区的行业用水情况,评价不同行业在不同时段的用水情况。第三步是对河道内各个断面的流量污染状况及纳污能力进行调查,并对限制排放的水体条件进行了分析。第四步是以地区为重点,调查和分析各年度各阶段水资源供求问题,提出综合对策。

(二)根据水源水量进行分配

水源的配置,就是按照有关的规划、配置方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等来进行的,在重点河段选择控制节点,在水源地、用水区等方面,实现了对水资源供需的有效利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一是对水资源的统筹配置原理进行提炼,并将其细化到具体的配置原则中。其次,将可利用总量分为已开发与待开发两类,并对以已开发部分的使用状况、尚待开发的可利用量及水质等,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区的用水点及用水量情况进行了调研,确定了各控制点。第三,应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预算分解,并将其具体到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并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提出高效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与调控方案。

(三)按可持续用水来配置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规划管理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而水资源配置则是进行水资源规划与实施的前提条件。在国务院批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并将其纳入到水资源的决策体系之中,在现有的《水法》基础上,水资源的分配计划同样具备了法定的法律效力。水资源配置方案必须经国务院或者其授权机关核准后,才能确保实施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各具体项目都有共同遵循的基础。所以,对全国水资源进行统筹调配是进行水资源配置的先决条件。

从战略、宏观角度来看,规划编制仅能划分出“三条红线”,这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要实现“三条红线”的落实,就必须明确水资源配置的“三条红线”。“三条红线”的划定,是水行政工作中的一项技术支持,要求各级水行政机关层层落实,体现了管控的整体性、系统性,也体现了与水资源管理制度密切相关的分层特征。

水资源配置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在确定了可利用的总量之后,再对其进行水量分配,从而使供求关系更加明晰。只有从供求关系上理顺,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和鼓励节水,使水资源在在市场中的基础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识别我国水资源有节约潜力的地区及行业分布,并对其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定量研究,为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的构建以及以市场方式实现水资源使用权转移的管理打下基础。同时,它还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以达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配置措施

(一)构建符合现代水权制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以水权与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水权配置为切入点,通过对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明确,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节约用水机制,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从制度上加强对取水、配水、用水、排水和回用等环节的科学管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根据“北控增效,中引集蓄,南蓄开源”的分区治理思想,多水源和多工程联合调度,实现江河水、地方水与非常规水“多水”共享,构建“山水一体,城乡统筹,年际丰枯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模式,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减少高能耗、低效率的工业和作物。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先进的节水技术,降低输水损耗。继续推进工业节水和减排。在全国范围内,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应积极地响应着国家的号召,把“总量控制”的工作做好,按照“减污降碳”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继续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再生水的利用效率,严把市场关,大力推广工业节水工艺,促进企业用水回收;通过水权转让,实现了水资源在能源密集型产业中的流动,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产业的节水和减排。在确保生活和重点工业用水的同时,统筹各行业用水,以支持水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水污染治理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对江河支流、入江沟渠、重点湖泊和城市黑臭水体等进行综合治理,彻底取缔工业直排排污口,实施一河(湖、库、渠)一策,提高水资源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生态安全;加强农村及乡镇污水治理监测,加强城市污水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全面排查农村非点源污染源,逐步关闭或升级改造那些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渔业、养殖业,减少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排放,增加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四)以科技创新带动节水型社会的发展

在节水工作中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强服务监督,推动“水网+信息+服务”的高效率运作;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节水设备的更新与替换工作,扎实推进高效节水工程,提高用水效率;以创新促进节约用水,为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为更加科学的节约能源提供技术保证。

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然而,在当前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很好地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时候,要从时空上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目前水资源的分布状况,要重视对水源地的管理。同时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配置,都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关键因素,二者的最优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仲雪萍.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探讨[J].甘肃农业,2021(7):110-111.

[2]闫凌璐,申晓晶,贺华翔.面向需水不确定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J].宁夏工程技术,2023,22(2):141-147.

[3]张帆.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0):36-37.

作者简介:

杨艳红1977.8.13,女,汉族,陕西韩城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及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