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研究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研究的效果

胡希连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3

【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20.6-2021.11,选取114例ICU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经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57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7例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气管插管是ICU患者早期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观察组并发症率5.26%小于对照组21.0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5%大于对照组80.70%(P<0.05)。结论:明确影响ICU患者早期活动的相关因素,提供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改善预后情况。

关键词:早期活动;影响因素;常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并发症率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ICU在各大医院普及,危重症患者生存率显著提升。但ICU危重症患者多需长期制动,诱发一系列生理与心理并发症,影响预后情况[1]。有调查表明,ICU患者长期制动会对躯体功能、医疗结局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ICU患者早期进行适当活动,可有效缓解长期制动诱发的危害,可强化躯体功能,改善最终结局,缩短治疗时间[3]。基于此,本文以114例ICU患者为对象,统计患者的早期活动影响因素,分析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6-2021.11,选取114例ICU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经奇偶数法分组,每组57例。对照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19-73岁,平均(46.38±11.47)岁;疾病种类,呼吸系统疾病43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0例,内分泌系统疾病4例。观察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20-73岁,平均(46.65±11.48)岁;疾病种类,呼吸系统疾病45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3例。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进行病情监测、体征评估、导管护理等。

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1)活动干预:详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基于评估情况提供对症干预。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将床头抬高30-45°,每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全范围关节被动活动,由护士进行,上下肢各个关节均需进行前屈、内收、内旋、外旋、后伸等动作,一次15-30min。若患者昏睡或清醒,将床头抬高30-45°,每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活动,辅助患者床边坐起或床上坐起,双腿自然下垂,适当活动下肢,一次活动30-60min。鼓励清醒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时候,进行空中自行车等活动。在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意识恢复清醒后,辅助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尝试床边站立、扶床行走,一次持续时间10-30min,一天进行1-2次。能够床边站立,且肌力在4级及以上后,提供助行器,让患者尝试离床行走,但行走时间与行走距离需结合患者实际耐受程度制定,一天进行1-2次。(2)呼吸训练:若患者尚未恢复清醒,每间隔2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排除呼吸道中痰液,改善呼吸道通畅度。若患者痰液粘稠,难以排除,还可应用吸痰管、排痰机进行排痰。在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后,立刻带领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跟随护士节拍吸气数秒,屏气数秒,吐出肺内气体,促进肺功能通换气,改善肺脏功能与呼吸肌功能。训练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若存在生命体征明显波动、人机对抗、主诉不适等多种现象,需立刻停止活动,在患者好转后重新评估其情况,之后安排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1.3观察指标

(1)早期活动影响因素;(3)并发症率,包含压力性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三项;(4)满意度,通过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取,有三个满意度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录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

2·结果

2.1影响因素分析

114例患者的早期活动影响因素如下,气管插管55例,镇静30例,外科术后20例,循环系统不稳定9例。

2.5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并发症率(n/%)

组别

例数

压力性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合计

观察组

57

2

1

0

3(5.26%)

对照组

57

5

4

3

12(21.05%)

X²值

-

-

-

-

6.287

P值

-

-

-

-

0.001

2.3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两组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7

34

22

1

56(98.25%)

对照组

57

23

23

11

46(80.70%)

X²值

-

-

-

-

6.198

P值

-

-

-

-

0.001

3·讨论

ICU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改善血流速度,提升躯体功能,缩短治疗时间[4]。但ICU患者大多需要制动,制动后存在一系列影响早期活动的因素,最终导致患者持续卧床,诱发压力性损伤等多种不良反应。气管插管患者受管道限制,所以活动不便。若活动期间牵拉管道,可能导致治疗中断或治疗效果不佳,诱发不良现象。镇静患者处于意识模糊状态,缺乏良好的自主行为能力,且受疾病影响,所以难以进行早期活动。但长期卧床导致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以及血流速度减缓,不利于疾病康复,还会增加压力性损伤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

[5]。ICU护士需积极评估患者病情状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康复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被动活动或辅助患者主动活动,恢复躯体活动量,改善身心状态。

综上可知,明确ICU患者的早期活动影响因素,积极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富,方芳,陈兰,等. ICU环境中患者早期康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2(1):119-123.

[2] 施云. 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独立功能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1):103.

[3] 谢汶倚,吴孟航,唐荔,等. 四川省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8):2446-2451.

[4] 易晓平,郭红,申艳玲,等. 成年人ICU早期活动护理实施阻碍因素的系统评价与汇总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34):2708-2714.

[5] 王忠蓉. 对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的效果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