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周春艳

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运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健康知晓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患儿中抽取132例,将其按照奇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则施以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均有效提升,但观察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远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儿科护理中运用规范化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与临床护理满意度。因此,儿科临床护理中应大力推广规范化健康教育。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儿科;护理

引言

因儿科患者的年龄比较小,不仅无法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感受,治疗的配合度也比较低,再加上患儿自身以免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病情发展比较快,若不能进行有效干预,那么势必会加重病情。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不足,在治疗期间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而出现扰乱治疗的行为,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规范化健康教育一种系统的疾病知识科普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提升对疾病的认知,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促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得以提高。基于此,本文就对儿科护理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132例患儿均为我院儿科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按照奇偶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则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中男童34例,女童32例;年龄分布在2-12岁间,平均年龄为(6.18±2.41)岁;消化系统疾病为29例,呼吸系统疾病为37例。观察组患儿中男童为35例,女童为31例;年龄分布在2-12岁,平均年龄为(6.15±2.43)岁;消化系统疾病为30例,呼吸系统疾病为36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无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即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诱发因素、治疗方案、护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患儿则施以规范化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患儿办理入院手续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儿的情况,并以此为据制定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案。其次,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一是患儿入院后需要进行各项检查,这时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属解释检查的意义,促使患儿家属主动配合。二是护理人员组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如疾病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动画、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护理操作示范演练等。若患儿的病情比较复杂,还可以采用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另外,在规范化健康教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让患儿家属理解讲解的内容,进而提升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同时在规范健康教育过程中鼓励患儿家长提问、交流。患儿治疗期间,患儿及家属都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儿家属进行疏导与安抚,并交给患儿家属安抚患儿情绪的方案,以保证患儿能够配合后续治疗与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儿病情的变化,对其饮食、运动以及睡眠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干预。最后,效果检查。护理人员不定期对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规范化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不断优化规范化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

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护理前后从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预防知识以及用药知识四个方面评价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每项满分为100分,分值与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成正比关系。

患儿依从性:患儿依从性划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三个标准,完全依从的标准:患儿不存在抵触行为与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基本依从的标准:患儿存在抵触行为与情绪,但能在家属与护理人员的安抚下配合完成治疗;不依从的标准:患儿存在明显的抵触行为与情绪,根本无法配合治疗。

护理满意度:患儿家属在出院前填写医院自制的调查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将护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通过汇总数据计算出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均有SPSS 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由n(%)表示,行方差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当P<0.05,表示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远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程度(x±s,分)

指标

观察组(n=66)

对照组(n=66)

P

疾病知识

护理前

72.68±5.72

72.66±5.71

>0.05

护理后

91.21±3.47

81.87±4.68

<0.05

自我护理知识

护理前

70.64±4.28

70.66±4.25

>0.05

护理后

92.37±2.58

80.89±4.18

<0.05

预防知识

护理前

73.51±4.64

73.52±4.66

>0.05

护理后

92.94±2.78

81.36±3.57

<0.05

用药知识

护理前

71.82±3.69

71.84±3.68

>0.05

护理后

90.36±2.54

80.91±4.58

<0.05

2.2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远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n,%)

组别

完全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观察组(n=66)

42(63.64)

23(34.85)

1(1.51)

65(98.49)

对照组(n=66)

22(33.33)

36(54.55)

8(12.12)

58(88.78)

P

<0.05

2.3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66)

45(68.19)

20(30.30)

1(1.51)

65(98.49)

对照组(n=66)

26(39.39)

31(46.97)

9(13.64)

57(86.36)

P

<0.05

3.讨论

由于儿科患者自身无法准确表述症状的特殊性,再加上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不全面,在后续治疗中可能因为负面情绪影响下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甚至还会出现医患纠纷。因此,如何做好儿科护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改善现状,医院要求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提升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进而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但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当前护理需求。规范化健康教育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能够从多维度为患儿家属提供健康教育知识,有助于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认识。基于此,本文就对儿科护理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进行探究。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均有效提升,但观察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远高于对照组。可见,儿科护理中运用规范化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与临床护理满意度。因此,儿科临床护理中应大力推广规范化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熊敬敬,李冬梅,赵得凤.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小儿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标准化,2023(06):275-278.

[2]应瑛,杨媛,杨扬.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对弱视儿童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09):1579-1581.

[3]黄玲.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26+170.